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走過乖舛 找到人生目標

走過乖舛 找到人生目標

E-mail 列印
夜晚的板橋江寧路黃昏市場,環保志工胡廷妹頭戴斗笠,肩膀批著一張塑膠袋充當雨衣,手拉著板車急呼呼地走在市場的路上。廷妹說:「我今天已經晚了,要趕快一點,等一下還要 分類!」

◎酒精下的婚姻

胡廷妹,臺中東勢人。幼時失學,成年時,只因嗜酒的父親,與釀酒的公公兩人幾句酒話,便訂下廷妹一生的婚姻,也開始她多舛的半生勞碌。

結婚後,先生好吃懶做,好賭又嗜酒,全家的生活擔子,全落在胡廷妹的身上。廷妹認命地到工廠上班,但是廷妹辛苦工作了一個月,卻只能領到一張薪資單,因為發餉日一到,先生 就自動到工廠報到,領走廷妹的薪水。

為了養活三個嗷嗷待哺的幼子,廷妹只好四處打零工賺錢。對於不事生產,卻又四處吃喝嫖賭的先生,廷妹只能眼不見為淨,因為只要廷妹開口抱怨,只會討來一頓毒打。因此廷妹忍 氣吞聲,只為了將三個孩子養大成人。

◎環保因緣

「媽,我帶妳到環保站看看好不好?」擔任護理師的小女兒,因為學習電腦因而得知慈濟社區環保站就在自家附近,希望勞苦一輩子的媽媽能到環保站多認識人,也能為社會作有意義 的事。

位於地下室的江寧環保站,是慈濟志工黃月里所發心帶動的菩薩蘊育地。胡廷妹一到環保站就與月里十分投緣,當廷妹得知月里有意作水果網袋回收的工作,便自告奮勇地表示她願意 到江寧市場回收攤販所丟棄的網袋。因此每天晚上江寧市場裏,都可以看到廷妹忙碌的身影。

全長不到一公里的黃昏市場,胡廷妹一個晚上要來回三、四趟,才能收回所有攤販為她留下的網袋,回收水果網袋後,廷妹還要趕回環保站將塑膠袋與網袋分類,這個不符經濟效益的 回收工作,廷妹及幾位環保志工,經常要忙到深夜十點才能休息。

◎豁達的人生

每個星期二、四的環保日廷妹從不缺席地到環保站作大型分類,手腳俐落的廷妹無論綁紙張,踩瓶罐,廷妹都作的快速又簡潔。廷妹說:「以前為了生活,作事就要手腳敏捷,才能有 今天的身手。」 在環保站廷妹是阿里師姊的最佳助手。兩人一作起環保的身手是不分軒輊。

幼時失學的廷妹為了彌補失學的遺憾,接受女兒的建議,利用夜間讀補校學習認字讀書。日間也兼作清潔工的工作,年輕時勞碌成為習慣的她,無法忍受整日賦閒在家的退休生活,為 了回收網袋廷妹停止補校的課程及打掃工作,認真作環保。

廷妹毫不猶疑的說:「作環保比我讀書簡單多了,而且可以救地球。」廷妹又說:「上人不是也說過不識字沒關係,識理就好。」至於金錢,廷妹更豁達地說:「錢夠用就好,三個孩 子成材,就是我最大的財產。」廷妹在環保中找到她人生的大道理。

廷妹的前半生,為了家庭子女而活,任勞任怨擔起一家的重擔,無怨無悔。她的後半生是為自己而活,每天為了作環保忙進忙出,回收分類,開心又歡喜。

圖左 : 廷妹自告奮勇地表示她願意到江寧市場回收攤販所丟棄的網袋。[攝影者:高玉美]
圖右 : 位於地下室的江寧環保站,是慈濟志工黃月里所發心帶動的菩薩蘊育地。[攝影者:高玉美]

圖左 : 為了回收網袋廷妹停止補校的課程及打掃工作,認真作環保。[攝影者:汪專可]
圖右 : 廷妹更豁達地說:「錢夠用就好,三個孩子成材,就是我最大的財產。」廷妹在環保中找到她人生的大道理。[攝影者:汪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