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濟循」不變的願望 追順妻的芳蹤

「濟循」不變的願望 追順妻的芳蹤

E-mail 列印
慈濟臺北市松山區志工梁芳章,12月30日帶著攜手四十多年,摯愛的妻子歐順桂法號「慈順」的委員證,參加2013年在臺北市關渡志業園區所舉行的歲末祝福,並由證嚴上人 親予他授證。

◎鶼鰈情深 導護志工

回想2008年時,自己也曾陪伴她參加受證典禮,夫妻倆曾經一起分享法喜的情景,猶然歷歷在目,本來期盼在自己受證時,另一半也能在場共享喜悅,無奈十一月底,她終於從經 歷二年多的病痛中獲得解脫,「相信此時順桂也已經乘願再來,並且期望她早日在慈濟菩薩道上歸隊。」梁芳章心中默默祝福著心愛的妻子。

1973年,從臺南來到臺北市松山區工作創業,二十多歲的年紀,適逢經濟起飛的年代,梁芳章開始投資塑膠加工業,自己當起老闆,敢做敢衝的個性,加上獨到的眼光,投資得利 財源滾滾,年少得志也養成努力賺錢,又敢大肆花錢的習慣,風光的度過一段歲月。

爾後與認識五年多的歐順桂開始交往,進而在1982年攜手同組家庭,隔年起,兩個兒子也先後出世。家庭事業兩得意,為滿足工作及家庭的需要,作為交通工具的車子則是由一千 三百CC小型車,逐漸晉級為一千五百CC、一千八百CC,到二千多CC大型車。

隨著臺灣經濟轉型,絢爛的生活逐漸歸於平淡,夫妻倆安心工作上班,看到孩子每天晨昏走在車流如水的大馬路上,擔心起孩子的安危,夫妻倆陸續加入臺北市立西松國小導護志工的 行列。日子不斷過去,自己的兒子也已經陸續從學校畢業,但是因為懷著將別人的孩子,也當作是自己孩子的菩薩心,讓歐順桂與梁芳章兩人,十多年來每天不畏寒暑,不分晴雨,每 天清晨上學時間,皆堅守在南京東路五段的崗位上,守護著小朋友行的安全。

◎放下自我 聞法精進

也因為擔任導護志工的因緣,歐順桂認識慈濟松山聯絡處的志工,並且開始投入各種勤務,進而見習培訓受證。看著在公司身為主管的妻子,每天下班後完成家事,隨即外出前往環保 站,彎下腰來投入資源回收,整理著外人看來又髒又臭的垃圾,參與守護大地的行列。她的身段也變得愈來愈柔軟,甚至為了做慈濟,自願提早離開職場,這讓梁芳章思索著「慈濟」 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與法寶,能夠讓妻子有這麼大的改變。雖然讚歎妻子的改變,有時也會應邀一起參與活動,但是梁芳章仍希望保有自己空間與時間,只願做一位快樂的志工。

看著家中書櫃上,日益漸增的靜思人文出版的證嚴上人著作,梁芳章總以為妻子是礙於人情,為護持靜思人文而不得不請購,每天從早到晚忙不完的慈濟事,哪裡還有時間去翻閱這些 書籍呢?直到最近在整理這些著作時,梁芳章不經意翻閱中才發現,每一本書或《慈濟月刊》都有妻子閱讀過的批註與重點提示,讓他不禁感佩她求法若渴的精神,那份過人的毅力與 善用時間,勇猛精進的菩薩道心。

◎病痛來磨 改變心態

2011年上半年,慈濟志工《法譬如水》經藏演繹共修,在各社區如火如荼的推動時,歐順桂在五月份健檢時,發現罹患胰臟癌,然而當時她正承擔社區種子老師,擔心如果一旦入 院開刀,不僅會影響團隊的進度,自己也會錯過經藏演繹,因此一直隱瞞病情到八月演繹結束後。只是,此時身體也開始出現疼痛,九月隨即在臺北慈濟醫院開刀,當醫生準備將腫瘤 細胞切除時,卻發現癌細胞已經擴散,無法藉由手術治療,不得已只得將刀口縫合,並且告知此時只能藉由化療來控制病情,醫師也鄭重宣告治癒機率不到百分之三十,而且病人也只 剩下不到半年的壽命。

面對著突然而來的噩耗,經常承擔醫院志工,以往承擔關懷病人及其家屬的歐順桂,自己卻一度陷入恐慌中,短暫的迷失後,幸好有上人的法,以及社區法親的關懷與陪伴,讓她從 「為什麼會是我?」轉念為「為什麼不是我?」她將心靈交給菩薩,而病痛則交給醫師,開始配合醫師進行治療,並且積極參與社區活動、讀書會,把握時間做慈濟,不斷在公開場合 與人分享自己的故事,鼓舞同樣深陷病痛的人的心靈。

◎智慧接引 乘願再來

看著妻子勇敢面對疾病,而法親用心真誠的關懷,一直在門外徘徊的梁芳章,應環保志工張福榮的邀約,開始參與資源回收,下定決心戒菸,並參與見習與慈誠培訓,他說:「從學校 導護到慈濟志工,順桂她未曾用言語強迫我一同參與,而是運用智慧以實際行動走在前面,一路引導著我努力跟隨,也因為現在自己已經實際投入,才終於知道她為何能縮小自我,情 願彎下腰來,用真心去關懷別人與自己生活的環境,也讓我在心中立下繼續追『循』順桂在慈濟菩薩道上腳步的願望。」

雖然已經超過醫師宣告的六個月期間,並且經歷一次腫瘤手術,歐順桂善用多出來的時間,仍然樂觀面對病情,積極配合治療。近一年來,癌細胞再度擴散,夜裡疼痛難擋,止痛藥已 經無法發揮作用,梁芳章經常陪伴妻子度過如此漫漫長夜。但是只要情況許可,在聯絡處卻經常可以見到兩人相伴的身影,「還好嗎?」法親的一句關懷聲,總是得到「我很好!」的 正向回應,「有時痛到徹夜難眠,但我不是在故意隱瞞病情,而是要自我祝福,也避免造成法親的疑慮,並且藉此鼓勵大家,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歐順桂曾經說。

◎勤耕福田 努力不懈

不敵病魔的摧殘,雖然歐順桂在梁芳章即將受證的前一個月往生,「在慈濟大家庭裡,有法親的關懷與一大片福田可以耕耘,相信你不會寂寞的。」妻子曾經告訴他。而人人稱羨的科 技新貴,目前在新竹科學園區工作的兒子,也發願在守孝的四十九天內要全程茹素,來表達對母親的孝思。「接下來,他們會不會繼續持齋,當爸爸的人只有鼓勵,一切順其自然。看 著爸爸與媽媽的身行,尤其最近兄弟倆也在開始閱讀佛法經典,還有看到有這麼多法親的關懷,與志工外在所顯現的一切,相信孩子有所感知,他們都會懂。」梁芳章說。

受證前,梁芳章第一眼看到慈誠證時,著實讓他嚇了一大跳,因為上人所賜的法號竟然是「濟循」,繼續追循妻子腳步,只是自己深藏心中的心願,然冥冥之中莫非上人在督促自己要 堅守這個願望。受證就是承擔的開始,醫院志工、社區環保、助念及告別式與各項勤務,已經陸續看到梁芳章付出的身影,「雖然夫妻倆已經無法繼續攜手同行菩薩道,但是感恩順桂 師姊善用智慧的接引,讓我今生有幸投入慈濟,從今開始我應當更努力精進菩薩道。」充滿堅定的口吻與眼神,梁芳章以此自我期許。

圖左 : 梁芳章(左三)陪伴著罹病中的歐順桂(左二)參與社區活動,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攝影者:蔡麗瑜]
圖右 : 培訓期間梁芳章(左一)參與中正紀念堂浴佛典禮彩排。[攝影者:蔡麗瑜]
圖 : 梁芳章(前排左二)與松山區法親們一起誦《地藏經》為歐順桂祈福。[攝影者:蔡麗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