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包子師伯學說話 邀人一起做慈善

包子師伯學說話 邀人一起做慈善

E-mail 列印
小學畢業的隔天,周世華隨即投入學習修車的學徒生活,退伍之後仍繼續修車的工作,並與青梅竹馬的高碧嫦結為夫妻。當年,兩人雖尚未投入慈濟,但已經是慈濟的會員。由於太太 在裁縫方面有一技之長,夫妻年輕就擁有自己的店面。

高碧嫦很愛護自己的弟弟,所以就讓弟弟在自家的店面門口賣包子。周世華利用假日幫忙賣包子,順便學習做包子的技巧。後來因為與小舅子個性不合,索幸自己接手包子店,邊學邊 做,成了包子店的老闆。

不太愛說話、不愛理人、別人說他也不愛聽的周世華,面相看起來有些兇,還沒加入慈濟前有些小習氣,會吃點檳榔、會抽點煙、喝點酒,喝到孩子都不敢坐他開的車。

◎災民惶慌恐眼神 促使投入培訓

周世華從1983年起開始繳交功德款,那時對慈濟並沒有很認識。1986年,太太生老二正在坐月子期間,轉收音機剛好聽到民本電臺《慈濟世界》節目中,傳來證嚴上人講經及 開示,太太鼓勵他可以參加環保。周世華於是投入北新國小的環保工作,協助載送回收的物品,讓慈濟的環保志工做分類。當時,他還搞不清楚環保物資的流向。

921地震後,慈濟志工雪芳邀約周世華去中部災區參與希望工程。當他走入的災區,觸目所見真的是慘不忍睹。他看見災民住在籃球場上搭的帳篷裡,看起來都很惶恐,很害怕再有 地震,飯都吃不下。

災區很需要比較有力的男眾志工,周世華從幫忙蓋大愛屋的工程中,看到上人的智慧及慈悲。回臺北後,立即投入培訓的行列。

◎夫妻分工分勞 四年完成培訓

參與培訓慈誠、委員的過程,夫妻倆真的是好事多磨,周世華見習三次,太太見習四次,在這過程中,夫妻倆總覺得是因緣尚未成熟,並不因此而放棄菩薩道。他們花了三年分工兼顧 家業及事業,終於完成了慈誠、委員的受證。

見習培訓課時,開始時都要誦念十戒,每次念到不喝酒、不抽菸、不吸毒、不嚼檳榔、孝順父母調和聲色,周世華都覺得不自在,因為他還會喝酒,還有習氣未改,上培訓課不知會不 會影響別人?

後來,周世華想到「行善、行孝不能等」,要趕緊出來做。在一次的捐血經驗中,因前一天有喝酒,所捐出去的血不合格,無法使用,加上每每念十戒時的心虛,讓他毅然決然將酒戒 了。戒酒後的周世華,做起慈濟來特別認真、專心。

◎改掉三壞習慣 家人轉支持認同

將心思都用來投入志工的周世華夫妻,一路走過來也曾讓他的父母擔心,周世華為了兼顧志業及讓父母放心,不僅將家業做得更好,也慢慢的接引了父母。父母從擔心到認同,最後在 住家的車庫設了一個環保點來支持。

周世華的女兒提到,爸爸過去在修車廠工作時,會抽菸、喝酒、吃檳榔,他們很希望父親能將這三個不好的習慣慢慢戒掉。當他們看到爸爸加入慈濟後,戒掉菸、酒、檳榔時,女兒開 心極了。孩子們的期望是:爸爸加入慈濟能讓他開心,做他想做的,笑容能增加,這樣身邊的人也比較開心。

本不愛與人說話互動的周世華,進入慈濟後,開始學習說話及與人互動,在做社區志工時,要學、要問、更要與人互動,漸漸地他就改變了。上人賜給他的法號是「性誼」,大家幫他 解讀成:因你以前不愛說話,所以上人要你學說話、多說話,也就是和人多分享,宜多言,不能工作一直做,要學說話、多跟人分享。

◎主動分享靜思語 邀大家入齊行善

受證後,周世華在慈濟中不斷的學習成長,周世華表示,自己雖然學歷不高,但擁有好學的個性,從不會學到會,從不挑慈濟的工作勤務,也因為他會用自做的包子與大家結緣,或贈 送包子給到捐血中心捐血的民眾食用,獲得「包子師伯」的稱呼。

當周世華承接幹部時,帶人也十分用心,清楚知道每個組員空閒的時間、適合的勤務,適時的陪伴、關心,結了很多善緣。

因為工作的關係,周世華比較少看書,但在做包子時,都開著大愛臺,用心聽節目,店裡也有上人的法相及靜思語,其中了一句「付出的愛有多寬,得到的愛就有多廣」,讓來店的客 人都會多看一眼,周世華不僅與客人分享靜思語,也主動與客人分享慈濟志業,邀請大家加入行善的行列。

圖左 : 周世華剛加入慈濟投入環保工作時,負責協助載回收的物品。[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 周世華承接幹部時,帶人用心的同時,也以身作則。[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 周世華夫妻倆用了三年,分工兼顧家業及事業,終於完成了慈誠、委員的培訓。[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 本不愛與人說話互動的周世華,進慈濟後,開始學習說話及與人互動。[攝影者:許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