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實作學知福 銘傳學子習人文

實作學知福 銘傳學子習人文

E-mail 列印
「各國總統代表,請問……貴國人民對此議題,你們『一致』的決議是甚麼?請舉牌……」隨著每一回合競賽分數揭露,同學錯愕與扼腕聲不斷,預料的疑惑一直延續到第十回合結束 前,仍是未解的謎團;當遊戲結束後,經由人文課主講者──大愛感恩資訊部虞珊明引導省思,提醒「時間已經來不及了,人類還在爭甚麼?」

2014年的世界地球日即將到來,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勉勵大家,不能僅是在每年4月22日那天,用行動支持世界地球日。地球的未來、人類的命運已經危在旦夕,應該天 天都是地球日。

課程開始前,第二組同學與慈濟陪伴志工到臺前,分享上個周末前往位於天母,由荷籍白永恩神父創辦的聖安娜之家機構關懷服務心得。同學與重度智障、身障病童做近距離接觸,內 心莫不受到強烈震撼;第二組組長想到自己的祖父臥病,同樣是需要照顧者,感受特別深刻;同學則多表達見苦之福、知福惜福之情。天母地區的居民都是素質及包容性非常高,但並 不是人人都能接納此類病友,因此……面臨異樣眼光對待,同學不免心中感到難過。

指導老師翁振益教授適時的安慰同學,堅持做「對」的事情。就如同慈濟環保志工在環保站,不畏寒暑、不畏氣味,一心只為證嚴上人呼籲──人人動手做環保、用雙手愛護大地,希 望能轉「來不及」為「來得及」。這份慈悲的胸襟,希望同學能夠感受,並且群起效法。

慈濟人文強調的是「感恩、尊重、愛」。課程後,翁振益老師讚揚同學不但用心聽講,還清楚做筆記,充分表現對學習效果「注重」,對課程內容的「看重」,及對自己言行的「尊 重」,這樣的態度,相信日後定能成為受主管「倚重」、企業「器重」的人才。

2000年政大開國內先河,率先開設慈濟人文課,引起廣泛的好評與討論。任教於銘傳大學、本身也是慈濟志工的林惠蓮老師,有感於學習與服務課程,在校園推廣的必要性及重要 性,於是向銘傳大學校方及慈濟基金會提出申請;銘傳大學選修人文課程從2000年9月至今,已經第十四年,每一個學期約十五堂的課程,包括由大愛感恩科技的慈濟志工擔任講 師,介紹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及現身說法;除了課堂學習外,學生還必需參與假日的實作服務。

翁振益說:「從學生心得報告、課堂分享、實作分享、調查訪談,觀察學生行為等,明顯感受到學生們的改變。」他也很期望學生藉由慈濟人文薰陶,能啟發善念、成為善的種子。

圖左 : 經由遊戲,提醒地球的未來、人類的命運已經危在旦夕,天天瀕臨「來不及了」,應該珍惜,天天都是地球日。[攝影者:虞珊明]
圖右 : 陪伴第二組學員與志工到臺前,分享上個周末前往聖安娜之家服務心得。面對身心障礙不良於行的病友,同學心受到強烈震撼,並能見苦之福、知福惜福。[攝影者:虞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