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志工課識醫療 以病人為良師

志工課識醫療 以病人為良師

E-mail 列印
「早安!歡迎您!」一句句親切的問候,讓與會的三百四十二位學員,感受如家人般的體貼與溫馨。《歡喜歌》開啟了豐富課程的序幕,VCR影帶呈現的《田中央的大病院》點出了 今日〈4/27〉社區志工研習課程主題──醫療志業。讓學員從大醫王、護理人員以及慈濟志工所組成的醫療體系中,感受那份無私、充滿慈悲喜捨的美好能量。

◎用愛擁抱 助人最有福

慈濟志工陳鶯鶯是大林慈濟醫院的常住志工,她幽默地說:「常住,就是常常住在那裡!」早已滿頭白髮的她,一個念轉,放下了心中執著與掛礙,決定不再染髮。「我不染頭髮了之 後,從此不管搭什麼車,都有人讓座給我呢!」引來學員一陣哄堂大笑。

偶而會有病人問:「妳告訴我,我躺在這裡有什麼好?」她會耐心告訴他們:「藉此機會休養生息也不錯呀!」「人生一輩子苦樂參半,每個病人都是我的老師,不是他們需要我,而 是我需要他們。」「病人是修苦行的苦行僧,而我則是同參道友。」鶯鶯的常住生涯,接觸了許多無奈與感傷的個案,她都用滿滿的愛去擁抱病人與家屬,讓他們學會轉念與放下。鶯 鶯勉勵大家:「用感恩心去面對所有事情,能助人是最有福的。」

鶯鶯分享:「我的兒子,數學考十三分,當他進步到十四分時,我也感到開心!」我只有一句話送給兒子:「再努力!」人生總會有許多的期待,因為期待,就會有要求;有要求,就 會有求不得的苦。我的兒子會對別人說:「還好,我媽媽有走入慈濟,讓我可以快樂過日子。」

臺北慈濟醫院醫師吳佩青,帶來實用的《十巧手》健康操,教大家如何運用雙手,透過簡單的穴道按摩,達到健康養生目的。學員們個個充滿好奇,很認真地聽吳醫師的講解與示範, 希望在短暫的時間內,可以獲得更多的保健常識。

◎一念心轉 福慧開

學員廖碧燕分享,媽媽三年內開了四次刀,經常會抱怨自己的遭遇。每當聽媽媽訴苦說:「我又沒做壞事,怎麼這麼苦?」廖碧燕總會輕柔地規勸:「媽媽,您別說了!這樣很費力 氣,我幫您錄音,待會幫您倒帶一下!」於是,媽媽笑了!可見得陪伴者若能以正向的態度,再加上幽默與感恩心面對,終能化解病患心中的陰霾與愁苦。

害羞內向的學員沈郁欣,鼓起勇氣上臺分享:「小時候我很愛哭,在學校常被欺負,小四時就想過要自殺,但因有懼高症,所以不敢往下跳。後來讀高中時,曾因偷媽媽的錢被打,想 要離家出走,因無處可去,就打消了念頭。幸好,當初我沒有往下跳,否則現在就不能站在這兒認識大家了!」她娓娓道出自己人生的際遇,靦腆的她,在眾人熱烈掌聲的鼓勵中,臉 頰終於綻放出些許自信的光采。

◎恆持一心 志不移

學員賴治卉是一位精進的環保志工,因為車禍,上個月拄著四腳輔助器來參加第一次的社區志工研習課程,這次,她就只是拿著一根拐杖。她開心地說:「希望下一次來,就什麼都不 用拿了!」她曾聽聞上人開示:「怕你不進來,不怕你晚進來。」她反問在座同學:「我還可以吧?」輕鬆自在的談吐,博得掌聲熱烈的回響。

「我們的生命一天天減少,慧命卻可一天天增加。」賴治卉將上人的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時時知足、感恩,發揮良能,期許大家一起將慈濟的大愛傳到全世界。

吉他伴奏的《盤山過嶺》慈濟歌曲,質樸優美的旋律作背景音樂,銀幕上播放著早期,證嚴上人在醫療志業上辛苦付出的過程,一張張珍貴、令人動容的歷史畫面,讓學員們了解一位 宗教家咬緊牙根的堅持,終能成就不可能的任務,也讓花蓮這個缺乏醫療設施的後山,有了極佳的醫療品質與不一樣的人文風景。

美好音樂聲中,又到了揮手告別的時候,參與研習的每一位社區志工,帶著滿滿的收穫離開,期待下一次更精采的課程。

圖左 : 慈誠師兄表演「歡喜歌」,開啟了社區志工研習課程序幕。[攝影者:余俊傑]
圖右 : 社區志工於身心寬暢間,不忘布施種福田。[攝影者:余俊傑]

圖左 : 台北慈濟醫院醫師吳佩青,帶來實用的「十巧手」,教大家穴道按摩。[攝影者:余俊傑]
圖右 : 參加社區志工研習的學員們,透過慈濟人文的薰陶,心中的愛與感動,一點一滴地滋生長養。[攝影者:余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