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推動做環保 跨海求新知

推動做環保 跨海求新知

E-mail 列印
2014年5月11日,來自大陸華北、東北的實業家一行五十六人,到慈濟內湖聯絡處參訪,藉此了解臺灣環保推動的成果,引導實業家用心思考,未來在大陸如何帶動環保,讓企 業融合在慈濟志業中。

◎推動企業社會責任

早上七點五十分,兩輛大型遊覽車抵達園區,內湖環保站志工歡喜迎接貴賓,並進行兩個半小時的參訪和體驗。團員來自北京、天津、大聯、長春、內蒙等地的慈濟志工、社區志工及 實業家。團長廖明江表示:「來參觀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環保回收站,讓他們了解其實企業有很多事可以做。」

隨著參訪動線,團員們先到「巧藝坊」,由慈濟志工吳月鶯解說利用回收寶特瓶製成毛毯的過程,他們都很好奇,臺灣科技如此進步,寶特瓶可做成柔軟的毛毯。從毛毯整理過程用來 燙標籤的熨斗,到裝袋抽真空壓縮的機器都讓他們驚訝;只是一件救助災民,讓他們保暖的毛毯,也要做到最好、美觀,披在身上也能感受其中包含著無數人真誠的愛心。

吳月鶯貼心地贈送每人一張《靜思語》卡片及精緻的吊飾,大家紛紛念出手中的《靜思語》,並鼓掌齊聲喊著:「環保、環保,由我做起,感恩月鶯師姊。」表示感謝。

◎震撼體驗 提升環保

之後團員們分成三組,分別到拆解區、踩寶特瓶、塑膠袋區實際體驗。跟著隊伍一直拿著相機拍照,深怕遺漏了什麼的滕雲潔說:「挺震撼地,讓人意想不到,大陸的環保沒做到這麼 細,根本做不到。」因為,對她家中十六歲的小孩而言,能把紙張利用到沒地方寫才回收,已經覺得很環保了。

她在大連電力的施工企業上班,回收廢棄電纜只收集銅。他們覺得紙盒不值幾個錢,也不會浪費心思去收集。看完內湖的環保回收,讓她體驗到資源回收是有意義的,不但可減少垃圾 也能創造經濟價值。大陸地廣更應該帶動環保,提升環保意識。

◎凡事有方法 用心更專業

居住長春,從事房地產事業的李恩銳是第二次來內湖聯絡處,他說第一次跟第二次的感覺完全不一樣。環保體驗後李恩銳表示:「塑膠袋的PP、PE分類,有顏色、無顏色,有商 標、無商標,有汙染的……學了五次才學會。」他沒想到塑膠袋的分類會這麼細。

在拆解磁帶分類更細,經過解說示範後,越做越快,也了解到凡事有方法,他學到很多。他認為,在長春也有環保站,但和內湖環保站差太多,回去後要帶領志工們做到更細心、更用 心、更專業一些。

◎悔奢侈浪費 找回人生價值

住遼寧瀋陽開餐廳的孔凡成謙虛地談到,他的學歷只有小學三年級程度。雖然第一次來卻有回家的感覺,能夠到環保站參觀、又能參加浴佛,前一晚興奮地睡不著覺。他說:「到了環 保站,不學不知道,學了嚇一跳,原來做環保也可以救人。」

他覺得他的人生做了許多錯事,吃飯浪費,買衣奢侈,礙於面子抽菸喝酒,以為這就是人生活追求的目標。當他看到九十歲環保志工的生命價值觀,他才三十九歲,應該要做得更多。

臺灣推動的環保成果讓各國人士前來取經,實業家想要在大陸帶動環保,未來如何落實生活?如何把企業員工帶入幸福之路?值得省思。

圖左 : 住遼寧瀋陽開餐廳的孔凡成說:「到了環保站,不學不知道,學了嚇一跳,原來做環保也可以救人。」[攝影者:黃永福]
圖右 : 跟著隊伍一直拿著相機拍照的滕雲潔說:「挺震撼地,讓人意想不到,大陸的環保沒做到這麼細,根本做不到。」[攝影者:黃永福]
圖 : 住長春從事房地產事業的李恩銳體驗環保,沒想到分類那麼細。[攝影者:黃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