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病痛示警 入人醫益眾生

病痛示警 入人醫益眾生

E-mail 列印
「如果再沒有休息,妳得到這種病,會整個肌肉硬掉、嚴重發炎,最後是坐輪椅,變成植物人癱瘓。」醫生的囑咐,讓身在異鄉的楊梵孛驚覺自己身體沒有照顧好,如何照顧蒼生呢?

俏麗短髮、神采奕奕的楊梵孛,是來自新竹人醫會的成員,她任職於清華大學外語系副教授,同時擔任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主任。於慈濟人醫會第二屆台灣論壇中承擔隊輔之職。剛加 入新竹人醫會幾個月的楊梵孛,感動於范文勝醫生在新竹所帶動的醫療服務,除一般義診外,新竹人醫會的特色是「社區醫療群」的成立。

所謂「社區醫療群」是發心的醫師,只要在會所、或有慈濟人的地方(如環保站),他們身體有問題,人醫會就會像醫療網一樣,通知其他醫師來支援。團隊要做到先照顧好慈濟人的 健康,才能成就他們為社會付出的願力。一方面新竹人醫會也於靖廬收容所關懷外勞,讓楊梵孛欣慰找到自己當初發願為利益眾生的願景。

◎無常示現 發願利益眾生

年輕的楊梵孛於美國舊金山博克萊大學念語言學、接觸理工科,一邊學習神經科學。常收看大愛臺,很嚮往像慈濟人一樣走入人群,不分種族,服務全世界的人,但她始終裹足不前。

「人在沒有發生挫折時,常覺得自己是很順利的,不常花心思想要去做利益人群的事。」二十八歲那年,念博士班三年級時楊梵孛轉作工程、電腦,念書很拼命的她,疏於照顧自已, 手上的肌腱炎悄然找上門而來,嚴重到擴散到全身,手部幾乎失能,甚至醫生也開殘障證明。

當下的她感受人生真的很無常,體悟「在你很順時沒想到去感恩,服務別人;生病後卻變成是個無用的人。」她也懺悔自己的自私,從不為別人著想,體悟人生不能虛度。楊梵孛於無 常來臨時,於菩薩面前誠敬懺悔道:「以後將不再虛度光陰,願將研究所所學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休息治療後病情漸漸轉好,楊梵孛加入博克萊慈青,看到年輕人體認付出、照顧 眾生,讓她深受感動。

她於美國達拉斯作後研究時加入當地人醫會,看到許多年長的志工,在異鄉要撐起自己的家庭生活外,更發心照顧窮人,很讓人感動。梵孛雖然不是醫生,她仍去人醫會幫忙測血糖, 感受到貧窮人很可憐,連看病的機會都沒有。與慈青也共同照顧被送到老人院的老人,他門有些身體癱瘓,意識卻清楚的,心是孤獨的。每次去都是抱著感恩的心,每周一次付出的機 會,讓楊梵孛當成自己活力的泉源,感受心裡的踏實。

◎無私付出不求回報

回來臺灣後,因為環保站的志工篩檢及預防失智症,在一次研討會中認識慈濟大林醫院曹汶龍醫師,經曹醫師推薦楊梵孛加入新竹人醫會。楊梵孛非常認同人醫會的服務精神,此與自 身回饋社會的理念是一致的,當下予諾盡自己能力付出。

任教於大學的的楊梵孛,因為自己的經歷,她更覺得有責任讓學生在年輕時,更能懂得服務社會的重要訓練。她表示:「一路走來看到慈濟人都很發心,要來護持上人的願,大家都在 行經,而不只是讀經、瞭解佛法的道理而已,是用心的做出來。」在参與的過程中,她深刻感受慈濟人不分宗教、種族,一樣關懷與關愛,這就是大愛的精神。

擔任教職的楊梵孛表示,希望在慈濟所學到的愛與精神,融入在協助人醫會診治的所有的行動裡。希望培養更多年輕人,跟著慈濟一樣走對的路。

圖左 : 新竹區人醫會范文勝醫生上臺分享「社區營造醫療網,日夜守護不打烊」展現守護健康、守護愛的精神。[攝影者:陳李少民]
圖右 : 一邊聽著新竹人醫會范文勝醫師的分享,楊梵孛歡喜的坐高身子,認真的聆聽許多讓人感動的醫病故事。[攝影者:陳李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