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小細節不馬虎 環保小站智慧多

小細節不馬虎 環保小站智慧多

E-mail 列印
慈濟汐止園區位於福德一路的工業區內,因地利之便,與工業區的工廠、廠商們結了很好的善緣,只要有可回收的東西都會與園區環保志工聯絡載送,甚至有廠商自行把回收物載送至 環保站,經環保志工拆卸分類後再回賣給廠商們,再行加工製作。

◎回收分類 處處皆學問

5月24日,約四十位汐止區志工利用週休假日,到環保站以實際行動護地球。志工葉益本邊做邊說,這些塑膠回收袋是裝水泥的袋子,從建築工地回收載回園區後,經過清洗晾乾或 晒一晒,在大型活動時,可以用來裝各類的回收物。葉益本說,這些水泥袋都是利用雨水清洗後再重複使用,像這個月持續下著大雨,就是最好的「洗袋天」;買一個水泥袋要花費二 十元呢!所以,每個水泥袋都要好好珍惜、善用它。

附近的成衣廠每天也會載來許多的塑膠衣架,經志工們細心分類,把鐵鉤收集賣出;黑色的塑膠架也可秤斤售出,或轉賣給其它的成衣廠。志工葉益本做得滿心喜悅,一再表示:「真 是一舉兩得!能夠賣得好價錢,就可以用來護持大愛臺製作好節目,把上人的法傳遍全球,讓善與愛的清流傳揚出去,淨化人心。」

看到堆疊得像一座小山似的塑膠袋,志工陳秀美趕緊招呼大家過來,並詳細說明:「要把透明的、霧色的、有顏色的塑膠袋各自分開,黏到膠帶的要撕下或剪掉,再一一放入不同的籃 子裡或大回收袋裡,裝滿後再送去壓縮。」

志工謝金田解說壓縮機的功用,可以將一籃約二十公斤左右的膨鬆塑膠袋,壓縮成一塊一塊的長方體,也可將五百支的寶特瓶壓縮成一塊長方體。「以前寶特瓶都要用腳踩,現在有了 壓縮機,既方便、省力,又節省空間,要秤重或搬運都方便多了,這是大愛感恩科技團隊研發的智慧科技產品哦!」謝金田欣喜地說。

◎能動能做 就是有福的人

從各廠商、工廠、商店回收的大塑膠袋,經志工們分類、洗淨後,就能重複利用。志工曾玉霞表示,回收的塑膠袋有的很髒,需洗淨,一般人較不喜歡做,於是她就承擔起洗塑膠袋的 工作。塑膠袋也是用回收的雨水洗、刷,較髒的就用回收來的沐浴乳、洗髮精清洗,晾乾後再賣給廠商。乾淨的袋子才有人要,才能賣出好價錢,若是髒髒的,是沒人要收購的;而且 能讓資源回收再利用,也是愛地球、護大地的一種行動,如果將塑膠袋隨意丟棄,地球的損傷是會加重的。

志工曾玉霞說:「能做才是幸福!」能每天到環保站做志工,這是她一生最高興的事,也是為自己祝福的力量。因身體罹患乳癌、骨癌,需每三星期到醫院住院,做標靶的治療,昨天 才剛出院,今天就趕緊把握時日,到環保站工作,就怕讓時間空過,少做了一天的好事。能為社會、地球盡一點力,代表自己還有用,能日日付出,能做、能動、能走就是最有福、最 快樂的人。

七十七歲的志工王金滿也說,整日閒在家裡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來環保站做事,不僅有伴可閒聊,又可讓手腳動一動,身心都覺得很愉快,日子也過得很充實。「這些保麗龍都是從工 廠回收來的,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有一點髒,或有黏到紙、膠帶都不行,都要一一切除乾淨;若太大塊時,也要切一切再裝入大袋子內。要仔細看,也要做的很徹底,才能賣得好價 錢。」說起回收,王金滿有滿腹的「回收經」,儼然有專家的模樣。

小小的環保站裡,卻充滿了大大的智慧,也隨時可發現溫馨平凡,卻觸動人心的人物故事。只要能堅持做對的事,對的事,做就對了,小人物也能立大功,大地也能因此而綿延不絕, 生生不息。

圖左 : 志工葉益本把從建築工地回收來的塑膠水泥袋清洗、晾乾,在大型活動時,用它來裝各類的回收物。[攝影者:吳珍香]
圖右 : 志工謝金田正將一籃膨鬆的塑膠袋倒入壓縮機中,他說:「以前寶特瓶都要用腳踩,現在有了壓縮機,實在方便多了。這都是大愛感恩科技團隊的智慧結晶哦!」[攝影者:吳珍香]

圖左 : 使用壓縮機將回收的寶特瓶或塑膠袋壓縮成一塊塊的長方體,既方便省力,又節省空間,要秤重或搬運都方便多了。[攝影者:吳珍香]
圖右 : 志工曾玉霞利用雨水及回收的沐浴乳、洗髮精清洗塑膠袋,晾乾後再賣給廠商。她說:「能做才是幸福!」[攝影者:吳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