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重建現場 我說你聽他做

重建現場 我說你聽他做

E-mail 列印
2014年蘆洲靜思堂暑期兒童生活成長營,7月11日至7月13日一連舉辦三天,課程主題是「生命如珍寶 心富大幸福」。第二天課程主要是溝通與探索的體驗,藉由課程讓每 個學員學習正確的認知與行為的規範,以耐心、同理心為基礎,發展正向、健康人生態度;引導小朋友學習表達瞭解自己的情緒,不去傷害別人。

◎生氣是短暫的發瘋

「正向情緒有哪些呢?」講師戴慧珍藉由影片的播放,讓學員瞭解各種不同的情緒可歸納二種,一種是正向的情緒,一種是負向的情緒。「得到我想要的禮物,我就會興高采烈!」 「講笑話時,我會開懷大笑!」「得到爸爸、媽媽的讚美,我就會歐YA!亞比。」學員們高舉著小手,希望能被點到名,發表自己的看法,現場的氣氛非常的熱絡。

「負向情緒有哪些呢?」「這次考試考了九十七分讓我暴跳如雷、火冒三丈,可是我會告訴自己要更加用功,期許下次的考試能更好!」包容隊楊舜宇分享了自己的感受,贏得熱烈的 掌聲。他同時表示:「生氣是短暫的發瘋,不要因為小事而生氣,如果要生氣的時候,要先忍住,就想要包容對方、寬恕對方,讓別人可以瞭解你。」

來自瑞芳的邱莉芸為了學習獨立,第一次離開媽媽的身邊,第一天跟媽媽還有弟弟,先搭六點零二分的火車再搭捷運,來到蘆洲靜思堂參加兒童生活成長營。她分享:「因為我平常脾 氣有點暴躁,我覺得來這邊可以學習脾氣變平靜。心裡默數一、二、三,讓自己平靜下來,告訴別人,我的地雷區在哪裡,請不要再踩到我的地雷區。」

雖然想媽媽,但是有一群夥伴的陪伴讓莉芸忘記孤獨的恐懼,還結交到新的朋友。邱莉芸說:「老師有跟我們說,五根手指頭都有自己的特色還有功能,所以要我們從這裡學習不要小 看自己。」在蘆洲暑期營隊學到了很多的莉芸,希望下次也來參加。

◎做事觀察細節 不能輕忽

「重建現場--說、聽、做」的體驗課程,模擬山區小鎮地震發生時,救災人員排除萬難步行深入災區,看到房屋損害情況,透過觀察者將訊息告知通報者,後傳至執行者製作受災房 屋現況模型,以供災害救助資源調度。現場課務團隊以實物氣球組合做為受災房屋現況模型,做為動態活動體驗,讓學員學習觀察、傳達與執行技巧,體驗團隊合作之重要性。

站主林啟文不斷提醒觀察員,「總共六條氣球,用心看喔!把它記住,不能傳遞錯誤訊息!」「總共四種顏色、六條氣球、有四個角對準,把愛心氣球綁上。」感恩隊詹哲旻以觀察者 的角色,他認真的在每個角落都注意看,並記在心裡,即時轉述給傳遞者李心瑀。「把氣球吹氣之後綁起來,成一個正方形的氣球。」李心瑀一口氣說完該盡的傳達義務。

作品製作當中大家都很緊張,「蹦 蹦 蹦…」還會聽到很多氣球爆掉聲,大家還是很用心一起完成。詹哲旻看完小隊作品表示:「他們很怕地球會爆掉,在加一條作品就更像 了!」

「可能是傳達者對製作者的傳達之間又有差別,這個與原本就已經不一樣,跳掉了。」也是觀察員的周凡議舉例流傳謠言,有人在籃球上打敗別人,A傳B是那樣,B傳到C,B可能 會多加一些東西,當C傳到D、E……以外的人一再加不實在的元素,就跟原來事情不一樣。所以傳遞者要表達清楚,不能表達錯誤的意思,這樣團隊運作才能順暢。 也從遊戲體驗中讓升國一的周凡議體悟,不能亂造流言、要用心觀察;不能走馬看花,還要觀察它的細節,在生活中對任何事都不能輕忽。

◎困難與簡單事 實際行動才瞭解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小臉頰甜甜可愛的簡宇忻,今天扮演靜思小隊傳遞者,她一頭霧水説道;「講太快,很多背不大起來,就覺得很困擾;也好緊張怕講錯,作品就會做錯。」藉由 體驗簡宇忻惕勵自己,不懂的要問清楚,不要把不會帶回家。

「要實際行動,才知道事情的簡單與困難;當執行者的壓力先是不知道它是困難或是簡單的。」唐翊庭聽不清楚傳遞者所要傳達的訊息,最後得要靠團體的伙伴一起來完成。第一次參 與營隊的她仍然覺很興奮,體會要學習獨立,不要靠爸爸、媽媽,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做。

「把看到的表達出來,要清楚描述,但後來發現溝通與探索體驗,團隊所創作的作品結果與我所看到的完全不一樣。」承擔觀察者的靜思隊學員孫瀅琇,即刻化身為小隊作品的救援 者。瀅琇表示,「我應該表達清楚,讓別人知道我所傳達的指令。」

生活中孫瀅琇也扮演接收者,常不仔細聽媽媽說話,將要掃地,卻變成了拖地;在學校瀅琇也感受自己的溝通不是很好,很多東西也常不聽清楚別人說是放左邊,還是右邊而被別人拿 走。讓瀅琇體悟今天所學到,凡事要多用心。

◎觀念轉個彎 世界無限寬

「情緒管理-心不隨境轉」講師陳秀玲與柚子哥哥先以腦筋急轉彎,逗趣對話與有趣題庫,果真吸引學員們熱情搶答,好不熱鬧。秀玲解釋:「腦筋急轉彎真的很有趣,因為我把我的 直線思考拋棄了,我讓我的觀念轉彎,但轉灣不是去拐彎抹角鑽牛腳尖,而是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周遭的人、世界,以及所發生在的事情,自然會發現自己視野與世界變得完全不一 樣。」所以藉由課程陳秀玲想帶給學員的觀念是「觀念轉個彎,世界無限寬」。

大愛隊的黃亦慈是家中的獨生女,第一次參加慈濟兒童生活成長營,亦慈表示,因為爸爸、媽媽的寵愛會讓她有些公主病,和同學相處時總不自覺的嬌氣。她說:「今天在情緒管理的 課程中,學到了要管理自己的情緒。遇到不如意時要提醒自己忍一忍脾氣;如果是對方的錯,會用溫和的態度告訴同學自己的感受是不舒服。」亦慈相信自己會在同學和自己之間,找 到平衡的方式,彼此間更能和氣的相處。

一堂情緒知多少的的探索體驗,不但讓學員知道不同的情緒,也讓學員從中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能改善自己,進而影響周遭的人,讓美、善的漣漪持續擴大、延伸。

圖左 : 來自桃園南崁的黃亦慈〈圖右二〉表示,因為爸爸、媽媽的寵愛會讓她有些公主病。今天在情緒管理的課程中,學到遇到不如意時要提醒自己忍一忍脾氣。[攝影者:林俊宏]
圖右 : 蘆洲暑期兒童生活成長營一百四十九位小朋友,從「說、聽、做」的落差課程中,透過「溝通 現場重建」體會凡事要多用心。[攝影者:陳榮滄]
圖 : 從探索遊戲體驗課程中讓升國一的周凡議體悟,不能亂造流言、要用心觀察;不能走馬看花,還要觀察它的細節。[攝影者:陳榮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