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六度萬行 從一支竹筒做起

六度萬行 從一支竹筒做起

E-mail 列印
農曆七月吉祥月即將到來,全球慈濟人推動「六度萬行,百善竹筒」,邀約會眾於祈福會或經藏演繹時,將竹筒回娘家,虔誠心意敬奉佛前,凝聚百善萬福。六度是指:「布施、持 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萬行就從一支竹筒做起。上人說,要做到無量才會有福,也就是說,戶是沒有限量,福就沒有限量,這就是「多做多得,少做多失」。

「每天存五毛錢,積少成多就可以救人。」菜販聽了,認為自己也做得到,所以慈濟人每天來買菜時,菜販也捐出五毛錢;賣豆腐、賣魚、賣肉的……也都願意成為會員。慈濟四十幾 年前在花蓮,就是從菜市場開始做起,每天存五毛錢救人,大家都做得到,也願意幫助別人。這是慈濟志工募心、募款助人行善的起源,也稱為竹筒歲月。

◎ 運用回收紙筒 一舉數得

2014年7月12日上午九點,中山大同區志工約九十八人,齊聚慈濟中山聯絡處三樓,為製做百善竹筒而來。因為大家都知道竹筒歲月的故事,募心、募款是慈濟的起源,大家都 覺得有幸參與製作,抱著「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的心態熱烈投入。聯絡處小小的空間,匯聚滿滿滿的愛心。

不同以往竹子做的竹筒,運用現代資源,紡織工廠紡紗後留下的紙筒,常常成為環保回收的一部分,不但非常可惜也很浪費,慈濟人發揮環保清淨在源頭的精神,在回收紙筒上下加上 蓋子,上蓋開一個孔,就是一個存錢筒,而且不必再砍竹子,真是一舉數得。

今年更創新在下蓋的地方,加裝一個活動孔洞,只要打開孔洞就可以點滴匯入功德海,而且不會破壞存錢筒本身,讓大家可以帶回去,繼續日行一善。

◎ 一人一善 不分種族年齡

從印尼嫁到臺灣的李美珠帶著小兒子表示說:幾年前先生腦瘤開刀,舉目無親,有鄰居通報慈濟,慈濟人適時給予關懷以及實際的援助,讓他們一家得以渡過難關。如今加入見習(慈 濟志工基礎課程),只要有慈濟活動一定參加,她要從一個手心向上變成一個手心向下的人。

志工侯秋月也帶孫子劉昱邵一起來,侯秋月表示孫子很有慈濟因緣,從小跟著她到處做訪視、獨居老人關懷,希望他長大後也可以做慈濟志工。孫子劉昱邵表示:現在是暑假,家裡有 慈濟竹筒,只知道有零錢就投進去,今天參與製作覺得大家都很用心,回去會告訴更多人一起來投竹筒,幫助更多人。

◎ 齊心合力 功德圓滿

計畫製作二千四百支竹筒,原預估於下午五點完成。志工陳玲雅一早就到聯絡處,想到這麼多工序,不知要做到幾時,也不知道會有多少志工會來。九點志工陸續抵達,陳玲雅就趕快 招呼,一遍又一遍教導,深怕大家不清楚,做壞了浪費時間又浪費材料。

直到下午兩點最後一支竹筒誕生,今天的工作告一段落,她心中的一顆大石才放下。看一看時間不敢置信現在才兩點,比預計提前三個小時完成,真印證一句話「善事大家搶著做,晚 來做沒」(臺語),也表現出慈濟志工驚人的合作能力。

志工吳菊珠是今天竹筒製作的現場負責人,表示說:今天很感恩大家手心向下的付出,外面天氣這麼熱,大家不辭辛勞,到聯絡處做竹筒和眾生結好緣。農曆七月吉祥月到了,希望大 家回去之後廣為勸素,素食就是放生的理念推廣;而且天氣這麼熱,不要再拿真錢買假錢來燒,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希望留給下一代一個乾淨,清新的地球。

「感恩大家,也祝福大家一起做環保日存五毛錢,人人成為幫助人的人。」吳菊珠獻上誠心的祝福和期許。

圖左 : 陳玲雅(站立者)一遍又一遍教導,深怕大家不清楚,做壞了浪費時間又浪費材料。[攝影者:陳文賢]
圖右 : 從印尼嫁到臺灣的李美珠帶著小兒子表示說:要從一個手心向上變成一個手心向下的人。[攝影者:陳文賢]

圖左 : 侯秋月表示孫子從小跟著她到處做訪視,孫子劉昱邵表示:回去會告訴更多人一起來投竹筒,幫助更多人。[攝影者:陳文賢]
圖右 : 小小的空間匯聚滿滿滿的熱情。製作工作開始前,志工虔誠問訊。[攝影者:陳文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