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探索自然生態 珍愛天地萬物

探索自然生態 珍愛天地萬物

E-mail 列印
「新泰區暑期兒童科學體驗營」,7月12日於新北市新泰區慈濟新泰聯絡處開營,共有一百二十六人和慈濟志工、慈青一百五十七人)參加。活動進入第二天,小朋友依然個個精神 抖擻地圍坐在一起,和隊輔師姑師伯、慈青大哥哥大姊姊談心、話家常,臉上都掛滿開心歡喜的笑容。

「我是佳璘姊姊,我們站起來動一動,一起來做早操……」小朋友在大哥哥大姊姊熱情帶動下,全身舞動起來,並大聲唱出:「學點頭 學低頭,不要學拳頭,多一點志氣,天空變得 更自由……」現場一片溫馨與歡樂。

◎認識臺南縣「縣鳥」

「基隆市市鳥是老鷹、台北市市鳥是臺灣藍鵲、新竹縣縣鳥是五色鳥……」首先陳淑卿老師向學員們介紹代表各縣市的鳥類。慈濟號快車繼續開往臺南,淑卿老師詳細介紹臺南縣縣鳥 「水雉」的特色。水雉比較喜愛亞熱帶濕地環境,在南部的荷田或菱角池塘裡較容易看到牠們的蹤影,最喜歡在長滿布袋蓮、浮水植物或菱田的池塘裡活動,所以又叫「菱角鳥」、 「葉行者」、「菱波仙子」。

「如何辦別公水雉與母水雉?」淑卿說明辨識的方法,體型比較小的是公水雉,母水雉體型比較大。當母水雉產下蛋之後就飛走了,而孵蛋的工作由公水雉負責。「啊!好特別喔!」 學員們聽得津津有味。由於棲地減少、土地開發、天敵威脅、近親交配,人類撿拾卵或幼雛,降低水雉的繁殖成功率,目前僅能在台南八掌溪至曾文溪,兩溪間平原區域的菱角田中才 能發現。農委會於一九八九年公告水雉為第二級珍貴稀有之保育類動物,希望人類要愛護環境,還給水雉一個自然又安全的生存空間。

◎輕功「水母」飄

慈濟號快車開到高雄,湯茹婷老師帶領小朋友認識海上浮游生物,首先從影片中呈現大大小小、白白亮亮的傘狀東西,當茹婷老師發問:「你們知道水中的生物是什麼嗎?」小朋友迫 不及待地大聲回答:「水母」。「那牠們像什麽呢?」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像果凍、像水球……」茹婷老師對小朋友豐富的想像力讚不絕口。

「水母水母真稀奇,一身是水不喝水;水裡優游好自在,污濁水源他最愛。」這是對水母特色的描述。為什麼污濁水源是牠們的最愛呢?答案就在影片裡,牠的食物來源,來自水中的 浮游生物,廢水使浮游物、藻類、甲殼類增加,水母就不怕餓肚子了。

接著茹婷老師又發問:「你們知道水母的小寶寶叫什麽呢?」現場一片安靜,經過老師講解之後,大家恍然大悟,原來水母寶寶叫做「水螅體」;雄水母和雌水母會合產生受精卵,受 精卵慢慢發育成「水螅體」,再分裂出碟狀體,這些碟狀體就是一隻隻的小水母。 水母在早上及傍晚出現,繁殖期在春天或秋天。水母是腔腸動物,食物從口進入經消化後再由口腔 排出。牠喜愛而且常吃的食物是很小的豐年蝦及浮游物,牠的嘴巴會蟄人,是由刺絲胞細胞構成的。

◎生態失平衡 人類是幫兇

「哇!好多水母喔!」從螢幕上看到高雄的興達港,發現幾十萬隻四草水母的盛況,小朋友都驚訝聲連連!由於溫室效應使全球暖化,有利水母的繁殖。另一個使水母量多的原因,海 龜專吃水母,是水母的剋星,因為人類大量捕撈魚類和海龜,使水母少了天敵。海洋中發現很多人類任意丟棄的塑膠袋,因塑膠袋很像水母,海龜經常誤食而死亡。海洋生態失去平 衡,罪魁禍首是人類,如何恢復海洋生態?茹婷老師呼籲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不亂丟垃圾,少用塑膠袋,參加淨灘活動,做好環保,使用天然的清潔劑,還給海洋生物一個乾淨的生存 空間。

志工李秀鑾是營隊隊輔總窗口,她懇切期待藉由科學體驗營跟孩子結一分好緣,從介紹天氣、環境及生物常識,進而教育孩子們怎樣愛護環境。「希望在孩子幼小心靈種下一顆愛的種 子,等到有一天碰到陽光、空氣、水,愛的種子就能發芽,慢慢長成一棵大樹喔!」一連串豐富多元的課程,引領小朋友廣泛學習,而最重要是讓孩子們學會「感恩、尊重、愛」的慈 濟人文。

圖左 : 湯茹婷老師告訴小朋友有關水母的常識,同時呼籲人類勿亂丟塑膠袋,海龜才不會誤食而死亡。[攝影者:戴碩呈]
圖右 : 講師上課活潑生動,提問時,小朋友很踴躍舉手回答,令講師誇讚不已。[攝影者:戴龍泉]

圖左 : 慈濟大哥哥大姊姊熱情帶動團康,現場一片溫馨與歡樂。[攝影者:謝慶祥]
圖右 : 資深志工李秀鑾(中)承擔營隊隊輔組總窗口,懇切期待藉由科學體驗營跟孩子結一分好緣,從介紹天氣、環境及生物常識,進而教育孩子們怎樣愛護環境。[攝影者:謝慶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