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青潭閱讀中心 五年惜別道感恩

青潭閱讀中心 五年惜別道感恩

E-mail 列印
「1、2、3、4、5,我們很幸福,5、4、3、2、1,感恩有這裡,one、two、three、four、five,爺爺奶奶造福,five、four、three、 two、one,我們不會忘,一ㄝˊ、一ㄝˊ、一ㄝˊ,送上100分,謝謝!」約四十位的慈濟志工、家長及小朋友唱作俱佳,面對著一對分別七、八十歲的老人家,致上虔誠的 感謝之意。

這對靦腆的夫婦,就是提供「南山診所」為「慈濟青潭閱讀中心」場地的程凱醫師與夫人傅雪。面對著溫馨祝福,直搖手說:「不算什麼!沒什麼!」五年來,經濟並不寬裕的二位老 人家,奉獻場地、水電需求,全然信任慈濟志工徐瑞蓮帶動社區閱讀與人文。

慈濟志工徐瑞蓮自教職退休,退休後的「徐老師」仍不離教育的工作。家長孩子們今天也一一說著屬於自己家庭的成長故事……這份經驗也可應用在即將啟用的新店靜思堂。

6月21日,在這閱讀中心啟用剛滿五週年的這一天,即將因整修不得不劃上休止符。在這十坪左右的場地,「感恩惜別茶會」擠滿了道感恩與滿滿感動的這四十人,為程爺爺、奶奶 送上100分的祝福,以及家庭一百分的成績單。

◎少了藥水味 多了「慈濟味」

成立於2009年6月20日的「慈濟青潭閱讀中心」,場地是程凱醫師以前看診的「南山診所」,程醫師退休後,為了護持慈濟在社區推動人文,免費提供設立閱讀中心。

在這跨越都會與山區的邊緣地帶,經由慈濟志工徐瑞蓮帶領的大愛媽媽團隊,天天不打烊,持續推動慈濟人文;舉辦人文課程、靜思語教學、書法、繪畫教學、環保推廣、弱勢學童課 後輔導以及同心緣才藝活動等等,讓這裡少了藥水味,多了「慈濟味」。

位於新店區青潭國小旁的閱讀中心,五年來除了帶動學童的閱讀風氣,也幫助過無數弱勢新住民的學童及家長。因慈濟人文的推動,及惜福愛物環保理念的推廣,這小小的地方來自惜 福的捐輸就將近壹拾萬元。不但啟發了社區民眾的善念,也造就了很多小小志工,當他們學會手心向下,學會人文才藝時,適時的隨著慈濟志工們走出閱讀中心,將愛帶往工地人文或 老人養護中心。

「因為房子老舊了,漏水很厲害,不得不需要整修。」程醫師的夫人傅雪臉露無奈的表示。五年來,經濟並不寬裕的二位老人家,除了無償提供場所,水電也一概吸收,讓閱讀中心無 後顧之慮,令人感動!

程凱醫師的夫人傅雪說:「提供一個小小的地方,不算什麼!感謝師兄師姊很用心,在這裡幫助附近的小孩功課、做人、做事,給他們很好的成長,對新住民的小孩幫助很大,我真的 很高興。」

◎小地方 愛無限

慈濟志工徐瑞蓮平時對教育的推動就不遺餘力,未退休之前在課餘推動靜思語教學,退休後再走入校園陪伴需要高關懷的學生,帶動手語並推動慈濟人文。

五年前,因與程醫師夫婦是舊識的因緣,將這小小的閱讀中心發揮了大大的功能,她說:「社會的變遷,家庭結構不同,現代的孩子也變得很不一樣,受到提供場地夫婦的鼓勵,把這 裡當個推廣人文的地方,我們用上人講的『不要操心、不要煩心,要用心』來愛他們,讓他們成長。」

「來這裡的孩子,就像海綿一樣吸過來吸過去變成他們的智慧,並把所學帶回去影響家長。」瑞蓮在經營閱讀中心當中,每一年、每一期、每一個月都會絞盡腦汁規劃不同、多元性的 課程與活動內容,並將慈濟訊息、環保理念、國際賑災…等等隨著活動、課程展現及推廣。今天透過感恩茶會,透過影片、書面等方式,展現出多年來的推動成果;其中包括數則的新 聞報導,47則大藏經及孩子們學習的成果作品。

徐瑞蓮說:「所有成果來自於所有志工的付出與護持,大家將各自的專長奉獻給這些小朋友,讓他們學到學校學不到的東西。」她最感動的是,因為孩子們改變了,或是了解閱讀中心 對孩子的影響,感動了多位家長願意投入一起來帶動,並陪伴孩子們成長。

「以前我是用打的教育,所以孩子很怕我,不太講話,現在我用溝通的,孩子變得活潑多話。」以前總是以打罵教育的高燕鳳,到學校接孩子下課,發現閱讀中心走進看看,在徐瑞蓮 的:「歡迎明天再來。」這一句話,燕鳳多年來就這樣「做著了(台語)。」而且也將白天在中心所學、所聽帶回家與女兒們分享,讓母女間成為無話不談的親密關係。

高燕鳳與孩子在閱讀中心的成長,不只改變了親子關係,與先生之間的關係也改善了。她提到,以前精神沒有寄託,先生回來就吵他,嘮嘮叨叨找他吵架,自己很不快樂。她的先生周 昭勝提到燕鳳和孩子的改變說:「她以前比較急,心情就比較不好,現在她會放慢腳少,心情上就比較平靜。

小孩最大的改變是從不太與人接觸,不愛講話的個性,經徐老師的鼓勵多發問,與在中心和小朋友們良好的互動,變得比較活潑開朗,感恩慈濟志工的付出,也感恩程醫師提供這麼好 的場所。」

◎開心門 樂學習

因閱讀中心而受到幫助非常大的還有吳建慧這一家。生養一男一女的吳建慧是一位遠嫁臺灣的新住民。幾年前,先生中風一家失去了生活的支柱,孩子也因為父親的病變得憂鬱不愛言 語。瑞蓮得知,將孩子帶進中心陪伴與照顧,也關懷建慧的身心與工作,如今孩子變得健談快樂懂事、功課進步,媽媽的心門也打開了,也學著手心向下的幫助他人。

「真的很感恩爺爺奶奶,還有師姊、師兄們的陪伴,孩子們在這裡學習很多,也都懂得運用在生活上,我也很放心的工作。」吳建慧提到孩子以前很會偷懶,不知上進,在閱讀中心徐 老師不斷的教他們,也會將靜思語帶回家唸給媽媽聽,給媽媽一個學習的機會。

當媽媽心情不好,表現不夠好的時候,孩子也會說:「媽媽,這樣做不行,徐老師教我們學習的應該要……」她更感恩慈濟志工陪伴她們家走過先生生病這段低潮期,這中間母女子三 人,也常隨著慈濟志工去關懷養護中心的老人家,體會到「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道理。

吳建慧今年讀四年級的女兒曹云力,將在閱讀中心所學的書法應用到課業上,參加學校書法比賽,獲取第一名,她說:「在這裡體會最深的靜思語是『多做多得,少做多失』。」從這 一句話她懂得先預習功課,上課時就能輕鬆學習;她也懂得把師伯、師姑教她的基本功應用到功課上,讓功課一直都保持不錯的成績。

但提到這每天都會來報到學習的地方就要休息了,她說:「很可惜!就不知以後要到那裡去寫功課了。」

◎一百分的祝福

6月21日在這閱讀中心啟用剛滿五週年的這一天,即將因整修不得不劃上休止符,在這十坪左右的場地,儘管門外隆隆作響呼嘯不止的車聲,也無法干擾到擠滿了道感恩與滿滿感動 的這四十人。主辦者瑞蓮師姊特別準備了代表「100」分感謝的玉米棒、小蕃茄與小鳳梨酥,來感恩程醫師夫婦的發心,慈濟志工長期的付出,及小朋友、家長們的精進學習。

當點心時刻一到,全體就不忘再一次大聲的「1、2、3、4、5我們很幸福……」為程爺爺、奶奶及彼此送上100分的祝福。

「今天雖然是感恩惜別茶會,但沒有一絲絲的感傷。」因為徐瑞蓮在回顧的影片裡看到大家100分的成長,她告訴大家:「以後如果社區還有其他的點,我們再重新另起爐灶也說不 定!還有,新店靜思堂即將落成,我們也要義不容辭的將經驗應用在靜思堂。」

她知道被關懷的孩子,羽毛漸漸的增長,可以振翅而飛了,孩子們以後不論飛到什麼地方,都能把這裡所學的福氣帶著走,這善的循環將會影響、幫助更多的人。

圖左 : 慈濟志工徐瑞蓮說:「五年來,閱讀中心的活動紀錄有47篇大藏經。」[攝影者:余津玫]
圖右 : 社區志工高燕鳳(左一)與女兒們在閱讀中心學習成長,改變了親子與夫妻關係。[攝影者:余津玫]

圖左 : 慈濟志工展現由童秋菊師姊(右一)指導孩子們繪畫的作品。[攝影者:余津玫]
圖右 : 孩子們為長者們送上代表100分感謝的點心。[攝影者:余津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