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黑幼龍談抗壓 培養自信樂溝通

黑幼龍談抗壓 培養自信樂溝通

E-mail 列印
「最後這兩句話,我一定要說,『成功的人會在困難當中找機會,失敗的人會在機會當中找困難。』」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黑幼龍於心靈講座結束前,送給現場四百四十位聽 眾的座右銘!

2014年7月5日,慈濟人文志業中心靜思書軒以「正向思考的力量─壓力變動力」為題的心靈講座中,透過大愛網路電臺主持人陳怡君的提問,黑幼龍風趣地以一則則生活小故 事,暢談如何培養自信、強化溝通及把握處理壓力的魔術方程式,以增強抗壓能力。

「沒有壓力的人請舉手!」黑幼龍放眼看去沒有人舉手,笑說:「我也有壓力,昨晚兒子要來家裡看足球賽,那時心想隔天還有演講,怎麼辦?」不過,重溫與年輕人一起熬夜看電視 的時光,紓解了他的壓力。

◎別讓孩子成為「魯蛇族」

而壓力究竟來自哪裡呢?他表示壓力源自學校或工作、感情及社會三方面,同時壓力是否處理得當,影響未來成功及快樂與否;因此,當面對低潮時,能多快站起來,對一生有重要影 響!他根據聯合報的調查,指出公司企業最希望員工擁有的是抗壓能力,所以對於「抗壓力」不能等閒視之。

壓力來臨時,又該以什麼態度面對?「我沒有自信,會跟自己說『我是個沒有人喜歡的人』;如果有自信,會告訴自己『還有九十九個女孩子將來可能喜歡我。』」他以兒子被交往 五、六年的女朋友要求分手後,對他所說的話告訴大家:「要培養自信來處理壓力和挫折。」

培養自信要從孩提時期做起,且與父母教養方式有密切關係!現代父母對孩子期望高,隨之而來卻是過多的責備,「用鼓勵及肯定代替責駡,還要與孩子一起討論,幫助他們找出興趣 及什麼事做得最好;年輕人則要找出自身最大的奉獻在哪裡,這樣就能提高處理挫折的能力。」

其實在臺上暢談抗壓力的黑幼龍,也曾是「魯蛇(註:Loser,意為失敗者)一族」,並謙言目前的成就是碰運氣來的!原來,他於高中時代因數學不及格,留級了一年,父親覺 得顏面無光;勉強畢業後,只得選擇沒有人願意報考的軍校。

他笑談曾經有父母親的朋友來訪,希望為女兒介紹男友;問了條件後,對方答稱什麼人都可以,只要不是「軍人」就好!他也坦誠當時看不到自己在軍中的未來。有一天,他突然想到 自己在語文上的學習比其他科目快多了;於是報名了三家補習班,努力地學英文,最後考取公費留美,而自信也逐漸在他身上扎根。

顯見自信是人生最重要的基礎,但校園中被霸凌的孩子常因而喪失信心!在初中飽受霸凌之苦的黑幼龍提出建議:「身為父母者,一定要多接納孩子的意見,不能認為他們的話是火星 文,使孩子有事不敢說;而孩子也要信任父母及師長。」他表示受霸凌的最大壞處,在於被認為懦弱膽小而降低自信;因此,應透過溝通、關心及鼓勵建立信任關係,並多關心別人, 避免類似事件發生。

◎樂於溝通有利降壓

然而,孩子因父母關注太多,造成「媽寶」現象處處可見,相對的也減低抗壓性。「父母在孩子的人生過程中只要扮演三種角色,即幼稚園、小學階段是孩子的玩伴;中學時期是好朋 友;大學、工作以後就是顧問,不要將孩子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他繼續提供寶貴的經驗。

黑幼龍以次子的婚姻為例,「得知未來的媳婦比兒子大五歲,離過婚,又是黑人與日本人的混血兒,如果你們是他的父母會怎麼樣?」臺下響起了笑聲,「我太太表現得比我好,我是 控制住自己,結果現在他們恩愛得不得了!所以父母不要為子女做決定。」

除了培養自信,樂在溝通也是減低壓力的良方!他以醫師為例,引述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嚴教授所說,醫生如果不善於溝通,即使診療了三十分鐘,病患依然不聽醫囑;反之,擅 長溝通的醫生,雖然只有幾分鐘,仍維持良好醫病關係。因此,好的溝通將增強降低壓力的能力。

◎處理壓力的方程式

當生活或工作實際面臨壓力,他提出處理壓力三步驟的魔術方程式:首先,壓力來時,問自己最壞的狀況是什麼;再來是能接受最壞的狀況嗎;最後要改善最壞狀況。他強調培養自信 和溝通能力是從生活或工作中磨練而得,而且要時時把握這些具體方法。

經過精彩的分享,陳怡君笑說:「千金難買早知道,但今天大家都得到千金!」聽眾們把握千金難得的機會,踴躍地提出問題。其中,來自板橋的鄭啟信問著:「抗壓力的新書希望為 讀者帶來什麼益處?」

善於將故事融入道理的他,引用《EQ》書中一位雄糾糾氣昂昂的武士問僧人「什麼是天堂和地獄」的故事,讓大家明白每個人天天都在不知不覺中做選擇,當選擇對立、懷恨在心等 負面情緒,就是在地獄;反之,選擇包容、寬恕等正向態度,即處於天堂!

他提醒人人不要逃避壓力,因為逃避不了,而是要藉由增強自信、改善溝通及具體方法,讓生活和工作變得更快樂,這也是他希望帶給現場所有聽眾的最大目標。

◎找到方法不再逃避

這個目標在聽眾大學四年級的陳韻筑身上起了作用!這次應同學洪文妤的邀約前來聆聽黑幼龍的演講的她,因與家人對於未來工作的想法不同,多日來正苦惱著,但在簽書會與黑幼龍 合照時卻笑開懷。

原來,聽了演講後,她已有明確的方向,「回去會再溝通,讓他們瞭解我真正的想法,而不再像過去消極地認為『算了,反正他們不懂我!』」

當面臨壓力與挫折,究竟是順利跨越,或是一蹶不振,端看自己能否正向面對;如能積極看待,不逃避,把壓力轉化為動力,將為未來成功的機會播下更多希望。

圖左 : 2014年7月5日,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正向思考的力量─壓力變動力」的心靈講座,共有四百四十位聽眾參加。[攝影者:蔡瑞聰]
圖右 : 來自板橋的鄭啟信把握千金難得的機會,向黑幼龍提問:「抗壓力的新書希望為讀者帶來什麼益處?」[攝影者:蔡瑞聰]
圖 : 和同學洪文妤(左)一起在簽書會與黑幼龍合照的陳韻筑(中),因為聽了演講,決定再與家人溝通未來工作的想法。[攝影者:蔡瑞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