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靜思淨斯傳法 大白牛車領軍

靜思淨斯傳法 大白牛車領軍

E-mail 列印
「靜思」法脈的源頭;「淨斯」清靜的源頭。源自一份清淨無染的愛,靜思精舍師父們「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堅定信念,不受供養自力更生的精神,就是靜思法脈的精神。

慈濟基金會舉辦「遵佛遺教、歡喜吉祥祈福會」,由大愛電視臺《菩提禪心》許亞芬歌子戲坊演繹《遵佛遺教》,從彰化、新竹來到大臺北地區,自8月21日起四天在板橋志業園共 有七場演繹。

◎肢體表情 圓滿法會

舞台上〈靜思淨斯〉演繹志工們全心融入,承擔大白牛頭的李國源乃是手語企劃團隊一員,他提到此次成軍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緊迫的密集練習克服萬難,希望讓每一個動作表情都 是一份精進願力,不是只有音樂、動作或表情而已,因為這不是演一場戲,所以即時是跪下都要有姿勢,或是一個笑容都要有表情與感情,如此才能將佛法真意融入自己的內心,進而 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再把佛法浩瀚的道理以肢體動作,輕鬆傳達給所有的會眾,讓大家明白為什麼慈濟人要精進,為什麼萬物皆有法。

才四十出頭的李國源,從約二十年前就有腰椎間盤突出症,每回演繹腰疾問題總困擾著,但年輕富智慧的李國源,就會擅用呂秀英(慈悅)師姊的提醒,演繹不是使用蠻力,而是要懂 得借力使力,每一個跨步或每一個伸手的動作,自己都要清楚用對力道,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為原則,李國源說:「時常參加演繹我已經清楚如何保護自己,所以護腰裹束上,演出就 不會有大問題。」隨著「靜思靜思、萬法靜思……」輕柔的音樂響起,他邁力跨出的每一個步伐,舉手投足展現出傳法人堅定使命的韌力。

◎三車之喻 善巧方便

還有演繹志工葉德澤,也是企劃團隊成員,談起大白牛車的設計,乃由企劃團隊集思廣益的發想,在上人的點醒下,運用四大八法印推動的志業概念,慈濟人如何以「人傷我痛,人苦 我悲」的人文情懷,超越了國家、宗教、語言、膚色之界限,讓「大愛」成為一種普世價值,成為影響人心的正念思維。

他提到因演繹成員大都是2012年〈行願〉演繹的團隊,長期配合已經默契十足,很快的在與呂秀英(慈悅)共同討論下設計出每一個動作,不只在舞台上呈現它的張力,更有靜思 手語隊的柔順,安住了所有人的心,剛柔並進,氣勢十足,絕對能夠讓人震撼又感動。

上人時常叮嚀慈濟人,與善巧方便《法華經》中舉「三車之喻」,不要當鹿車、牛車,要當大白牛車,因為《法華經》裡所說的大白牛車,載著滿車的佛法寶藏,以此引導眾生跳脫火 宅,才可以做一個自度度人的菩薩,也就是修大乘之法,這是大家的共同願力,葉德澤堅定的說:「我們一定要透過肢體把它發揮到極致,希望大家都能懂得舞台上演繹的真正涵 義。」他也特別對演繹主軸加以說明,所指是「萬法靜思、萬物淨思,就是要透過遵佛遺教的演繹,將靜思文物的理念對外推廣,讓社會大眾明瞭其法香、德香與道香。

「尤其每天薰法香,我可以很輕鬆的從上人所談的故事舉例中,領略佛法瞭解佛意,改正過去急躁不好的個性,甚至把法再複製給更多人,展轉運用在法繹之中,這也是我的精神資 糧。」葉德澤不忘分享自我成長的動力來源。

◎經藏入心 慈濟救我

戶外的感恩操場是板橋志業園區規劃的第二現場,沒有空調冷氣設備,三十多度高溫下,八百多位會眾安處於此,聚精會神領略舞台上的演出,〈靜思淨斯〉演繹志工曾浩綸則滿臉通 紅汗流浹背演出,但眼神有力,動作俐落,與團隊的配合整齊劃一,雖只是五分鐘的演繹,卻吸引了台下眾人目光,伴隨著動人心絃的音樂感動在其中。

曾浩綸曾經因與家人溝通不良,自甘墮落,酗酒自我麻痺,不善釋放壓力,日子過得越來越沈重,他說:「我甚至惡口問候媽媽自己,明知道那是錯的,但當情緒一來,我就是控制不 住內心的情緒。」每天庸庸碌碌無所目標,他厭倦了如此的人生,心理起了自殺輕生的念頭。

2011年參加水懺經藏演繹,接觸慈濟在志工蔡佩珊力邀下,加入藝聯會進而培訓慈誠,慢慢吸取上人的開示法語,讓他漸漸了解佛法意義,解開內心的疑惑,善知識蔡佩珊繼續引 導下,曾浩綸終於放下心中對家人的埋怨,也是放過對自己的苛求。

他提到尤其有機會上台演繹,看似簡單的肢體語言,卻能傳遞深奧的佛理給普羅大眾,也讓自己心中升起無比的歡喜,了解人生不是只為了賺錢而已。自覺已浪費許多日子,目前全心 投入在中壢社區承擔副協力隊長及活動幹事,得到的快樂乃是過去當藝人賺取世間財未曾有的,曾浩綸努力洗淨過去的無知,把握時間為自己的人生持續加分,如同他站在舞台上揮汗 演繹著「靜思靜思、萬法靜思、洗淨塵垢、清淨無染、菩提的心思……」。

圖左 : 演繹志工葉德澤(白髮者)與夥伴們在演出前的重複彩排。 [攝影者:蔡宜蘭]
圖右 : 〈靜思淨斯〉演繹志工在板橋志業園區的首場演出。 [攝影者:蔡宜蘭]

圖左 : 藝聯會曾浩綸(右二)邁力投入在經藏演繹中,藉機傳法也改變自己的壞習性。[攝影者:蔡宜蘭]
圖右 : 感恩操場因舞台較小,志工呂秀英(慈悅)特別叮嚀演繹人員要注意走位的重要。[攝影者:蔡宜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