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給活下去的機會 感恩愛「髓」緣

給活下去的機會 感恩愛「髓」緣

E-mail 列印
為期兩天的2014年「二十一周年慶暨關懷小組講師認證」活動,10月18日中午在慈濟蘆洲聯絡處的講經堂舉行。課程內容包含十二例骨髓捐贈相見歡、捐贈者領取紀念牌、慈 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之現況與展望,出席活動約八百人,含相見歡的捐者、受者及其家屬、領取紀念牌的捐贈者、參與認證課程研習的學員、關懷小組成員及工作人員;包含有來自全省 認證學員四百八十七人,共同參與兩天講師認證課程。

關懷小組總幹事陳乃裕親自主持與串場,在《讓愛湧現》的音樂聲中,為這次活動揭開序幕。

◎ 發揮生命價值

最早來到的是第九百一十四例受髓者李先生,去年曾經出席花蓮相見歡活動,未見到捐髓者,今年再度出席,除了要當面表達感恩以外,另一個用意是要感謝捐髓者,讓他放心。

李先生當年是因感冒發燒不退,轉到台大醫院就診,評估治療需要骨髓移植。畫友為他舉辦一場「醫療畫展」,以支付龐大的開銷;當時,李先生正在隔離病房,為服用大量藥物感到 痛不欲生;是因為眾人的幫助以及捐髓者那份愛,他才自在地接受治療,而生命就隨著骨髓的滴入重新開始。

重生之後的李先生,體力雖然大不如前,每週還是帶著學生上山工作,在他的影響之下,學生不再吃牛肉,懂得關愛生命、疼惜土地,繼續創造以善為本的生命價值。他說:「捐骨髓 要有足夠的慈悲心和勇氣,這不是錢能解決的事。」

捐髓者呂先生的媽媽說:「以前我很擔心兒子的身體,現在很自傲能生出這麼健康的兒子。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想像對方是一個慈悲、熱情、有勇氣的人,今天終於證實了。」有這緣 份幫助陌生人脫離痛苦,讓李讚成繼續發揮生命的價值,感覺很美好。

◎ 無以回報的愛

「無以回報的愛,要用健康的身體當志工來回饋。」受髓者第一千零一十五例劉小妹妹,在國小六年級發病時,高燒超過四十度,醫生宣佈沒藥可救了。

劉媽媽回憶當年說道:「走過才知道痛,我們幾個長輩就只會哭。」

劉小妹妹則暗自許下一個願望──如果病好了,要當志工來回報,並且要牢牢記住這念感恩的心。

很幸運地,透過慈濟找到配對者,劉小妹妹接受骨髓移植。治療中讓她好奇的是,「怎麼有這麼多好心的人?」如今參與志工服務,自己也成為其中的一份子了。她站在臺上,大聲地 說出:「我每一分、每一秒的擁有,都因為有你們。」

劉小妹妹感恩所有幫助她的人,「請受我一跪!」講完她雙腳跪地,用行動來對捐髓者、對志工表達無盡地感恩。

「救人一命,無損己身,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陳先生慶幸自己能捐髓救人,「是萬中選一的大福氣。」他輕鬆分享。捐贈前,每年都要感冒三到四次,捐完後反而很少感冒了。 「一定是師姊和媽媽幫忙進補的結果,身為男人,終於瞭解什麼是坐月子了。」

◎ 幸福的捐髓者

一千零四十五例捐髓者蘇小姐,於2004年看到成龍的廣告「慈濟在找一個人,那個人可能就是你」,於是她去參加驗血建檔;一年多後通知配對上了,真的嚇了好大一跳,她形容 「那一跳就像快跳到天花板一般」。

當時蘇小姐只有四十二公斤,醫生說要增胖到四十五公斤,所以志工們很努力幫她進行增胖,陪她加班、送安素、照三餐送食物外加點心,她說:「我覺得像在做皇帝!」

捐髓前,她在卡片上寫著:「感謝有緣的你,讓我在忙碌的工作中有三天的假,再過幾個小時,你將會有一個全新的人生……這麼多人在愛妳,妳一定要有信心……一定要加油,期待 有一天我們能相見,看到平安的妳。」

受髓者吳太太由女兒陪同前來,回憶1997年因惡性淋巴癌進行化療,先生肺癌過世,身心折磨。受髓中,她感恩不認識的人願意救她,聽著護士小姐唸出祝福卡,她淚如雨下;當 幹細胞一滴滴地滴入體內時,她默念著:「謝謝妳的愛,雖然我不認識妳,而妳卻無私地愛我、救我,感恩妳!」她重複著一遍又一遍,感受到捐髓者的慈悲祝福與鼓勵。

「很高興卡片裡的約定成真了!」站上臺相見歡,這一刻彼此等了八年,蘇小姐激動地抱住吳太太。看見受髓者這麼健康,她很感恩慈濟人一直把別人的生命當成自己的生命在守護。 受髓者吳太太則表示:「感恩生在有慈濟的年代。」

建檔就是一份承諾,蘇小姐當年冒著刺骨的寒風參加建檔,捐髓的過程中又因吳太太狀況不穩定,三次進出無菌室,終於在第三次才完成捐贈,當時她擔心的不是自己的身體,而是一 個陌生人的健康。

這一份堅定救人的心志,令吳太太感動地說:「她很瘦小,幹細胞的量不夠多,還硬要抽給我,一定是血液中的能量很高、願力很大,才讓我順利恢復過來。」

臺上吳太太和女兒不停地擦眼淚,臺下沉靜感動,大愛和感恩在此刻淋漓交會,蘇小姐把她們緊緊擁抱,搞笑地說:「這氣氛還真的很催淚。」

◎ 給活下去的機會

第一千零三十六例楊先生,當年由媽媽陪同到花蓮捐髓,回家後身體有一陣子不舒服,但想到自己的骨髓能讓一個人延續生命,「就算痛也應該要忍耐。」今天和家人一起來,他很高 興自己多了一個弟弟。

受髓者卿先生,十七歲時經醫生確診為「再生性不良貧血」,唯有接受骨髓移植才有機會活下去。父母日夜擔心、哭泣,馬上提出配對申請,很幸運地六個月後,配對成功並進行骨髓 移植;住院期間他看著病友陸續離開人間,心想如果活著必須忍受如此的痛苦,死亡也許是一種解脫,曾經悲觀地想「走就走吧!」

但是父親不離不棄地陪伴就醫、到處奔波籌措醫藥費,卿先生發現原來父母才是世界上最愛他的人,而讓自己最掛心與不捨的還是家人的感受;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生病不是一件壞 事,只是過程辛苦些。」他感謝這場大病改善父子關係,讓自己和家人的情感更緊密了。

卿媽媽期待相見歡已經八年了,今天見到捐者,她激動地對楊先生說:「沒有兒子就沒有今天的我,謝謝你讓我們有機會活下去。」

◎ 大愛奇遇記實

「好起來後要做更多。」來自佛教家庭的第一千零六十八例受髓者曾小姐,移植前,她到花蓮精舍接受上人的祝福;移植結果相當順利,但是身體狀況變得很差,胃出血、嘔吐、插管 灌食、打嗎啡止痛,宛如在人間煉獄,如今回想起來,仍心有餘悸;但她念念不忘捐髓恩人,這份心念支撐著她要戰勝病魔。

一切的辛苦都過去了,而這份恩情分秒不敢忘記。曾媽媽每天做早晚課,迴向祝福女兒的救命恩人;道不盡重生的感恩,曾小姐全家下跪,向吳先生頂禮,致上最深的祝福。曾媽媽分 享不可思議的願力──曾家老四收到初步「配對成功通知」了,要把愛繼續傳出去。

捐髓者吳先生聽了也覺得因緣不可思議,2003年他配對過一次,2006年再次配對成功,「冥冥中好像註定要我幫助有緣人。」

多年來,吳先生一直珍藏著曾小姐的感恩信。「還好她活下來了,當初忍痛捐贈是值得的。」

吳先生開心的說:「我的家庭幸福美滿,工作上升官發財,感覺有收到她們的祝福。」

最令人感到驚喜的要算受髓者潘小姐和捐髓者鄭先生了,兩家人同時受邀參加相見歡活動,赫然發現是自家親戚。

潘媽媽說:「太奇妙了,捐髓者和受髓者互相不留資料,這一條約定在我家是不適用了。」

因緣有時真的是不可思議。原來受髓者是表弟的女兒,鄭先生也說:「慈濟真是保密到家了。」今天才知道救的是自家人啊!

◎ 超越高科技與尊嚴

慈濟基金會林碧玉副總分享當年因緣,談到一些年長慈濟志工「喊救人」,來找捐贈者的趣事;也談到第一、第二例的緊張,及搶救生命、跨海送髓的困難過程。

「有那一個團體能像我們這樣?能夠信解行證(註1),是累生累世所修來的福報。」當年我們是超越高科技,也超越尊嚴勇敢去做,因此慈濟捐血建檔密度最高,連日本都來取經; 不過,證嚴上人說不要講數字,因為上人的世界是無量,所以要善用大家的愛心,檢視過去所做,邀約沒有認證者結伴行,二十一周年以後要走的是,「慈濟緣」的骨髓資料庫,林碧 玉肯定地說。

生命是寶貴的,而健康是美好生命的必要條件,健康出狀況,將是一個家庭磨難的開始;骨髓移植,在需要與供給之間不是一種商業買賣,而是人性大愛與感恩的交會。

捐髓者提起無私大愛去救陌生的人,而受髓者經歷過痛不欲生的苦才能絕處逢生,兩者都是生命勇者,透過慈濟骨髓資料庫,共同成就不可思議的因緣,攜手經歷人生難得歷程,透過 互相祝福、互道感恩,見證人性的至真至善至美,而這正是慈濟志工堅持向前走動力。

主持人陳乃裕說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所有工作人員,就像一個大家庭,走在幕後的志工們無所求付出,將捐者的愛心快速地送給受髓者,這是愛的昇華。見證大愛、使命、感恩,陳乃 裕呼籲繼續人人支持幹細胞活動,讓臺灣的愛更能擴大到全世界。

【註1】信解行證:「靜思法脈,慈濟宗門」所依循的佛典,即秉持《法華經》的精神,深入《無量義經》精髓,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弘揚佛法不只人道關懷,也 疼惜大地萬物,形成跨越宗教、種族、國界的「大愛」精神,以及慈濟人在行動中,流露出的親和與真誠,以及人性中至善、至美的人文清流形象。欲淨化人心、祥和社會,仍需「人 間菩薩大招生」,如上人長年勉眾「做,就對了!」

【註2】確保受髓與捐髓者隱私權不外露,本文只揭露姓氏。

圖左 :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肯定地說:「二十一周年以後要走的是,『慈濟緣』的骨髓資料庫。」[攝影者:林錦佐]
圖右 : 一千零四十五例捐髓者蘇小姐緊緊擁抱受髓者吳太太。[攝影者:陳玉進]
圖 : 「二十一周年慶暨關懷小組講師認證」活動,10月18日中午在慈濟蘆洲聯絡處的講經堂舉行,關懷小組總幹事陳乃裕親自主持。[攝影者:李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