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做對事 「忍痛」堅持

做對事 「忍痛」堅持

E-mail 列印
「對不起喔!這易碎的東西,像玻璃不收、燈泡不收、日光燈也不收……」「如果這也不收、那也不收,那要怎麼做環保?」志工江美雲與陳慧美,兩人以生動活潑的演說方式,告訴 大家做環保時,還要有「清淨在源頭」的觀念。

雙和區慈濟志工為了將「清淨在源頭、垃圾不進站」的環保概念能順利落實社區,特地舉辦一場「忍痛教育」,於 10月16日週四晚間,邀約四十位社區駐點的環保志工,齊聚在 中和秀山國小的川堂,期許透過大家經驗的交流,讓環保回收站能提升為環保教育的功能。

◎隨順因緣 環保當以安全為重

慈濟人深入社區設置環保站,常會提供自家門口或小空地,帶動民眾做好回收的習慣。然而,送來的回收物中,常有垃圾混雜其中,造成環境的髒亂,長期下來,也帶給環保志工無形 的困擾。此次的「忍痛教育」是要響應上人的呼籲,婉拒民眾未做分類或夾雜不可回收的垃圾,藉以帶動正確的環保觀念與行為,改善環保站的環境衛生及保護志工的健康與安全。

永和和氣組長江美雲表示,慈濟為淨化人心,二十多年來深耕社區,也積極帶動資源回收,無形中也減少垃圾量。尤其現在政府與民間普遍有了環保概念,加上清潔隊也在做資源回 收,慈濟志工在回收工作量減輕後,正可多善用時間,聽聞佛法或與會員互動關懷。

「大家都是因為愛上人而做慈濟,如果因為做環保而受傷,上人一定很不捨……」江美雲語重心長地向來自中、永和區各環保點的志工,以柔性勸導的方式,希望大家以安全為重,用 慈悲智慧來敦親睦鄰。

曾有志工因惜福而回收大型家電時,反而發生種種的意外事件,志工黃麗玉認為,應要審慎考量現場是否有電梯?是否需要拆卸?不能為了回收冒然前往,反讓環保志工去冒險。不 過,仍要委婉地向熱心民眾說明拒收的原因。

畢竟環保志工大多為年長者,在人力上,也不一定有拆卸家電的專業,她說:「志工都是義務性的,若因此受傷了,我們也會過意不去。」希望民眾能善解,若真有大型家電希望慈濟 來回收,建議可自行雇工拆卸、搬運,不然最好還是由政府環保相關單位來處理。

◎藉事練心 忍痛教育由己做起

活動過程中,藉著雙向經驗交流,除了提供解決之道,也排解大家在推動上的疑慮,加強社區志工的信心。

今年已80歲高齡的志工張壁壘,做資源回收已有二十年資歷,想到自家環保點常有宮廟放鞭炮,擔心炮燭釀災。遂聽從女兒的建議,將環保點圍起來,防止任意棄置或是造成破壞、 釀災的意外,但仍有民眾不聽勸導地拿垃圾來,令她感到十分困擾。在聆聽宣導後,決定將不再回收衣物了,希望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垃圾產生。

團隊也給予建議,表示可以向鄰里宣導:「因為空間小、又沒有門,堆放物品就擔心發生縱火事件,危及大家的安全,所以改成固定時段再拿來,不然就請拿到其他有回收定點的地 方。」

環保志工楊玉霞平常都將資源暫放在樓梯口,一星期有三天回收,每次的回收量就有一車。由於回收量大,現場也常發現有人亂丟菸蒂,讓她感到相當不安,但又捨不得不做環保,所 以希望能找到另一個安全的地方。在討論中,江美雲認為可以考量回歸到雙和環保站,現場有足夠的空間,規劃也較完善,但如果必須持續原地點,則建議志工們可舉辦社區愛灑茶會 的方式來加以宣導說明。

對於環保回收車上,原本也常常會被丟置垃圾,後來車上張貼宣導標語後,也已得到有效的改善;在巿場內開設美髮店的志工許貴花,常在忙碌之餘也會找時間做回收,她也提出建 議,表示各環保點也可先確認開放回收的時間後,張貼公告讓附近民眾知道,久而久之也能養成習慣。

志工陳銀河表示:「上人要推動清淨在源頭,其實『忍痛教育』不只是教育民眾,我們志工也要自我教育。」也許回收量會減少,也要面對民眾的責難,但權衡輕重之下,只要觀念能 轉變,相信民眾也會接受。一時回收的不方便,主要是讓大家加深惜福少消費的認知,其實提昇環保精緻化,才是真正愛大地的表現。

◎對的事!做就對了。

「我們做環保不是為生活,而是為了救大地。所以,我們要將慈濟人文展現出來。」在做回收或宣導時,穿著志工服,即是代表著慈濟精神;回收站可放置一桶水,若遇有未清潔的回 收物,即可當場為民眾示範做清潔,讓他們了解,平常若在家中堆放時,也才不會有異味或招來蚊蟲;若送來的是垃圾,則要以柔和的聲色婉轉拒絕。

資深志工陳慧美再次提醒大家,雖然回收的條件變多了,也許回收量會減少,但是只要照顧好個人身心健康與安全,慈濟的修行道路才能走得久久長長。凡事往好處想,慈濟原本活動 就多,現在做這樣的調整,多出來的時間,正好可以去勸募、和會員互動關懷、菩薩大招生,還可以精進聞法,提昇自己的慧命,這樣才能跟緊上人的腳步。

雖然沒有嚴格規定各個點一定要如何做,但總希望透過今天的宣導與交流,志工之間有了共識,就能將源頭淨化的理念,因地制宜來傳遞給鄰里鄉親。

活動進入尾聲,現場也準備了香積麵,與勞苦功高的環保菩薩分享,對於「垃圾不進站」的推動成果,志工們也寄予無限的祝福與期待,但願互相疼惜互為依靠,一起來呼應「對的 事!做就對了。」

圖左 : 志工陳慧美(左)與江美雲(右),以一問一答的方式,讓大家了解如何從環保回收站,提昇到環保教育站的功能。[攝影者:葉世春]
圖右 : 現場發給各聯絡人宣導單,讓大家可依各回收點有回收的資源,選擇性張貼並宣導,才不會造成困擾。[攝影者:葉世春]

圖左 : 楊玉霞師姊(右)的環保點,一個禮拜做三天,一天的回收量就一車,因為資源都暫放在樓梯口,有的鄰居抽煙後菸蒂亂丟,雖然擔心又捨不得不做,美雲師姊(左)建議大家可協助玉霞師姊辦一場茶會宣導來說明。[攝影者:葉世春]
圖右 : 志工陳銀河(濟河)回饋:「上人要推動源頭淨化,其實忍痛教育不只是教育民眾,我們志工也要自我教育。」[攝影者:葉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