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說我們是菩薩 「髓」緣效應

說我們是菩薩 「髓」緣效應

E-mail 列印
「很多人都說我們是菩薩,我們真的是不敢當。」1975年出生的施妤暄,是來自彰化鹿港的捐髓者。她說:「因為我們真的只是講了一句,『我願意捐』而已!」是在這麼多人幫 助、關懷下,才能夠讓施妤暄有機會成就這一份大愛。

2013年在花蓮舉辦的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二十周年慶,施妤暄就意會到:「人家都說臺灣好像越來越貪婪,我覺得沒有,因為我看到都是很美好的狀態!」施妤暄在相見歡過程, 感動地頻頻拭眼淚,她說:「我見到的都是這樣美好的過程。越來越多人願意,很多捐髓者都有大愛。」

◎救人一命 無損己身

2014年10月19日,在慈濟蘆洲聯絡處講經堂,一場「二十一周年慶暨關懷小組講師認證」課程,全臺學員四百八十七人齊聚一堂,共同研討精進。

今年四十五歲的慈濟志工楊雅麟,分別在2005年、2007年各捐了一次,在她成為關懷小組後,首度陪伴的捐贈者高曉菁這次也來了。

「講師認證,雖然只是跟配對到的人講基本觀念,但是要實際操作;帶捐贈者去抽血建檔、健康檢查和捐後追蹤,達到幾次才能認證。」

楊雅麟告訴曉菁:「所有捐贈者都可以來參加這個課程,來晉級,因為民眾見到捐髓者會比較放心。」

「救人一命,無損已身。」不是口號,而是行動。

很多人對骨髓捐贈一直存有質疑,深怕對自己身體造成傷害,不敢參加驗血活動。慈濟骨髓資料庫成立於1993年10月,至今二十一個年頭,一直秉持著上人的理念──要救一個 人,不能傷害另一個人;所以宣導團隊必須具備豐富的醫療常識,更要有全人照護,包括從建檔開始到配對抽髓,更要照顧到捐髓後的人身健康狀況,才能進一步成為勸髓志工。

◎面對問題 解決難題

志工林歲偵及紀建振帶領臺中團隊,以話劇式演出,說明一些隱私的重要,及身體特殊情況如:傳染病、眼盲、同性性行為等比較特殊案例,要如何婉轉勸退,而且配對者還會心生歡 喜,幫忙勸募,讓大家有面對問題、解決難題的智慧。

關懷小組總幹事陳乃裕提及。現今社會年輕人很少會主動關心身邊人事,尤其是對於捐髓救人的訊息一知半解者居多,所以勸髓關懷小組責任重大,有時深入社區宣導,即使是老人家 已超過捐髓年限,卻是家中年輕人想要捐髓救人的一大阻力;如果能夠讓家中長輩了解,子女能用健康的身體發揮愛心、救人一命,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自己身體也無礙,如此一 來,才能化阻力為助力。

「如果生病的是您的家人,您現在是否非常希望有人能捐髓來救您的家人?」這是一句非常有說服力的話,陳乃裕肯定說。而且在抽血建檔活動宣導中,如果看到結伴而來的年輕人, 只要有其中一人願意配合抽血建檔,一定會影響他身邊的好友,一同共襄盛舉。

◎科技救人好宣導

科技時代,透過網路宣導,成為大家傳遞訊息的方法,因此骨髓中心吳樹芳特別成立手機APP網頁,以中文搜尋「髓緣之愛」或英文BTCSCC,即可進入了解慈濟骨髓捐贈,獲 得更多更新的資料。

尤其捐髓最佳年齡以十八足歲至四十五歲,這個年齡層的屬性,大多對電腦依賴的很重要,所以透過網路宣導,更有其必要性。全體宣導人員更要深入了解,親身體驗,對於日後聯繫 及追蹤,更是一大助力。

中心主任楊尚憲醫師親臨會場傳授醫學知識,如抽髓時需要施打白血球成長激素,過程中必須全程陪伴,有時因緣不聚足,也會有用不上的時候,或者要重新抽髓,術後還必須陪伴三 年,時時保持聯絡,注意捐髓者術後的健康情況。

◎全民運動

來自臺南的志工林淑芬特別告訴大家,如何將訊息落實社區組、隊,因此不論組隊協力會,大愛媽媽活動,甚至於社區愛灑活動,要把握機會多接觸會眾,尤其把握每一個個案提出的 問題,因為說清楚講明白,不但可以提高捐髓意願,也會減少阻礙,進而多一位生力軍;或許還會勸導家人、同事一起來,那就事半功倍。

陳乃裕再次上臺說明,強調骨捐不是組隊或團隊的責任,而是社會問題,尤其一些較偏遠地區,社區中往往只剩下老人家「顧厝(家)」,年輕人都往都市發展,曾有案例是媳婦願捐 髓救人,但婆婆執意不肯,所以教育長者也是一大責任。家長配合,年輕人才能邁開救人的腳步。

陳乃裕強調這是全民活動,全社會的事,不是勤務,而是一項任務,是在搶救生命,最好全民總動員,任何一位慈濟人在收功德款時,也是宣導骨捐最好時機,讓每一位會員都有捐髓 救人的概念。

◎愛的接力

志工陳希招於1995年建檔,2005年配對成功,慈濟人長期陪伴,促成陳希招加入見習、培訓,於2008年受證。回想當初一點點的付出,收到捐髓救人的法喜,讓他沿續至 今、投入志工行列,不管何時?只要有需要,就有樂於分享捐髓的感受,真的是「救人一命,無損己身」的最佳代言人。

來自樹林的孫金英是資深的骨捐幹事,她表示要做合格的解說員一定要用心學習。金英陪伴過的捐髓者,已有多人追隨她投入志業,同在骨捐團隊中付出,由自身是捐贈者來勸說,是 最有說服力。

賴文斌是金英關懷照顧過的捐髓者,四年前在三峽園區看到宣導而抽血,幸運地配對成功,順利的捐周邊血,身體壯碩的他,在捐贈過程中並無不適;關懷小組金英親自烹調元氣大補 湯,來補足他的體力與元氣,每一鍋湯品都是滿滿的感恩與愛心的回饋。賴文斌也是樹林人文真善美志工,負責攝影,今天他拿著攝影機,用心捕捉每一位人間菩薩的身影,為志工們 留下愛的見證。

下午約三點時分,「二十一周年慶暨關懷小組講師認證」課程繼續傳來好消息,相見歡受髓者陳文賓的哥哥配對到抽腸骨髓,現場醫護人員趕緊抽血樣。大愛見證的循環正在發酵,即 將圓滿另一個家庭人生,也為兩天研習活動留下完美的註記。

圖左 : 中心主任楊尚憲醫師講解捐髓者術後的健康情況,並回答學員的問題。[攝影者:薛丕育 ]
圖右 : 來自彰化鹿港的捐髓者施妤暄,很開心參與「二十一周年慶暨關懷小組講師認證」課程。[攝影者:陳清漢]

圖左 : 臺中團隊以話劇式演出,生動活潑,學員們報以熱烈的掌聲。[攝影者:趙勇甯 ]
圖右 : 陳希招於2005年配對成功,慈濟人長期陪伴,促成陳希招加入見習、培訓,於2008年受證。陳希招是「救人一命,無損己身」的最佳代言人。[攝影者:趙勇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