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有福報的人 選擇對的路

有福報的人 選擇對的路

E-mail 列印
「參與訪視後,才發現在我們的社區中,有這麼多苦難需要幫助的人。慶幸自己是有福報的人,走這條路是對的,因此心志更堅定!」課堂上認真抄筆記的社區志工蕭麗靜有感而發。 蘆洲、五股區,於4月26日假蘆洲聯絡處,舉辦社區志工第一堂課,以「慈善」出航;早上八點不到,寬敞的福慧廳已陸績坐滿上課的學員,社區志工及工作人員共有一百八十六人 参加。

首先由「超愛演劇坊」演出「一灘血的故事」,故事內容是敘述在1966年,一名難產的原著民婦人,因貧困無法負擔醫療保證金,母子不幸喪失寶貴生命;透過話劇肢體生動的表 演,不論是已聽過,或是從未聽過的志工,更了解上人的慈悲心,及建造花蓮慈濟醫院的堅定心。

◎國內慈善 深耕社區

「慈濟四大志業八大腳印都是從慈善發源,慈善是慈濟人的本份事,也是佛教的精神!」社工陳志明在課程一開宗,明確表達「國內慈善」的宗旨,並鼓勵志工們,有機會多參與慈善 的工作,唯有做慈善,才能見苦知福、見貧知足。

而開展慈濟志業,最終目標是要淨化人心,更以「教富濟貧,濟貧教富」啟發人人的愛心和善念,產生愛的循環,因此訪視是慈善工作重要的一環。陳志明為此詳盡解說訪視的流程, 志工藉由訪視,直接到案家實地了解,並以重點方式,得知案家最需要的地方,過程中更需要用同理心,尊重被幫助的人;除了即時的金錢協助外,一定要務實其需要什麼樣的幫助, 以達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原來慈善訪視,是要經過提報接案、訪視關懷深入了解狀況,再綜合評估擬定協助計畫,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社區志工陳白麗玲在經過上課後,對慈濟慈善志業的規劃更清楚 了。感動到泛著淚光的麗玲表示現在孩子都長大了,她要跟家人商量,想去幫助別人的心願,麗玲說:「雖然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想盡一份心力,能做多少算多少。」

「上了課後才了解,我們慈善做的很好;參與訪視後,才發現在我們的社區中,有這麼多苦難需要幫助的人。慶幸自己是有福報的人,走這條路是對的,因此心志更堅定!」課堂上認 真抄筆記的社區志工蕭麗靜有感而發。她覺得利用平日的空檔,做自己喜歡的事,不但吸取別人曾走過的經驗,也充實了自己的心靈。

◎國際賑災 及時重點

做慈濟已經三十二年的黃永存,是慈誠隊編號一號的資深志工。他分享從日本汶川大地震、八八水災、海地、海燕風災,到去年的高雄氣爆事件, 每每承擔物資運輸的工作。歷經無 數次的國際賑災,總是用「感恩的心做慈濟,以慈悲喜捨發大愛。」來完成賑災的使命。

回顧汶川大地震,黃永存表示當時是以最快及高效率時間,準備了三台飛機的物資運輸出去;在八八水災發生後,更是全家總動員投入賑災工作,他形容災難現場:「爛泥巴有一人 高,還要用消防車注入水,使泥巴鬆軟好挖除……」永存本著付出無所求,跟著上人腳步行菩薩道,完全犧牲奉獻的精神,讓在場的社區志工王月娥感動不已。

「自己和大部份的人都不了解慈濟,為何社會上苦難的人那麼多,慈濟還留這麼多的錢?原來慈濟做那麼多,只是流程有瑕疵!」當前社會對慈濟提出種種質疑,聽了黃永存的分享 後,王月娥才恍然大悟。月娥也開心表示,慈濟如同以前在學校上的《公民與道德》,現在社會上找不到的規範,在慈濟都可以學習到。

人世間無常災難偏多,尼泊爾就在昨天(4/25) 發生了大地震,往生者和受傷人數陸續攀升中;慈濟基金會在事發後即快速動員,積極尋求進入尼泊爾的管道。慈濟慈善志業面 對的是,哪裡有災難,哪裡有受苦難的人,慈濟人都要用心接力去幫助他們,因為有能力付出的人是最有福之人。

圖左 : 社區志工陳白麗玲(右一)在經過上課後,對慈濟慈善志業的規劃更清楚了;她表示雖然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想盡一份心力,能做多少算多少。[攝影者:呂鑑家]
圖右 : 當前社會對慈濟提出種種質疑,聽了資深志工黃永存分享的國際賑災之後,王月娥(右一)才恍然大悟。原來慈濟做那麼多,只是流程有瑕疵![攝影者:呂鑑家]

圖左 : 新北市蘆洲區、五股區,於蘆洲連絡處,舉辦社區志工第一堂課。由臺北分會社工陳志明分享,慈善志業是慈濟志業的源頭。[攝影者:呂鑑家]
圖右 : 做慈濟已經三十二年的黃永存(左一),是慈誠隊編號一號的資深志工。他本著付出無所求,做國際賑災的精神,讓在場的社區志工感動不已。[攝影者:呂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