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特教師參訪 體會愛無邊

特教師參訪 體會愛無邊

E-mail 列印
2015年9月12日下午,內湖慈濟志工迎接來自福建省廈門市各自閉症機構老師所組成的參訪團,一行共十一人來到慈濟內湖聯絡處參訪環保志業。

由於參訪臺北慈濟醫院的行程耽擱了,團員延遲了半小時才抵達內湖聯絡處,志工們聚在值班室等候時,志工官徵祥說:「這一團的成員很有愛心,因為他們都是關懷自閉兒的老 師。」而對發展遲緩兒童的早期治療及案家的身心照顧,也是慈濟醫療志業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

◎環保站 開放教室

參訪團抵達後,隨即受到志工們的熱情歡迎。負責導覽的志工郭碧霞向老師們介紹慈濟環保志業的推動過程及成果。在她的引領下,首先透過土石流模擬機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接著 請老師們體驗踩腳踏車發電以認識節約電能,及使用LED照明設備,也可以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

緊接著,一行人來到環保教育站,儘管週末假日的午後,前來做環保的志工人數較少,但仍有約十位志工勤勉地分類紙張、寶特瓶,以及拆解回收物品等工作。

離開環保教育站後,轉赴環保科技展覽館,更進一步讓團員認識慈濟從事急難救災所運用的科技產品,例如淨水器、汽化爐、福慧床、救難艇等,而大愛毛毯更是回收寶特瓶的慈悲科 技成果。最後,大家走進影像館,戴上3D眼鏡觀賞「面對臺灣真相」的動畫電影。

◎廈門分會緣牽有情人

來自廈門蓮花醫院的醫護人員黃小偉表示,慈濟廈門分會曾赴該院進行環保愛灑活動,因此雙方有資源回收的合作。平時不僅在院內進行垃圾分類,而且醫院同仁也在每週三將家中可 回收的物資集中到醫院裡,然後再捐給廈門分會環保站。

黃小偉也是慈濟廈門分會的見習志工,曾經多次參與訪貧關懷、浴佛節、人醫會等活動。此外,慈濟與廈門市政府合辦的各項醫護課程也多在廈門分會舉辦,黃小偉也因參加這些課 程,經常到訪廈門分會,進而走入慈濟世界。

◎關懷自閉兒 來臺交流融合教育

參訪團此行的重點是與臺灣的早療、自閉兒等民間基金會,進行交流與學習融合教育。除了參觀花蓮慈濟醫院兒童發展康復中心,也分別赴北中南各地參訪不同的基金會。包括臺北的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肯納基金會、臺北慈濟醫院、臺中市自閉症教育協進會、臺南市天主教瑞富益智中心等,並與從事融合教育的權威,前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吳淑美教授進 行交流。

所謂的融合教育,係指協助發展遲緩兒童進入普通班,整合普通與特教系統的教育方式,讓他們能融入社會團體,以獲得更寬闊的潛能發展空間。吳淑美教授從美國引進融合教育的理 念,長期投入此一領域的教學與研究,並以這個主題拍過三部紀錄片,包括「同班同學」、「天使在唱歌」,以及「晨晨跨海上學去」等,目前正在進行「三分之一啦啦隊」紀錄片的 攝製工作。

「晨晨跨海上學去」紀錄片,描述生長在河南省鄭州市的晨晨,他是位身心障礙的小孩,卻無法在教育體制內接受教育。擔任高中教師的母親得知臺灣有融合教育,便以個人行的方 式,讓晨晨來臺讀書,沒想到他很喜歡臺灣的教育環境,適應良好,於是在臺灣展開了跨海學習的特殊經歷。

這部紀錄片得到中國中央電視臺的注意,並且採訪吳淑美教授。已退休的吳教授則以鏡頭來紀錄接受融合教育孩子的成長歷程,以拍攝紀錄片的方式繼續陪伴他們,做為她從教職退休 後的重要使命。

◎參加志工早會 震撼志工的付出

廈門愛施達自閉兒教育培訓中心的校長高河金表示,此次參訪行程使他體驗了慈濟大愛的精神。9月7日,他與其他團員在花蓮參與志工早會,由於證嚴上人已於此日展開行腳,雖然 無緣親睹上人風采,卻在聆聽常住師父及志工們的分享中得到滿滿的感動,他說:「參與志工早會,聽到志工們的分享,帶給我很大的震撼!」

這次在慈濟志業體的參訪,他也認同「做,就對了」的慈濟精神。在多年從事自閉兒教育的過程中,他體認到一個人不可能做盡所有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工作,而且對自閉 兒的照護不能止於理論,必須親自去付出。

因此,他非常敬佩上人以「為佛教,為眾生」的理念,帶領慈濟人開展出四大志業。他所主持的愛施達教育中心,秉持著「愛心施行,達於至善」的理念,以「教育自閉症兒童,服務 自閉兒家庭」為宗旨,與慈濟大愛的精神不謀而合,他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巧合。

在慈濟各志業體的參訪行程中,他都能在志工的身上,看到那一分甘願付出後的歡喜,讓他由衷地敬佩慈濟人。

年紀不到四十歲的高河金是泉州市人,原本是位小學老師,也曾擔任過小學校長。由於教育理念的差異,他辭去校長職務後,赴廣州暨南大學攻讀文學碩士。畢業後,先進入兄長開設 的公司服務,因為自認不具業務、公關等才能,只工作了一年,便在同鄉的邀約下,一起回到廈門創業。因為這位同鄉家中有一位自閉兒,因此他們成立了廈門愛慧自閉症康復中心。 高河金自嘲:「我當不好官,也做不好生意,還是做自己擅長的事。」

不具特殊教育專長的高金河,積極地到不同的自閉症機構參訪、上課,培育了一身的專長,具有中國大陸官方核准的「自閉症教育培訓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等資格,在 2013年與妻子創立廈門愛施達自閉兒教育培訓中心。

高河金回顧此次參訪的心得,他認為臺灣在這個領域做得較中國大陸進步許多,值得他們學習。儘管是半路出家的投入自閉兒及家長的教育培訓工作,他卻做得很開心,願意繼續投身 這個領域,「因為已經對這些孩子及家長有了責任感,不能中途放棄他們。」

他表示自己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的道德養成,「做個好人」不是一句口號,而要發自內心做出來。身為自閉兒教育機構的負責人,他認為每個自閉兒都值得社會去關懷,因此他非常認 同證嚴上人「普天三無」的理念。

◎大愛讓世界亮起來

這次廈門市自閉兒機構老師組團來臺灣進行參訪,因緣也非常不可思議。緣起於現任廈門市政協副主席潘世建收看了大愛電視臺的節目,他在節目上看到吳淑美教授正在介紹融合教 育,頗有感觸,便邀集廈門市的女企業家協會,舉辦一場義賣會,義賣品就是自閉兒們的畫作,再將義賣所得拿來成立心欣基金會。

然後,由心欣基金會贊助經費,透過慈濟基金會的安排,讓廈門市各自閉兒教育機構人員前來臺灣與相關民間NGO展開交流。去年已辦了第一屆,今年是第二屆。

大愛無邊,透過這次的參訪團,見證了慈濟的大愛力量能穿透不同的隔閡,進而在人與人之間產生大愛的善循環!

圖左 : 志工向福建省廈門市各自閉症機構教師參訪團,介紹環保站的運作情形。[攝影者:楊玉山]
圖右 : 團員來到環保科技館,了解汽化爐在慈濟急難救助過程中所發揮的功能。[攝影者:楊玉山]
圖 : 黃小偉(左一)是廈門蓮花醫院的醫護人員,也是廈門分會的見習志工,參與多次訪視、人醫會、浴佛節等活動,並在醫院做環保。[攝影者:楊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