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不止息的愛 偏鄉寒冬送溫情

不止息的愛 偏鄉寒冬送溫情

E-mail 列印
11月26日是今年(2017)最後一次的雙溪義診。天氣濕冷,雨持續下著,卻澆不熄慈濟人醫會醫護團隊、志工與鄉親的熱情。一群醫護人員及志工齊聚新北市雙溪國小活動中心,時而抱抱、時而緊握雙手,彼此親切地問 候;眾人一念悲心、不畏寒風細雨,齊聚一堂為偏遠鄉親義診,如一大家庭般充滿溫馨。

今天定點科別有內科、眼科、骨科、皮膚科、中醫、牙科、牙科衛教、超音波,除了定點於雙溪國小活動中心外,另外安排十條往診路線。共有醫護人員、實習醫師四十五人及志工等九十五人,服務定點八十人,及居家往診服務四十七戶五十二人,為鄉民守護健康、守護愛。

◎貧中之富 受助回饋

劉阿嬤今年九十歲,因為鼻子過敏前來看中醫。年輕時的她,因先生不務正業,常常拳腳相向,全靠她打零工,養大四男一女,生活很是辛苦。但她雖然身處逆境,但卻心繫苦難人,時時不忘布施,不僅是雙溪第一位榮董,證嚴上人蓋花蓮慈濟醫院時,她也捐了三床病床。

劉阿嬤的大兒子以前是慈濟志工,2001年納莉颱風來襲,造成北臺灣嚴重水患,慈濟志工到阿嬤家附近幫忙清理水溝,志工無私的付出,感動阿嬤,從此投入環保。

因為殊勝因緣,她的大兒子夫婦,到高雄普嚴寺出家,孫子也是小沙彌,媳婦念佛學院,畢業後孫子還俗。隨後二兒子也出家,阿嬤帶著祝福,到寺裡幫忙挑菜做香積。最近搬回雙溪自己住,生活自理,有事情孫子會來幫忙,日子過得輕安自在,志工也常去關懷。

邱鴻基醫師居家往診回到雙溪國小,也前來關懷阿嬤,摸摸阿嬤彎曲的背,關心阿嬤的病因話家常,志工們圍繞著阿嬤,唱著〈無量壽福〉,同時祝福她身體健康,阿嬤開心地笑呵呵直說:「謝謝!」

◎新芽孝子 感恩仁醫情

歲月的痕跡,刻在七十歲照顧戶陳阿嬤臉上,阿嬤一生坎坷,今天帶外孫張小弟前來看診,外孫因打球時不小心閃到腰,引發腰痛。阿嬤年輕喪夫,獨自帶大一對兒女,兒子遊手好閒,女婿中風,女兒輕生,留下孩子讓她照顧,內外孫共五位,雖然肩負養育孫兒長大成人的無比重擔,但阿嬤卻無怨無尤悉心照料。

平日乖巧孝順的張小弟國中二年級,是今年新芽獎學金得主。父親中風行動不便住三峽,上課之餘,他會利用假日從雙溪搭火車回去陪爸爸。他體諒阿嬤的辛苦,聽阿嬤的話前來看診,並感謝親切的醫生伯伯和慈祥的師姑、師伯。

「來!阿伯!牙齒要這樣刷才能刷的乾淨!」「有蛀牙!要治療喔!」她是教口腔衛生的李梅冠老師,2007年經由黃祥麟醫生接引參加義診。李梅冠認為偏鄉民眾通常疏於照顧口腔衛生,當她教會患者正確潔牙時,那種快樂是無可言喻的。

李梅冠也參與臺北車站外勞義診,經常帶領學生參加;今天她帶領臺北醫學大學二年級口腔衛生學系二位學生參與義診,傳授技巧不藏私,對患者極具耐心,逐一教導如何把牙刷乾淨,事後送上牙刷及牙間刷給看診鄉親,每位看診者都帶著滿足笑容離開。

◎居家往診 細心叮嚀

居家往診第六線的車輛在三貂嶺及牡丹山區來回奔馳,連日的雨勢讓山區溪水更加豐沛,潺潺的流水聲,以及清新的空氣,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沿途青翠的山林景色,似乎也為往診的醫護團隊及志工們充電打氣。

志工張秀霞引導醫護團隊,協助內科張洵維醫師、實習醫師利丞鑫、護理師施彩雲、藥師林小華、以及志工們共十人,一一前往探視八位長者及鄉親。

八十歲的鄭阿嬤是新增關懷的對象,往診團隊抵達阿嬤家時,外籍看護表示阿嬤幾天前跌倒撞及頭部,大家聽聞後趕緊到阿嬤休息的臥房探望,鄭阿嬤向張洵維醫師表示會頭暈,經張洵維醫師仔細地為鄭阿嬤檢查身體各部位後,所幸除後腦因碰撞造成的腫脹,以及阿嬤先前髖關節手術後的傷口未完全痊癒外,其餘並未出現需即時處理的問題。

不過,細心的張醫師發現阿嬤平時用藥中有抗凝血的藥物,會影響阿嬤頭部腫脹的恢復,於是在藥袋上特別註記說明暫緩用藥,並向外籍看護再三叮嚀這幾天需注意阿嬤的狀況,如有昏睡、無法正常說話等異常情形時需立即就醫。

張洵維醫師為確保外籍看護聽懂他所說明的內容,特地請外籍看護再說一次注意事項,没想到這位外籍看護竟然不疾不徐,將張醫師交待的事項一一地敍述了一遍,讓張洵維醫師忍不住向她比了個「讚」。

為了讓鄭阿嬤髖關節術後能儘速恢復,志工張秀霞亦向外籍看護示範為阿嬤按摩的方法,可以讓阿嬤的疼痛得到舒緩,實習醫師利丞鑫也以中醫的角度向阿嬤關懷問診,阿嬤也稱讚年輕醫生“真敖”(臺語「很棒」),鄭阿嬤見到這麼多的醫護人員及志工的關心,不斷地向大家感恩致謝,大家也祝福阿嬤身體早日康復。

往診團隊在山間小徑下車後,拾階而上來到半山腰的鍾阿嬤家裡,只會說客家話的鍾阿嬤聽到藥師林小華的客語問候,彷彿如見親故般的溫馨,張洵維醫師為鍾阿嬤看診時,阿嬤向醫師表示腹部會疼痛,當張醫師準備進一步為阿嬤按壓觸診,發現阿嬤的疼痛反應超過一般狀況,於是商請引導志工李漢章先開車送鍾阿嬤,至義診定點澳底國小作進一步檢查。

◎醫護暖心 長者訴病苦

往診第二線的義診車隊,在綿綿細雨中,由林承家醫師帶領十位的團隊,為走不出來的五位長者服務。車隊沿著泰平里的山路約四十分鐘後,映入眼簾的幾戶人家,迎接眾人的是一隻大黃狗。這裏住著三戶人家,彼此間是兄弟關係,雖地處偏遠,但多少相互有個照應。

沈家大哥夫妻兩人趕緊邀請眾人入座,大哥訴說著氣喘與咳嗽,經過問診後,林醫師叮嚀山區濕涼,要注意保暖,圍巾、口罩不可少,但老人家卻表示,很怕「被束縛」的感覺。

走過空地後右前方是二弟家,二弟姓李,與大哥不同姓。獨居的二弟今天清晨自行量血壓正常,但一直覺得臉頰發熱,頭暈暈的不舒服,護理師陳怡靜為他量血壓及血糖,量完血壓後,她驚訝地說:「一百七十、八十三」,血壓偏高。

李阿公平常有在服用羅東聖母醫院的高血壓藥,李憶晴藥師隨即檢視他的備藥,發現血壓藥已經用磬,李藥師特別叮嚀阿公說:「星期一一定要趕緊去拿藥喔!」看見阿公穿著單薄,李藥師為阿公加外套,並叮嚀他外出一定要加外套,小心著涼。

隨後阿公伸出他的右腳,脫下拖鞋,失去大姆指的腳掌長著厚繭。李阿公無奈地說:「二十幾歲時,工作受傷,求醫之路到處碰壁,後來雖已到醫院,仍然被擱置一旁血流不停,最後只能截肢了。」

阿公也訴說現在外出看診的不便,一旦錯過車班,就得花八百元搭計程車回家,或在外留宿,讓林承家醫師這才瞭解,為何診間常會遇到有民眾,懇請先幫忙看診的狀況。他說:「以後要請護理師們針對個案狀況,將心比心給予方便,多一份設身處地的關懷。」

◎人醫攜親 行善行孝

來自基隆長庚醫院泌尿科的林承家醫師,精通泌尿道結石處理、腎臟移植,擁有獨步全球的軟性輸尿管鏡的技術,不僅可以讓造價不斐的輸尿管鏡使用壽命延長,也減少病患的器臟受傷程度。他發願將所有技術無償教授,國內外學生已逾三百人,林醫師表示,我要竭盡所能在退休前,盡力傳授,就如參加義診一樣,要無私地造福更多民眾。

每次早上參加完義診,林醫師都會努力記住路線,若今天的路線風景優美、路面平坦,下午回家後,與妻子周玲玲醫師一同帶著中風的爸爸,前往欣賞風景。證嚴上人說:「行善、行孝不能等。」林醫師不僅自己加入人醫行列、投入義診,還邀約同是醫師,負責往診三線的的妻子周玲玲同耕福田,也把握盡孝的機會。

目前就讀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的利丞鑫實習醫師,透過系學會得知義診訊息,一早和另一位同學自花蓮搭火車前來參與義診,主要想瞭解如何藉由義診關懷偏鄉的長者及鄉親,今天最大的收獲不在醫療行為,而是讓自己記得往後行醫時要以關懷的心來醫治病患,並且時時提醒自己參與往診時那一顆助人的心。

圖左 :乖巧的張小弟(右)國中二年級,是今年(2017)新芽獎學金得主。打球時閃到腰,是個孝子,父親中風行動不便住三峽,他會利用假日從雙溪搭火車回去陪爸爸。[攝影者:潘哲雄]
圖右 :李梅冠(左)帶領臺北醫學大學二年級口腔衛生學系二位學生參與義診,傳授技巧不藏私,對患者極具耐心,逐一教導如何把牙刷乾淨。[攝影者:潘哲雄]

圖左 :北一區人醫會雙溪義診,除了定點雙溪國小活動中心外,另安排十條往診路線。共有醫護人員四十五人及志工九十五人服務定點八十人,往診四十七戶服務五十二人,為鄉民守護健康、守護愛。[攝影者:潘哲雄]
圖右 :鍾阿嬤獨居只聽懂客家話,張洵維醫師(右)問診需透過藥師林小華(左)的翻譯進行,張醫師為阿嬤聽診檢查。[攝影者:陳嘉和]

圖左 :鄭阿嬤(左)幾天前跌倒撞及頭部,張洵維醫師(右)仔細地為鄭阿嬤檢查身體。[攝影者:陳嘉和]
圖右 :志工張秀霞幫阿嬤擦乳液,也教外傭阿蒂幫阿嬤按摩腳部。[攝影者:陳嘉和]

圖左 :下雨天大醫王及白衣大士、志工們挨家挨戶關懷看診。[攝影者:陳嘉和]
圖右 :來自基隆長庚醫院的林承家醫師,為李阿公聽診。[攝影者:黃碧雲]
圖左 :最堅強牙科團隊合作無間,守護鄉親牙齒健康。[攝影者:潘哲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