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愛護地球 環保達人就是你

愛護地球 環保達人就是你

E-mail 列印
首次參訪的李育昇同學,對環保站的印象是:「垃圾好多喔!」在分享中,他認為環保應該要從自己先做起,才能夠去影響別人,每個人都來做環保,這樣就可以省下很多人力,也不會再花那麼多時間、人力做回收。

11月 4日,南山中學親師生約200人,在考試後的假日參訪雙和環保教育站。學校平常即積極推動環保教育理念,師親生把握因緣前來取經,從實作中深切體會資源回收的個中學問。

◎用心來減塑 環保有出路

「一抽、二抽、再抽一張,才抽二、三張而已,還好呀!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小小塑膠袋只用三分鐘,然而卻留下了幾十年都不能分解的垃圾。」「積少成多,最後它會去哪裡呢?而垃圾又從哪裡來?」慈濟志工張龍珍老師引領同學共同探討,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的小小動作裡,所隱藏的環境大問題。

接著,張龍珍老師分享全球暖化議題時表示,塑膠袋製品使用後所造成的環境危機,更是超乎我們的想像。「臺灣一年用掉180億個塑膠袋,平均每人每天使用2.7個塑膠袋。全世界每五分鐘,所丟棄的200萬支塑膠瓶、6萬個塑膠袋,同學知道這些最後都去哪裡了? 」「垃圾會丟到焚化爐、送去資源回收站、掩埋場…」同學直接認為垃圾的最終去處。

張老師認為答案沒有絕對,但是觀念要正確。若垃圾的最後去處是焚化爐及掩埋場,那惡性循環下的後果,所衍生的就是「焚燒垃圾產生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空氣污染;掩埋場讓土地惡化,造成水源污染更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大家若留心生活中的小細節,你也可以為地球盡一份責任,讓生活變得更「綠色一點」。例如平時用手帕代替紙巾,出門帶環保餐具…把減少污染當作是日常生活的守則。更好就是垃圾減量,再減量;最積極的作為,則是用心保護我們僅有的美麗地球生態,讓物命可以永續再利用。

◎清淨在源頭 生活做中覺

「回收是環保的最後一步,而環保的第一步,就是不再製造垃圾。清淨在源頭,讓我們大家自即刻起馬上付諸行動,實作體驗去。」慈濟志工徐癸雲以輕鬆有趣的環保口訣,帶大家熟記,「伸出你的雙手,愛護我們的地球,瓶、瓶、罐、罐、紙、電、一、三、五、七。」

「國中一年級的同學首次參訪,原本認為只是實作,但是進來環保站後,慈濟志工帶給同學的環保觀念與知識並且親身體驗,讓學習有了更大的空間與思維,對環保知識和資源回收的了解程度也能更深入。」楊凱傑老師說。

若汽車能和UBK腳踏車車燈的環保概念一樣,「在汽車輪胎旁邊再上裝輪子,汽車在跑時就可以儲電,那電就可以一直用,如果多出來電家裡也可用,是個節省能源又環保的好方法。」環保站體驗中,讓育昇對環保節約能源有更多的想法。

體驗區,拆解電話讓佑呈同學感覺到「垃圾變黃金的道理」,從一堆很亂的IC版裡,把螺絲拆下來後,再把可以利用的電線剪出整理回收再利用,「如果沒有分類,就會是垃圾。」

簡鈺齊同學在拆解卡帶的過程中,經常要對卡匣敲敲打打,這樣的動作讓他覺得對自己的脾氣似乎也能有所紓解。但雖然如此,再看到眼前仍有處理不完的回收卡匣時,不禁也體會到資源回收的重要,還是要面對現實,該做的事,還是要認真的做。

這樣的經驗,同時也讓鈺齊想到與父母之間的不愉快,「當下總覺得自己沒有做錯,認為自己是對,是父母管太多了。但之後反省,其實爸媽還是為我好。為了不讓他們擔心,我就要學習凡事自動自發,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愛護地球 環保達人就是你

「希望大家儘量帶環保杯,若是真的有用到保特瓶,在丟棄之前也要清洗乾淨,因為不洗乾淨的話,真的很臭很髒。」陳世宇同學置身在環保站做分類,才感受到垃圾量真的好大,因為大家都在用保特瓶,而且隨便亂丟,才會造成環保志工一直不停的做回收。

以前沒來參訪之前,只知道紙類回收而已,不知紙類有分這麼細,而且3C產品,CD都是可以回收的,經過今天的參訪與體驗,讓他對環保更有概念了,少用塑膠袋的同時,家裡也要做好回收分類,最好不要用或少用塑膠產品。

楊老師表示,環保站參訪讓同學更進一步的認識,環保不止分類回收,其中的分類更是大有學問。身為地球的一份子,真的不可以置身事外,日後同學回到學校,對環保觀念的推展也會有正面的幫助。

張龍珍老師期許同學們,要把環保的好觀念帶回去,落實到日常生活之中。環保教育不僅鼓勵大家要多關心與投入環境維護的行動,如此才有助於地球環境能更健康。透過參訪與導覽、實作的多元推展,亦更契合環境教育的目標。

圖左 :透過參訪與導覽、實作的多元推展,亦更契合環境教育的目標。[攝影者:陳春惠]
圖右 :慈濟志工徐癸雲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帶大家熟記環保口訣。[攝影者:陳春惠]

圖左 :張龍珍老師引領同學共同探討,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的小小動作裡,所隱藏的環境大問題。[攝影者:陳春惠]
圖右 :「慈濟志工帶給同學環保觀念與知識並且親身體驗,讓學習有了更大的空間與思維,對環保知識和資源回收的了解程度也能更深入。」楊凱傑老師說。[攝影者:陳春惠]

圖左 :體驗區拆解電話讓佑呈同學(中)感覺到「垃圾變黃金的道理」。[攝影者:陳春惠]
圖右 :陳世宇同學(中)置身在環保站,才感受到垃圾量真的好大。[攝影者:陳春惠]
圖左 :簡鈺齊同學在拆解卡帶的過程中,經常要對卡匣敲敲打打,這樣的動作讓他覺得對自己的脾氣似乎也能有所紓解。[攝影者:陳春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