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同心傳承法脈 凝聚共識行大道

同心傳承法脈 凝聚共識行大道

E-mail 列印
2018年4月15日清晨五點多,慈濟志工冒著大雨從各地區齊聚到新店靜思堂,準備參與北二區四合一幹部研習課程,這次總共有六位常住師父:德禪師父、德懷師父、德佺師父、德倩師父、德勷師父、德柏師父前來與學員 們分享課程內容及溫馨座談會,五百七十位學員聚精會神要把握一天的時間努力精進,與師父同心傳承靜思法脈。

◎用心帶人,以法傳承

活動進行到分四法四門四合一分組討論時,土城二區的何美華師姊分享說:「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發掘人才、培養人才。」像她把社區組分為四組,每一組設一位聯絡人,當她們聯絡組員佈達訊息,溝通情感當中,就能學習到如何帶領組員。美華會把所有會議的書面資料發給每位組員,把活動經驗傳承給組員,讓他們習慣分享的模式,因此帶動社區很多人出來當幹部,讓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中和一區的劉秀蘭師姊也分享說,環保日時有二個月固定聯誼一次的默契,大家習慣在組隊聯誼時發出需求,把活動區分為三小組,每三個月更換一次活動組別,可以帶出很多有能力的組長與組員,也能與每個組員結好緣,而且重點是在佈達時必須把「人」放前面,這樣人跟人相處才會有溫度,才能廣結善緣。

「這是我進入慈濟後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因緣,無論做甚麼工作都要身體力行,因為這是行菩薩道必然的路。」中和二區劉吳瑞玉分享從和氣長轉承擔協力組長的心情,她就算找不到人,只要到LINE群組邀約勤務,組員們都很疼惜她會自動來參加,絕不會讓她孤單奮鬥。

合心關懷的高秀敏師姊回饋道,當幹部的人一定要更謙卑、更柔軟,因為活動需要很多人共同來成就,所以要多關心組員,當組長或是協力有困難時,要用方法解決問題,只要打開心結,就不會起煩惱心,也能自度度人。

◎同心為團隊,凝聚共識力

經過一個上午的大堂課及分組討論,午后由合心團隊與學員們進行雙向交流討論,氣氛熱絡。有位蔡師兄詢問「合和互協會議是否能開放見習志工參加?」合心團隊回覆只要有心想了解慈濟,歡迎見習志工參加,不一定只參加合和互協會議,一般社區的共識會議更適合未渡的社區志工參加。

「組隊人力動員薄弱,該如何改善?」面對學員的詢問,合心團隊之一羅美珠師姊以自己當區的經驗回饋說,三重慈誠只有四個協力,若是分開協力動員則人力明顯薄弱,所以師兄們討論後,決定四個協力全部一起出班,凝聚眾人的力量,勤務也更加圓滿,讓大家參考。「活動是否能統籌同一天,方便師姊承擔勤務?」合心團隊回覆因為北區與社區會務規劃可能會重疊,若遇到重疊則以主責活動(功能)為主,「例如當天主責是香積,則必須以香積勤務為主來調度人力。」

◎歡喜承擔 同行菩薩道

眾所期待的「飲一杯智慧的水」與精舍師父座談會,在靜思堂三樓由德佺師父與學員們展開真誠的會談。德佺師父提到,當初每個人都是歡喜心入慈濟,若遇到困難必須用法來解套,「因為歡喜心過後,就是不歡喜心,除了法,沒辦法將人人的習氣去除,我們也要反省己身,並感恩對方成就自己的定力與智慧。」

「自己雖然薰法香要承師志為佛教為眾生,但是自己智慧不夠,沒有像上人救眾生的想法該怎辦?」學員問。德佺師父說,聞法要入心,並落實在生活中,要有責任感與使命;因為責任是只有做完就好,但是使命卻是要做到傳承與典範,二者落差很大。因此,鼓勵學員們要深信上人的法,深心信解才能行,「這樣我們身為第一代弟子才能帶領別人同師、同道、同志願。」

經過一整天豐富的課程下來,全體學員們笑容滿面,筆記本也寫得密密麻麻,一場難得的直接面對精舍師父的座談會,也圓滿地結束了,學員們的心也更貼緊精舍師父的心,同心為慈濟傳承靜思法脈。

圖左 :劉秀蘭(拿麥克風者)分享,利用環保日每二個月固定聯誼一次,大家在組隊聯誼時發出需求,可以帶出很多有能力的組長與組員,也能與每個組員結好緣。[攝影者:呂瑞源]
圖右 :土城二區的何美華覺得在社區四合一運作,最重要的是要發掘人才、培養人才。[攝影者:呂瑞源]

圖左 :由和氣組長轉承擔協力組長的吳瑞玉師姊分享,無論做甚麼工作都要身體力行,因為這是行菩薩道必然的路。[攝影者:呂瑞源]
圖右 :羅美珠師姊(站立者)以自己當區三重慈誠協力運作的模式提供給學員當參考。[攝影者:呂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