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運用技能 傳播美善

運用技能 傳播美善

E-mail 列印
「媽!我回來了,您在做什麼?」兒子進門後,一邊問、一邊往賴佩玉的房間走去。

「我在修潤文稿!」佩玉坐在書桌前盯著電腦回答。

每天兒子回來都會問同樣的話;但佩玉的回答卻常常是不一樣的,除了編修文稿, 有時是上傳照片或是自己寫文稿,再不就是作簡報、影片轉檔、擷取聲音等等。

兒子說:「媽!您退休反而比以前還忙。爸爸以前幫您買手機,您還說不需要,現在居然用兩支手機,還要能上網的智慧型手機。」

「以前我不是在學校就是在家裡,我在哪裡你們都找得到,哪需要手機。現在我必須常與師姑們聯絡,當然要辦一支慈濟群組的才省錢啊!而且能上網的手機才能隨時接收訊息。」

◎慈濟因緣

出生於公務員家庭的賴佩玉大學畢業後,從事國中教職三十多年,除了偶而陪任職外商的夫婿應酬外,她的生活一直是單純而有規律的。2003年,佩玉即將退休;有一天,已經退休多年,每月回學校收功德款的同事林榮美(亦是慈濟志工),看到佩玉很有耐心的為其他同事解決電腦上的問題,笑著對佩玉說: 「您那麼會用電腦,退休後可以來教我們這些銀髮族啊! 」

雖然繳功德款多年,佩玉對慈濟並不了解。榮美也曾帶慈濟的刊物給在校的同事,但大家忙於課務,也沒有時間閱讀。退休幾個月後的某一天,榮美來電: 「佩玉,您知道正在興建的台北慈濟醫院嗎?離您家不遠喔!下禮拜我要去做生活組,您要不要一起去? 」

佩玉邀夫婿林中和一起去,榮美看夫妻倆做了一天生活組很歡喜。隔一陣子又再度邀兩人去興建中的關渡園區做香積。榮美知道林中和是外商高階主管退休,外語能力頗佳,遂接引夫妻倆加入慈濟外語隊。

2005年的文山區「同心圓聯誼」活動時,傅秀美師姊徵詢佩玉:「慈濟在政大商學院有『企業與人文』的課程,妳去承擔筆耕好嗎?」賴佩玉是國中教師退休,擔任紀錄撰稿駕輕就熟;既有此機緣即欣然允諾。

同年臺北慈院舉辦「新進同仁人文營」,賴佩玉隨真善美志工回花蓮出班;承擔課程記錄,佩玉專注地聆聽慈濟史;講師王端正說到慈濟是一個宗教團體、慈善團體、修行團體……一群人共同的理念與目標是淨化人心、造福社會。又聽到從事國際賑災多年的羅明憲師兄說:「隨著賑災的腳步深入世界各地,除了傳播愛與關懷,也看到了生命的希望與真情的流露。」

佩玉記錄營隊活動的同時,也深入體會慈濟無私大愛,內心深受撼動,默許往後要用心記錄慈濟史跡,以筆耕撰述菩薩身影。

佩玉在2006年受證委員,在文山區紀錄社區文史,也經常參與慈濟大型營隊的活動紀錄。有一天北區文字窗口魏淑貞來電:「佩玉,請您承擔聯區聯絡人好嗎?」
「只負責聯絡喔!這不難,我會做!」過一陣子,或許看到了佩玉的能力,又布達「佩玉,請您協助歷史小組審核與大藏經編輯審核,感恩喔!」突來的任務讓佩玉自問:「我有能力承擔嗎?」想到證嚴上人說過「有心就不難」,於是勇於承擔重責大任。

文字志工的文稿被修潤後,最怕原意被曲解了!因此,佩玉謹慎審稿,遇有描述不詳之處,都會以電話聯繫:「師姊,照片圖說中提到的那位大德,文稿中完全沒有他的描述,您能不能補一些文字?」有時則用柔軟的鼓勵:「師姊,妳PPT檔做得很棒;但好可惜文稿沒有檔案精采!要不要補足?」佩玉徵詢意見,獲得回覆說:「好,沒關係,我重寫!」佩玉感動菩薩們的配合。

為了趕稿上傳,佩玉常忘了時間,夫婿每每叮嚀說:「妳又還沒吃飯喔!都已經鬧胃病了,還不好好照顧身體,先用餐再審稿也不遲呀!」「佩玉,妳該起身走動、走動、喝口水!」直至夜深,仍坐在電腦桌前編輯、趕稿上傳!

有天佩玉覺得手臂酸楚、疼痛難舉,因沒時間就醫就放任不理,疼痛隨時間變本加厲,此時只得乖乖去看診;經醫師診斷:「妳長期以同一個姿勢動作,所累積造成的後遺症!只有先暫時休息,情況自會改善。」這次的經驗讓佩玉體悟「能做是福,能做時應把握及時付出的機會。」

優遊於真善美的文字領域幾年後,當初榮美的話真的應驗了。2009年人文真善美增添了人文資訊組功能組;2010年,佩玉參與慈濟資訊種子老師培訓,此後即承擔社區電腦班講師,藉由電腦班與更多人結緣,接引更多人間菩薩。

大家參加電腦班,不只是學到電腦技能,還有溫馨的關懷與互動,看到電腦班銀髮族完成作品時,欣喜的表情讓佩玉更加樂在其中。教師節,有學員用E-MAIL傳來自己繪製的圖卡「感謝佩玉老師耐心教導,現在我可以用電腦跟美國的女兒視訊,也會打文字互傳訊息了,謝謝您!祝教師節快樂!」佩玉歡喜看到這些老菩薩從完全不懂電腦,到如今能使用電腦傳訊、上網、掛號、訂車票……讓銀髮族的生活過得更便利,這也正是她衷心所願!

◎資訊後製

在慈濟的大型活動中,音控室旁常有幾位志工,帶著耳機一邊專注地聽課,一邊操控自己的電腦按鍵,精準地同步按下講師PPT的課程進度,他們是人文資訊組的數位錄製志工,正在聚精會神的錄製數位學習(E-learning)教材,這些志工中有一個瘦弱的身影,那就是賴佩玉。

除了在社區編修大藏經及基礎電腦班的授課,2012年也承擔北區數位錄製的窗口,因此。不論四合一幹部訓練營、人援會、合心培訓課、精進日,她總是提著筆電、耳機、音源線、延長線、轉接頭等,數位錄製器材提早到會場,陪伴志工一起架設器材。接著忙於課務志工聯繫,趕在課程開始前取得講師的簡報檔,以方便錄製時教材檔案與講師的聲音結合。

用PowerCam錄製後,還要後製剪輯完成,即時上傳資訊處;經審核通過,才能上架成為E-learning(慈濟數位學習網)教材;這些精華課程透過網路,能讓海外求法若渴的慈濟志工,即時汲取法髓,修福、修慧。

為了錄製時能更駕輕就熟,後製時能得心應手,提高效率,化工系畢業的佩玉本著以前做實驗的精神,沒有勤務時,經常在家裡以電腦做實驗,假設各種狀況,試用各種軟體;漸漸的,可從錄製中精準的掌握課程的重點,也簡化了後製繁複的過程。

◎轉功能組 用心承擔

為了環保,期能少用紙進而無紙化,慈濟推出靜思電子書,2012年,佩玉在社區開始推動電子書讀書會;每星期一早上在木柵芳梅工作室都有一群精進的社區菩薩參與這讀書會,大家用電子書讀慈濟月刊、分享讀書心得;也分享生活經驗,有人教大家如何用柚子皮製作環保的洗碗精;也有人教導老人養生之道、健康操等……隨著少子化、老人社會到來,有些獨居的社區菩薩,他們在讀書會中互相關懷,展現溫馨的情誼。

看到佩玉常廢寢忘食的使用電腦,兒子關心的問:「媽! 您這樣會不會太累? 」

「不會啊!只要是心甘情願去做的事,就不會覺得累,媽媽有能力做是福氣。」兒子摟著佩玉的肩膀說:「我知道,您又要說甘願做歡喜受、能付出是福氣,對不對!看來您的電腦能力是越來越專業了。媽,只要您高興開心就好。」「對啊!這就是多做多得、用心就是專業。」賴佩玉欣喜兒子體諒與懂事。

輾轉參加多項功能組後,賴佩玉也更加知足、惜福;不論社區助念、告別式等等任何功能勤務,只要時間配合隨時補位,期許自己堅定的行在慈濟菩薩道中,永不退轉。

圖左 :2011年3月2日,文山區共修處「302教室」基礎電腦課程中,講師賴佩玉(左一)與學員教導互動,以了解學員學習情況。[攝影者:陳振顯]
圖右 :2008年6月29日,慈濟外語隊在臺北慈濟醫院舉辦英語導覽訓練,賴佩玉師姊做文字記錄,留下社區足跡。[攝影者:賴佩玉]

圖左 :2008年12月24日,在關渡園區進行上人場次歲末祝福彩排,賴佩玉師姊(右)承擔筆耕,與朱英彥(中 )、李老滿(左)正在作採訪分工和規劃。[攝影者:顏明輝]
圖右 :2011年7月6日,賴佩玉師姊(站立者)在文山區共修處「302教室」教導社區菩薩使用電腦。[攝影者:陳振顯]
圖左 :2013年3月11日,賴佩玉師姊為社區菩薩說明慈濟電子書的操作方法。[攝影者:林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