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偏鄉變教室 體驗醫療關懷

偏鄉變教室 體驗醫療關懷

E-mail 列印
7月22日,慈濟新北市汐止區2018年培訓志工十七位,共同參與每二個月一次的新北市雙溪區義診,培訓課程從城市走入鄉間,將偏鄉當成教室,其中有九位培訓志工,更投入居家往診,體驗醫療關懷,親身感受人間病苦 ,共同膚慰偏鄉長者孤寂的心靈。

昨日的一場雨,一掃炎夏的炙熱。五十七位醫護人員,與八十五位志工陸續進入雙溪國小參與義診,除雙溪國小定點義診外,另有十條往診路線,分別前往偏遠山區進行往診,為無法前來就診的偏鄉民眾服務,期盼不只守護鄉親的健康,更能用愛膚慰,陪伴大家共度健康幸福的人生。

◎親子共行 義診體驗多

由於雙溪國小活動中心另有活動,今天的義診遂移至校園內舉行。志工們在前一晚已經預先布置會場,一早機動組的志工正忙著將醫療器材安置妥當。由於場地的限制,就在教室走廊設置量血壓、問診、檢驗科,另外分別在五間教室裏設有眼科、牙科、骨科、中醫科、中、西醫藥房。走廊空間雖然狹窄,但是六十五位鄉親仍然一早就前來排隊就診。在志工洪美惠愛的叮嚀及全體祈禱之後,十條往診的團隊也依序出發,共計關懷六十四位鄉親,並安排三位轉診。

內科蘇銘堯醫師,太太褚玉萍及女兒蘇儀婷,今天連袂陪同參加義診。蘇醫師操作著在去年六月份,由褚玉萍集資捐贈的腹部超音波,並為鄉親詳細解說,儀器檢查所發現的身體狀況,並交代日後保健的注意事項。

回想去年六月新北市瑞芳區大型義診,因為先生蘇銘堯醫師的一番話「參與義診活動很令人感動,但是感動之餘仍有些遺憾,身為一位腸胃科醫師,遺憾無法做更多的事。超音波是最簡單方便的第一線診斷利器,如果可以買一臺,就可以幫助更多鄉親。」觸動褚玉萍捐贈可攜式超音波儀器的念頭,最後得到六十幾位志工捐款贊助,如今就可以嘉惠更多偏鄉民眾。

正值暑假期間,褚玉萍鼓勵孩子蘇儀庭一起參與義診,學習一些經驗,還可以幫助別人。蘇儀庭目前就讀長庚大學中醫系二年級,她全神貫注聽取黃正昌醫師傳授望、聞、問、切的技巧,如何精準把脈了解病情,以及如何在穴位扎針及書寫病歷。在黃醫師傾囊相授下,蘇儀庭學到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看到黃醫師身體不方便,仍頂著豔陽來參與義診,讓她很感動的表示會更努力把握機會學習,並願追隨父母的腳步,盡其所能地幫助弱勢。

◎悲憫胸懷 悉心衛教

張菁中醫師在2014年開始參加往診,因此對於這一條往診路線的幾位長者較為熟識。「人醫仁醫」的張醫師,以自身中醫的專業及大醫王的悲憫胸懷,不捨高齡已經九十歲的方林阿嬤,左小腿上愈來愈大的舊傷口,苦口婆心的進行衛教,醫療團隊及志工們也都一一勸說,希望她顧好傷口,以免惡化造成蜂窩性組織炎。

張阿嬤右小腿開過刀,小腿下一大片黑點,讓她長期疼痛,以致不良於行。張醫師以自身的專業,請她將小腿置於椅子上,輕柔地來回按摩,藉此促進血液循環,以減輕疼痛。團隊還請連阿公學習,平常如何為阿嬤按摩,讓血瘀暢通,讓阿嬤行動能夠更加便利。

張阿嬤的妹妹,阿玉阿嬤也是全身病痛無法成眠,止痛藥已經吃到最高劑量。張醫師仔細看著她勞動過度變形的手指,摸著她嚴重突出的脊椎,不捨的輕輕為她按摩、推揉,期盼能減輕她身上幾分的庝痛。

為了能多陪伴老母親,即將停止自己的診所看診,期待行孝、行善雙全的張菁中醫師分享:「這一代的長者們都很辛苦,看到她們身體已經嚴重退化成如此,卻都忍著病痛繼續努力的生活著,心裏很不捨。醫療團隊能介入的不多,志工們平常的關懷對他們是一股很大的撫慰力量。看到他們,我更感恩上天給予的健康身體,要更努力追隨上人的腳步,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提早體驗 學做人醫

臺北慈院中醫部吳炫璋醫師,也趁著假日帶著從事護理工作的太太張碧家,就讀國小五年級的女兒吳美昕,和國小三年級的兒子吳鎮宇,以及三位即將就讀醫學院的高中生深入偏鄉,提早讓他們親自體驗,醫生如何在臨床上問診,進而學習照顧病患及溝通,將來可以成為一位視病如親的大醫王。

吳炫璋醫師表示,有機會出來偏鄉服務,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實際到案家看診, 了解居家環境及藥物的使用情形,再評估如何幫助案家,作為改善他們身體疾病的一個關鍵點。

外柑里往診線則是由身心科醫師孔繁錦伉儷,以及中醫師江勤等十四人分別驅車前往。沿著蜿蜒的山路,過了陡峭的下坡路段,阿腰遠遠的就向大家招手問好!

孔醫師詳細問診後,藥劑師朱芸娟請她拿出平時服用的藥品,阿腰訴說其中一種藥,服用後全身發癢,醫師及藥劑師看了後,說明是抗生素,請她回診時記得告訴醫師服用後的症狀。

◎隨處用心 隨處關心

參加人醫會二十年的沈世雄醫師則是帶領十六人,分乘三部車前往泰平里。這次的醫護團隊中還有一位高齡一百零二歲的陳奎村醫師。陳醫師身形挺直,說話清楚,神情愉快,和藹可親,絲毫沒有老態龍鍾之狀,身心靈環保就是他的長壽之道。

車隊一路向山裏前進,到接近謝家的路上,一位右手受傷掛著固定吊帶的老伯迎面走來,護理師吳玫蓉下車前去關懷,原來老人家的吊帶已經鬆垮了,失去了固定的作用,吳護理師下車重新幫他綁好吊帶,這位不知姓名的老人家,成了今天意外關懷的個案。

來到謝家看診,謝先生血壓偏高。藥師李憶睛檢查藥物,發現他的藥物劑量頗重,如果按照醫師囑咐方式吃藥,血壓不致於這麼高。藥師告訴謝先生一定要按時服藥,並且注意飲食的控制,不可以吃的太鹹。護理師王桂月也建議他要做運動,沈醫師建議除了走路的運動以外,要有全身性的運動會比較好。

接著來到壽山宮,廟祝簡阿伯曾經是礦工,因為肺部吸入沙塵,影響呼吸的功能,胸口會疼痛,去年就曾經因為喘不過氣送醫急診,並且裝了心臟支架。沈醫師鼓勵他說:「你裝了三根,我也裝了四根,只要注意,保養得好,一樣可以活得很自在。」

◎整理門面 神清氣爽

今天部分往診線也有安排義剪志工隨行。隨著洪東海醫師與吳昌杰醫師等一行十五走入簡家,單親的簡先生因車禍意外腦部受創,造成癲癇症無法工作,育有三個孩子的他與母親同住,母親則由兄弟們雇用外傭看護照顧。

志工張瑞娥與江美霞兩人都是美髮師,馬上搬來兩張椅子,從隨身袋子中取出剪髮工具,一邊催促著外傭,一邊催著孩子們說:「把阿嬤移到輪椅上,也推過來,攏來剪頭髮了。」

志工張瑞娥:「怎麼歪一邊?」年近九十歲的阿嬤,習慣性身體偏到右側。「阿嬤您知道您彎一邊嗎?」來自慈濟醫院物理治療師陳玨良問著簡阿嬤。陳玨良請阿嬤的外傭拿來靠枕,把習慣往右傾斜的簡阿嬤扶正,將枕頭塞到阿嬤的輪椅右側。

志工們手起刀落,三兩下就打理好簡家一家人的頭髮後,個個神清氣爽。

◎醫療體驗 追隨腳步

今年培訓委員的汐止區志工許宏瑋參加往診後分享,很感恩培訓團隊安排今天的行程,也是自己第一次參與人醫會的義診。他說:「我的父母已經往生,看到長者們,我把他們當成自己的父母般為他們按摩、聊天,很開心,收穫很多。」

許宏瑋又說:「長者們長期住在山上,交通不便,子女在外,一有病痛很需要人家關懷,尤其看到慈濟人來,更加歡喜。目前老年人口增加,政府正在推動『長照』,慈濟人走在最前,平常所做的,也是這個部份。以前做醫院志工總覺得少了什麼,以後有時間我會跟著大家多關懷老人家,把握因緣,跟隨上人腳步常行菩薩道。」

曾經參加義診並在定點服務的後中醫系學生謝尚諭,趁著暑假參與往診服務,二相比較,覺得不太一樣,他說:「我看到了比較多的人文方面,人與人的互動是那麼真誠,看到師姑師伯與民眾互動都很好。因自己是住鄉下,對這裡的環境有一種親切感。」

跟隨人醫會往診近十年的藥劑師朱芸娟,對於個案用藥的方式和習慣,有所擔憂,她說:「偏遠鄉鎮,出一趟門不容易,看診領取藥物回到家,缺乏家人輔佐服藥時間、用量,雖然我們兩個月才來一次,但都有病歷、藥歷,每次來也都會予以藥物諮詢和指導用藥,期待對他們多少有些幫助!」

圖左 :張阿嬤右小腿因為病變發黑,行走不便。張醫師為她按摩,助其血液循環暢通,減輕痛楚。[攝影者:吳逸民]
圖右 :汐止區培訓志工十七位參與每二個月一次的雙溪義診,大家虔誠祈禱後,九位培訓志工參與居家往診體驗醫療關懷。[攝影者:吳逸民]

圖左 :人醫會內科超音波醫師蘇銘堯,一邊以超音波檢查,一邊告訴鄉親身體狀況, 並親切交代注意事項。[攝影者:劉茂松]
圖右 :蘇儀庭(左)就讀長庚大學中醫系二年級,正聽取黃正昌醫師(右)傳授望、聞、問、切的技巧,把脈了解病情及病歷的書寫。[攝影者:劉茂松]

圖左 :沈士雄醫師(左)與一百零一歲的陳奎村醫師(右)在問診之後,一起討論簡阿公的病歷。[攝影者:陳嘉和]
圖右 :吳炫璋醫師(右)趁著假日,帶著家人及三位準備就讀醫學院的高中同學,一起深入偏鄉進行往診。[攝影者:陳慧娟]

圖左 :汐止區的志工許宏瑋(右),第一次參與義診。雖然父母已往生,他把長者當成自己母親般關懷及按摩。[攝影者:吳逸民]
圖右 :逐一檢視長者的日常用藥,身心科孔繁錦醫師(左一)確認方阿嬤的用藥情形。[攝影者:吳碧華]
圖左 :志工張瑞娥(右)與江美霞(背對鏡頭)兩人都是美髮師,利用居家關懷也為案家整理頭髮。[攝影者:陳亦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