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竭誠相迎 善念共振啟孝心

竭誠相迎 善念共振啟孝心

E-mail 列印
世界天災頻傳,證嚴法師期待人人展開心胸,善念共聚,虔誠一念心為臺灣、為天下祈福,以真誠的心念感念親恩,以開闊情懷疼惜天下苦難眾生。農曆七月在全臺各地舉辦「七月吉祥孝親祈福會」。臺北場次在臺北和平籃球館 ,自2018年8月24日至26日為期三天,共七個場次。

◎茶席品茗 用心待客

8月24日下午二點,是臺北的第一場首演,一大早天空下起毛毛細雨,志工們早已精神抖擻地往籃球館的方向出發,八點前全部抵達現場。

籃球館可容納五千人左右,為了展現對觀賞者的誠意及祈福會的圓滿,志工各司其職,周詳分工,大安、科技大樓捷運站都有交通組志工指揮交通,各功能組人員就定位後,各承辦負責人做最後一次的解說及叮嚀,志工們精神抖擻,希望能為會眾提供最完美的服務。

中午十二點左右,觀眾已陸續來到二樓人文推廣休息區,等候入場,志工們在此準備許多的桌椅,為來賓奉上茶水,有人因為趕時間來到此區才開始用餐,有白髮蒼蒼的長者、有年紀輕的大學生,雖然外面下著雨,但來賓仍然比預期的多,共計三千多人。

休息區為人文推廣組承擔,由來自土城區的志工黃秀龍負責,她說明人文推廣區的佈置,與祈福會是相互結合的,分成三個區塊,有體內環保、體外環保,以及精神環保。外場的佈置,是要告訴大家體內環保不殺生對身體好,體外環保則用環保碗筷,不會造成地球汚染,精神環保則是齋戒愛地球,這是一個善的循環。

她提到道糧區的「法品」,當人們碰到困難的時候,可以看證嚴上人的書,解決困惑得到心靈的膚慰。資糧區的「道品」則是為賑災所研發出的產品,有香積飯、五穀粉等,解決災民身體的苦。

環保區裡有一件精美又具巧思的「平安吉祥」小禮盒,內含淨皂一塊及《靜思語》一本,由志工李宗吉八十八歲的夫人製作,女兒希望母親能持續參與慈濟活動,特別找來窗簾店廢布請媽媽製作,每個人看到都很讚歎手工精細愛不釋手。

年輕的陳慧鈴特別在今天休假,和還是學生的藍宇彤,表姊妹相約一起來觀看祈福會,慧鈴的媽媽是慈濟委員,她們希望多認識慈濟,所以答應來看演出。慧鈴說:「今天特別有帶手帕來,感動處可用得上。」

節目觀賞完後,深深影響了陳慧鈴,她分享:「光目女常常勸媽媽茹素,為了救媽媽進入地獄。」她懺悔自己愛吃魚,反而每次都是媽媽勸她茹素,她也要開始考慮茹素。

《父母恩重難報經》中,讓她知道媽媽懷胎的苦,從此以後她會更孝順父母親,她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這場祈福會的演繹,在慧鈴的心中深深種下了善與孝順的種子。

◎啟發孝道 發願力行

遠從桃園來的彭瓊瑤與一群朋友坐遊覽車來的,用期待的心情來看節目,她說:「父母是兒女的模,如果讓孩子看光目女的孝順,應該會更有啟發;現今大家都會有吃素的認知,又可以愛地球。」她認為行善與行孝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在孝道式微的現今,應該再重新提倡及重視生活倫理道德,才能夠淨化人心,社會祥和。彭瓊瑤期許自己收穫滿滿,還要力行在生活中。

林采億和朋友觀看晚上祈福會的節目,她認為祈福會可以接引更多的會眾來觀看,透過《光目女救母》、《父母恩重難報經》兩部經典,找回自己清淨本性,是證嚴上人的期待。對慈濟人來說,環保、茹素都是本分事,但自己要先以身作則,才能去宣導環保愛地球。看到《父母恩重難報經》的〈因緣〉,她了解到所遇之人都是有緣人,應該如對待自己的兄弟姊妹及父母般,以禮相待,如經文裡所言,佛陀見到一堆白骨禮拜,尊敬如父母。

有一顆柔軟心的鍾菊金及葉濟賢夫妻,雖不是慈濟志工,但非常認同慈濟的理念,很喜歡看大愛臺,他們認為只有大愛臺最好看,也最真實。鍾菊金說:「家裡都是看大愛臺,看到感動的畫面都會掉眼淚。」

葉濟賢去到美國各州,朋友都會邀他去靜思堂。對於慈濟志工所做的一切,如賑災、救貧不遺餘力,還有去訪視個案家打掃,都很清楚及感動。

全球氣候四大不調,氣溫升高,天災人禍不斷,透過延續心靈及精神層面的祈福會,大家一起虔誠、用心集聚人人的愛心,真正落實愛護地球、尊重生命及孝順父母,除了體內環保,更要精神環保,維護這一片清淨的大地。

圖左 :觀眾們搭手扶梯陸續進入二樓休息區,由志工在旁細心服務。[攝影者:郭淑靜]
圖右 :人文推廣區負責人黃秀龍說明,人文推廣區分成三個區塊,有體內環保、體外環保及精神環保,告訴會眾:「體內環保不殺生對身體好,體外環保則用環保碗筷,不會造成地球汚染,精神環保則是齋戒愛地球。」[攝影者:郭淑靜]

圖左 :精緻的「平安吉祥」小禮盒,內含淨皂一塊及《靜思語》一本,由志工李宗吉八十八歲的夫人製作。[攝影者:郭淑靜]
圖右 :節目即將開始,志工們帶領著觀眾準備進場。[攝影者:郭淑靜]

圖左 :節目觀賞完後,陳慧鈴(右)懺悔自己愛吃魚,要開始考慮茹素。[攝影者:郭淑靜]
圖右 :彭瓊瑤認為父母是兒女的模,如果讓孩子看光目女的孝順,應該會更有啟發。[攝影者:郭淑靜]

圖左 :林采億(右)觀看《父母恩重難報經》,了解到所遇之人都是有緣人,也都應該如對待自己的兄弟姊妹及父母般,以禮相待。[攝影者:郭淑靜]
圖右 :鍾菊金(左)及葉濟賢(右)夫妻,雖不是慈濟志工,但非常認同慈濟的理念,家裡都是看大愛臺,看到感動的畫面,都會掉眼淚。[攝影者:郭淑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