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南勢國小為環境教育永續紥根

南勢國小為環境教育永續紥根

E-mail 列印
有一百一十年歷史的南勢國小,校園內花木扶疏,綠意盎然,司令臺兩側有四棵保護級老樹,其中的兩棵南洋杉高聳入天際,司令臺斜對角還有一棵繫著紅繩的百年榕樹,循著「南勢生態文化綠廊」走去,處處有生機,猶見得在 歷任校長和現任校長的用心經營下,永續的環境教育在校園內紥根甚深。

◎與PaGamO結緣 南勢國小再續緣

桃園市盃PaGamO環保防災勇士PK賽,3月13日於桃園八德靜思堂圓滿落幕,透過YouTube平臺線上直播,而直播臺上有主持、賽評和專家,三個角色穿插搭配,使得直播呈現活潑又知性。其中南勢國小許志豪校長於決賽中,擔任環保專家講評,以學者專家的角度,對SDGs環境永續發展目標有諸多說明,更以南勢國小為例,介紹校園內推動環保永續的場域。

3月21日,桃園區慈濟志工一行十人,和慈濟基金會宗教處環保組同仁陳哲霖,受許校長之邀進行參訪,與南勢國小再續緣,在校長、老師和同學詳細導覽下,進行了一趟身心靈的環境生態永續之旅。

二點五公頃的學校腹地雖大,但因是總量管制的學校,容納了約一千八百位的學生,因此下課時孩子們一窩蜂地湧入操場、校園間,頓時顯得熱鬧非凡;孩子們燦爛的笑容、活潑的嬉鬧聲,瞬間直竄雲霄。

◎南洋杉聳入雲霄 喜鵲歡喜來築巢

踏入校園,盡入眼簾的是司令臺兩旁的四棵大樹,他們可是農業局保護列管的老樹,其中兩棵高聳入雲霄的南洋杉最是吸睛。跟隨著許校長站在三樓走廊,仔細往南洋杉樹梢仰望,有個鳥巢。

許校長表示南勢國小有很多樹木群,加上喜鵲會選擇生態環境好的地方築巢,所以喜鵲就在這裡築巢,小朋友經常會在此佇足,觀察鳥巢、尋找喜鵲芳蹤。於是喜鵲與藍鵲就成了南勢國小的吉祥物,因此校內有許多設施的命名,都與牠們有關聯;像是「喜鵲農場」、「臺灣藍鵲—光能腳踏車」。

教室外面的光能腳踏車,就是運用踩腳踏車所產生的動能轉換為電能,當有足夠能源時,看板上臺灣藍鵲的眼睛就會亮起來,這即是永續能源的概念。

「藉由孩子在踩腳踏車過程,希望讓孩子知道發電不容易,進而於日常生活中都能夠做到節能。」李慧君老師說明光能腳踏車發電的意涵。

◎生態文化綠廊 環境教育紥根

跟隨著校長和老師的腳步,志工們走進一條綠色廊道,這是「生態文化綠廊」。

首先來到「喜鵲農場」,小朋友導覽介紹喜鵲農場採用有機方式栽培,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減少人體的危害,同時也結合生態的循環。例如,雨撲滿收集的雨水可以灌溉農場、落葉的堆肥區,以及可愛動物小白兔的糞便可作為肥料。農場所栽種的作物也能做為小白兔的食物來源,形成最佳的生態循環系統。

在此生態循環系統中,原本令人困擾的滿園落葉,發揮「落葉變黃金」的功能,先用碎葉機先將葉片打碎,再加設雨水回收系統相連的灑水設備,經常性地灑水加速落葉腐熟,做成堆肥,不僅解決校園內落葉的問題,也提供農場肥料與校園植物的養分,可說是一舉數得。

繼續往前走,有復古的汲水裝置,「它可以讓我們孩子了解先人的智慧,體會古人汲水的辛苦。」老師說這是蛙蛙井,也是南勢國小環境教育非常重要的設施之一。

「這種汲水器統稱為孔明水車,是諸葛亮為了百姓插秧灌溉,減輕勞動辛苦,提高效率所做的發明之一。」小朋友字正腔圓地導覽,其原理是把竹筒的一頭深入水中,人在上面用手來回推拉把手,帶動連桿,使木塞上下移動,利用空氣負壓將水提到高處,省時又省力。

◎斜屋頂秘密 綠能雨撲滿

臺灣年雨量二千五百多毫米,是全世界三倍,但因雨量集中、地形特殊,大部分雨水都流入海洋,所以每人每年分配到的雨量只有全世界的七分之一,是全世界缺水排名第十八位的國家,因此節水、儲水變得很重要。

許校長帶大家來看看南勢國小是如何節水、儲水的,而這秘密就藏在斜屋頂內。

生態園區裡有個色彩鮮豔的不鏽鋼水塔,這是老師帶領學生共同彩繪的,為了方便教學所設置的「雨撲滿」。學校還有十個雨撲滿,每個容量有二千二百公升,這些雨撲滿就放在感恩樓的頂樓斜屋頂內。

斜屋頂內下方的空間,除了設置十個雨撲滿,斜屋頂的設計還可節能、防漏水又隔熱,而雨撲滿收集的雨水,可用來沖馬桶、洗廁所、澆灌花木,以及提供水生植物生態池的用水,可說是充分回收再利用。

◎水生植物生態池 淨化為環境永續

隨後,走到「水生植物生態池」的立牌前,但為何不見生態池的水生植物,反而是一攤的紅泥巴池?

總務主任彭文瀚表示,水生池原本是綠意盎然的教學場域,因為學校假日會開放民眾進來運動,民眾進來時可能把棄養的寵物,放生到生態池裡面。去年有外來種的美國螯蝦入侵,牠會一直鑽洞,造成水池底下漏水。一開始想鋪防水布、或鋪水泥,但為了環境教育,校長提議做「池底淨化」。

「池底淨化」作業,是請小朋友進行實地踩踏,藉由踩踏讓底土層更紮實,不會產生漏水,如此能使水底的生態更接近原始自然環境。彭文瀚解釋:「我們實施池底淨化最主要目的,是讓我們的環境能夠永續發展。」他也藉機呼籲大家,任何動物都有生命延續,不要隨意棄養、造成生命逝去,隨意棄置一些外來種,對環境造成相當大破壞,所以希望保護動物生命的同時也要維持環境,讓環境能夠永續下去。

平常西裝筆挺的校長,今天也穿著便服和雨鞋,和孩子們一起踩泥巴,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在踩的時候爛泥巴越多越好,主要是讓很多細小顆粒去填補泥土間的縫隙。」校長說明目前水生池的整修作業,等到它穩固,觀察沒有再漏水之後,就能依據各學年自然科的課程內容,把常見的水生植物,種植到水生池裡面。

◎每週一餐素 減碳又環保

眾所週知,蔬食是救地球最快的方式,每人一餐蔬食即可減碳約七百八十公克,因此南勢國小推素不落人後,也固定於每週一推行蔬食日活動。

午餐前,孩子們先到教室外洗手檯洗手。陳哲霖隨機示範「一筷省水」,「打開水龍頭的水量要像一根筷子的粗細,這樣洗手就能節省一公升的水喔。」隨後再請孩子演練,「來,你試試看。」聰明的小朋友馬上能正確地跟著做。而校長則親手在洗手檯貼上「一筷省水」水滴狀貼紙,目的是要隨時提醒大家來「一筷省水」。

孩子們都很有規律地打餐、用餐,並且把飯菜都吃光光,大多數的小朋友也都覺得蔬菜很好吃。

「蔬食會讓你覺得心情很愉悅,就是所謂的『悦性食物』,然後慢慢地學到要珍惜食物,不要過量、不要浪費。」茹素三十四年的輔導組長李慧君,分享她學生時代,嘴巴常潰瘍破洞,吃東西時痛得掉眼淚,吃素後就再也沒有這個毛病了,而且還發現臉上痘痘都不見了,覺得吃素對她改變那麼大,所以對吃素就更有信心。

◎期待環保教育生根 世代深耕地球永續

「很高興來到南勢國小,進入校園後,發現這是個很注重環境教育的學校,不管在節水、生態或是節電部分,都做得很徹底。」此次受到校長邀約參訪,讓陳哲霖很感動,經過老師、同學的解說,感覺慈濟和他們學校環境教育是可以結合的。他也希望有機會能進到更多的學校,「把環境教育落實在校園裡,讓孩子們生根發芽,希望地球的未來與永續,都讓孩子來負起這個責任,讓我們世世代代都有永續的地球、永續的校園!」

誠如許志豪校長於PaGamO防災環保PK賽閉幕時,勉勵所有學子,PaGamO學習平臺是鍛鍊腦力、學習並累積環保知識,但最重要是用心體會、用心去看、去感受這片土地環保的作為,讓孩子們能夠愛鄉、愛土、愛國家。最後還要動手去做、用腳去走;動手把垃圾撿起來、動手在家裡省水省電、動手去種植可永續的食物,像是蔬菜等;走到外面需要幫助的地方、需要去實踐的地方。「我想心手腦並用,我們孩子一定是環保的實踐家。」

雖然PaGamO防災環保PK賽,已告一個段落,但環境教育落實於家庭、校園、生活中,正在延續著!

圖左 :繼PaGamO防災環保PK賽之後,3月21日,桃園區慈濟志工一行十人,受許校長之邀進行參訪,與南勢國小再續緣,教聯會老師致贈「大愛引航」予南勢國小。[攝影者:呂孟玲]
圖右 :南勢國小司令臺兩旁有四棵農業局保護列管的老樹,其中高聳的南洋杉樹梢還有喜鵲來築巢。[攝影者:吳家山]

圖左 :光能腳踏車設計是運用踩腳踏車所產生的動能轉換為電能,這即是永續能源的概念,「藉由孩子在踩腳踏車過程,希望讓孩子知道發電不容易,進而於日常生活中都能夠做到節能。」李慧君老師說明光能腳踏車發電的意涵。[攝影者:呂孟玲]
圖右 :小朋友導覽說明,這種復古的汲水器統稱為孔明水車,是諸葛亮為了百姓插秧灌溉,減輕勞動辛苦,提高效率所做的發明之一,利用空氣負壓將水提到高處,省時又省力。[攝影者:呂孟玲]

圖左 :除了這個彩繪的雨撲滿,南勢國小頂樓的斜屋頂內還有十個雨撲滿,用來收集雨水,供作沖馬桶、洗廁所、澆灌花木,以及提供水生植物生態池的用水,可說是充分回收再利用。[攝影者:呂孟玲]
圖右 :平常西裝筆挺的校長(左二),今天也穿著便服和雨鞋,和孩子們一起踩泥巴,「在踩的時候爛泥巴越多越好,主要是讓很多細小顆粒去填補泥土間的縫隙。」校長說明水生池的整修作業,等到它穩固,觀察沒有再漏水之後,就能依據各學年自然科的課程內容,把常見的水生植物,種植到水生池裡面。[攝影者:呂孟玲]

圖左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環保組同仁陳哲霖,示範「一筷省水」,「打開水龍頭的水量要像一根筷子的粗細,這樣洗手就能節省一公升的水喔。」隨後再請孩子演練,聰明的孩子馬上能正確地跟著做。[攝影者:呂孟玲]
圖右 :蔬食是救地球最快的方式,每人一餐蔬食即可減碳約七百八十公克,因此南勢國小推素不落人後,也固定於每週一推行蔬食日活動,孩子們都很有規律地打餐、用餐,大多數的小朋友都覺得蔬菜很好吃。[攝影者:呂孟玲]
圖左 :二點五公頃的南勢國小腹地雖大,但因是總量管制的學校,容納了約一千八百位的學生,因此下課時孩子們一窩蜂地湧入操場、校園間,頓時顯得熱鬧非凡;孩子們燦爛的笑容、活潑的嬉鬧聲,瞬間直竄雲霄。[攝影者:呂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