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歡喜付出的八德輔具團隊

歡喜付出的八德輔具團隊

E-mail 列印
桃園輔具平臺早先是由慈濟志工彭振維擔任窗口,但原先位於中壢的堆放處因場地發生問題,遂於2020年十月份搬遷至八德靜思堂,轉由曾慶安承擔,並於2021年年初成立「八德輔具團隊」。

◎因緣成熟 成立八德 輔具團隊

「窗口就是要開始送輔具,我就要找人,然後就找一些我們師兄、師姊,來幫忙洗呀!幫忙送啊!然後那時候就有成立一個群組。」曾慶安回憶起當年承接輔具窗口的緣由。

隨著輔具團隊服務的民眾愈來愈多,且礙於八德靜思堂地下樓的空間有限,曾慶安靈機一動,想到自家工廠的二樓,不但有電梯更有多餘的空間,一來可以解決空間不足的問題,二來也利於他運送輔具,所以又添加了一處可以整理及存放輔具的處所。

曾慶安是個個性非常「雞婆」的人,不只將輔具送到案家,還會細心觀察和貼心詢問,進而提供更多的服務。因此他總是不厭其煩,也不怕多跑幾趟,而這分付出無所求的用心,總是讓案家們很感動。

曾慶安談到,慈濟收到桃園市輔具申請的需求量愈來愈多,甚至冬天平均每天有七到九個申請案;以八德區為例,平均一週送出三個案件量的輔具,加上志工前往回收輔具,平均共五到六個案件,「申請輔具最多的是弱勢家庭,還有老人顧老人、單親等特殊際遇的家庭。」

◎積極介入案家關懷

人醫會的唐冬菊師姊是一位護理師,因為個案畢陳快阿嬤的關係,也被曾慶安邀約至輔具團隊。

「她(阿嬤)就是居服員在顧她嘛!因為居服員只有白天,本來早上一班。我就跟督導說不行,一天二十四小時就換一次尿片,這樣絕對不可以。」曾慶安立刻與里長及長照督導協商,將阿嬤的長照時數增加,改成一天兩班,早上一班,下午一班,但是時間一久還是讓阿嬤身上生了褥瘡。

「我就請唐冬菊師姊去教居服務員,怎麼樣做居家護理;就是翻身、拍背什麼的都要確實。」回想起當天的景況,曾慶安驕傲地說:「督導有全程錄影,她說要回去當居服員的教學影片,她很讚嘆冬菊師姊的專業!」

◎清消後再循環利用 創造輔具新生命

回收回來的輔具,會統一送回堆放處,並由志工清潔及整理。每周二都會有師姊至曾慶安的工廠二樓報到,她們全副武裝,穿戴著圍裙、手套及口罩,熟練地清洗床罩及清潔輔具。

慈濟志工鄭春蓮說:「就是有臥床比較久的,他就需要那個氣墊床,有的尿騷味很重,心理早就有準備;因為病人用過的東西,一定是不會太乾淨。」

「上人不是教我們說要『付出無所求』嗎?就是帶著法喜的心情去做。付出無所求!我們洗乾淨送出去,覺得法喜,用的人應該也很歡喜,要不然沒有洗髒髒的,再送去給第二個人用,第二個人可能就會覺得:『哎呦這個怎麼那麼髒?我不要。』」鄭春蓮同理地再說。

便盆、輪椅、助行器、氣墊床、病床框架等,一回收回來,都會經過專人清潔、消毒,進一步檢修完畢,才會再轉手給下一位有需要的人。

「我是腳還沒有痛之前,就有幫忙搬輔具,病床都有在幫忙送。」慈濟志工廖再也是輔具團隊的一員,後來因為腳舊傷復發,爬樓梯沒有辦法出力地說,「師姊她們要洗輔具,我就負責載她們去。當然有一些比較輕要送、要回收,譬如輪椅、便盆、氣墊床等等,有時慶安師兄會叫我去回收,或者幫忙送。」

認定與人結好緣的廖再歡喜說:「慶安師兄找我家師姊去洗輔具,我就跟她說,『這個是一種跟人家結緣的好機會。』因為有需要我們就去幫忙,也是一種行善與布施,感覺這種工作滿有意義。」雖然腳不方便,但他還是非常珍惜與把握每次可以付出的機會。

任勞任怨宋輔具,曾慶安回想起阿公當年生病,家裏因病而貧,所以阿公往生時更是靠善心人士捐棺木,才能夠入土為安,因此他謹記爸爸跟他說,「如果你有看到甘苦人,你就要給人幫忙,我有把這句話記起來。」

「我喜歡送輔具,是因為我們付出不分對象。也感恩這些人示現病苦和無常,讓我們有機會付出,彼此都非常快樂、法喜。」說到這,曾慶安眼眶泛紅地說,「爸爸說的話,我都有做到了。」

輔具團隊從回收、清洗到送給需要的人,需要大家齊心努力付出,才能嘉惠更多的人,這是一份愛的接力賽。

圖左 :曾慶安(右)帶領自家員工到案家送輔具。[攝影者:陳怡霖]
圖右 :廖再(左)與曾慶安運送電動床至李登山師兄家。(20220408 桃園 李明霂攝影)[攝影者:李明霂]

圖左 :人醫會唐冬菊師姊到畢陳快阿嬤家,指導居服務員如何做居家護理。[攝影者:曾慶安]
圖右 :鄭春蓮(右)與師姊全副武裝,穿戴著圍裙、手套及口罩,熟練地清洗床罩及清潔輔具。[攝影者:曾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