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慈善是慈濟的根 每個人都要做

慈善是慈濟的根 每個人都要做

E-mail 列印
202年7月22日桃園關懷士培訓課,一百七十位學員在上午聽取了林勝義教授講授志願者的精神與法規後,緊接著下午課程精彩可期。桃園和花蓮精舍連線,由德懷師父線上授課,慈濟五十七年來慈善的源起及方向,最後由 四位桃竹區學員分享多年來志工服務心得。

◎慈善是慈濟的根 每個人都要做

那一念,溯源慈濟慈善緣起,由靜思精舍德懷師父為學員講述。德懷師父說慈濟慈善的源頭是因上人的一念悲心,從1966年5月14日(農曆3月24日)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開始。首批菩薩行者,六位修行人每天增產一雙嬰兒鞋,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節省五毛買菜錢,以竹筒歲月之精神,開始展開慈善、醫療的社會服務,悲心願力成就慈濟世界。

德懷師父提醒大家參加關懷士培訓不是為了證書,而是要身體力行,為在暗角的人點一盞燈。平時在社區要盡力用心、多投入慈善訪視,多練習關懷,內化成為素養,變成自己的知識與技能。持續關懷搭起心橋,才能助人一臂之力,幫助苦難人自立自強。

有著二十多年的慈善訪視經驗,來自新竹縣竹北的志工彭美妹,聽完德懷師父的授課,更能體會慈悲心化成行動的感受。她分享德懷師父說的一段話:「我們要以真誠的心去付出,還要用無私的善念去關懷案家,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心。每一個案家都是示現苦難給我們看,所以我們要齊心協力去化解改變他的困境,希望他能夠越來越好。」

◎桃園輔具第一顆種子 看到傳承

近幾年因慈濟輔具平臺落實慈善,和社區的民眾有了更頻繁的接觸,志工提供的不只是輔具服務,還有如家人般關懷,貼近了民眾的心。下午的課程由桃竹區志工彭振維、鄭秋琴、曾慶安、方奇輝分享因為輔具,點亮了案主黯淡的人生、志工心涯的另一番面貌。

桃園輔具平臺第一顆種子彭振維分享,做輔具多年的心得。輔具常常要搬重物,感受到慈濟人的年紀再過五至十年,普遍都大了,體力終究沒辦法像年輕時。搬電動床時,有的樓房沒有電梯只有樓梯,志工搬不動,那該怎麼辦?因此傳承是現階段很重要的事,重點是傳承給誰呢?

他又說現在龍潭、八德、楊梅、新竹輔具都在運作,其實搬輔具可以找里長、還有一大群里民志工來協助。因此彭振維認為要傳承給鄰居,這是輔具平臺目前他極力想要做的一件工作。

從輔具平臺勤務中,他看到社會大眾的需求,彭振維感恩上人創造慈濟世界,「這是愛別人的一條道路,同時也是志工們修行的道路。」最後他感恩志工關懷鄰居,願意與大家攜手持續在輔具付出。

◎無常來臨 考驗道心

來自新竹東區的鄭秋琴則是分享志工心涯,二十六歲時她搭慈濟列車回花蓮,看到上人竹筒歲月的克勤、克儉精神很感動,於是開始做慈濟。之後她陪伴孩子去身心科做治療,記得孩子就讀國小一年級,開始投入校園靜思語教學,到現在他大學畢業了,鄭秋琴仍然努力在校園耕耘靜思語。

多年的靜思語教學心得,小孩愈小愈能聽懂道理,孩子給你回饋,讓她更認真備課。鄭秋琴了解進校園推廣靜思語很好,同時教導孩子愛心、耐心,親自投入後發現自己收穫很多。

而當無常來臨,發現自己罹肺腺癌後,沒有太多的傷感與懊惱。她感恩這場病瞬間醒悟,同步拜經薰法香持續慈濟活動,她知道聞法是道糧,法入心法入行,道心堅強。將自身的境界予人分享,遇到境界不退轉,她說這就是傳法。

◎輔具送愛 募心募愛

同樣也是新竹志工方奇輝分享,初期輔具平臺是在他的公司運作,2023年合心組隊通過,4月27日輔具平臺在新竹靜思堂成立,資源整合,輔具也運送到金門、澎湖、離島區域。

輔具平臺需要志工,當然要菩薩多招生。新竹輔具平臺的志工招募作法是,先由諮詢臺接引,禮佛後祈求平安,接著再帶著新志工認識慈濟。輔具團隊運作默契,一般粗重活是師兄做,師姊跟著師兄做輔助工作、打理餐點,方奇輝感恩新竹輔具團隊合作無間。

就如全臺輪椅捐贈幫助大林、嘉義、屏東輔具平臺,主要帶動當區的志工,做簡單維修輔具與案家結一分善緣。方奇輝舉例蘭嶼的個案,家徒四壁也能成為貧中之富,志工向案家要已不使用壞的三輪車,帶動讓他手心向下,捐給慈濟。

在輔具平臺曾接獲醫院社工提報,志工送輔具時細心勘查現場,發現案家一至三樓堆滿雜物。第二次家訪,團隊討論後,出動了六十位師兄姊,包含二十三位長照志工,為案家打掃整理。他說,「這是結合訪視、環保的運送輔具服務對方,提升了志工生命的價值。」

◎團隊合作 輔具加分

來自新竹東區的學員黃詩云是訪視幹事,從培訓做到現在,多年的訪視感想:「看到受苦的人,覺得自己是很有福的人。」

黃詩云與講師鄭秋琴是同一組的志工。她看到鄭秋琴雖有病痛,一邊做治療外,還是薰法香不間斷,精進做慈濟事,讓黃詩云很感動、佩服,因而想向她學習。

黃詩云表示新竹區除了做輔具外,也有再生電腦的區塊,她幫忙處理行政資料,曾去過尖石送再生電腦給學子。在訪視中她學習到「讓心更容易去接受、包容,由資深的師姊慢慢帶領,團隊一起討論,先了解對方的需求,而不是用自己的想法去做。」

做訪視和輔具共同點除了慈悲心更需要細心,仔細觀察案主的居家環境,給予他的需求。桃園志工曾慶安接著述說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熟悉的巷弄 不同的人生。

曾慶安去年在八德接到一個案,案主因肺疾病開刀,出院後需要製氧機,四十公斤的製氧機運送很吃力。巷弄很小,車停在外面二百公尺遠,製氧機一個輪子壞掉,曾慶安只好抱著走,他記得大暑日很熱,全身都溼透,房子是鐵皮屋案主住二樓,曾慶安辛苦地又抱到二樓。

案主的身體很瘦弱又很喘,曾慶安教他怎麼使用。談到家人時,案主說沒有家人,曾慶安說你可以把慈濟志工當家人,他聽完嚎啕大哭。曾慶安輕輕拍拍他說:「不要激動,你的苦我知道,如果無法安置,我們就找社工。」

後來找政府尋找社會住宅,案主也有養貓狗,志工幫忙找收容所,結果是徒勞無功。7月9日人家要來拆鐵皮房,很急,於是曾慶安先將貓狗接到自己的公司去,養了十幾年的貓狗都很瘦,案主心裡很不捨。最後三隻貓和狗都找到了愛它的主人。

有一次案主身體很不舒服要住院。他患有恐慌症,因為上次被急救很不舒服,因此非常抗拒。後來案主出院後,暫住原來鐵皮屋的對面。他二十幾天沒洗澡,怕有異味於是自己頭戴塑膠袋,曾慶安載他到八德環保站,幫他洗澡時,想到「四念處」的觀身不淨,領悟到好好觀照自己的身心。

第二次又載他去洗澡,載他去郵局補登記,如家人般陪伴他,平均兩個星期洗一次澡。後來曾慶安買一本經書送給他抄經。希望幫助案主靈性提升,案主對生命有了期望,不再消極。他說,「以前是等死,現在不同,人生有了希望。」因為慈濟幫助他,在他找到社會住宅前,能有個安身之處,熟悉的巷弄有了不同的人生。

透過志工分享的個案,學員們對於志工更軟性的付出,感到讚歎!也更期待明天的課程,能更充實所學。

圖左 :2023年7月22日桃園關懷士培訓課,下午由德懷師父在花蓮連線,為一百七十位學員線上授課,慈濟五十七年來慈善的源起及方向。[攝影者:蔡沛昆]
圖右 :2023年7月22日桃園關懷士培訓課,學員與講師互動。[攝影者:蔡沛昆]

圖左 :彭振維從輔具平臺勤務中,看到社會大眾的需求,他感恩上人創造慈濟世界,這是愛別人的一條道路,同時也是志工們修行的道路。[攝影者:蔡沛昆]
圖右 :黃詩云表示新竹區除了做輔具外,也有再生電腦的區塊,她幫忙處理行政資料,曾去過尖石送再生電腦給學子。在訪視中她學習讓心更容易去接受、包容。[攝影者:翁淑惠]

圖左 :來自新竹東區的鄭秋琴分享志工心涯,做慈濟近二十年,而當無常來臨,發現自己罹肺腺癌後,沒有太多的傷感與懊惱。她感恩這場病瞬間醒悟,同步拜經薰法香持續慈濟活動,法入心法入行,道心堅強。[攝影者:蔡沛昆]
圖右 :來自桃園八德的曾慶安,從做輔具勤務中,更能體會見苦知福真諦,當個案有需求,竭盡所能幫助他。[攝影者:蔡沛昆]

圖左 :新竹志工方奇輝分享,初期輔具平臺是在他的公司運作,2023年合心組隊通過,4月27日輔具平臺在新竹靜思堂成立,資源整合,輔具也運送到金門、澎湖、離島區域。[攝影者:蔡沛昆]
圖右 :2023年7月22日桃園關懷士培訓課,德懷師父為一百七十位學員線上授課後,勉勵學員菩薩道上精進修行。[攝影者:蔡沛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