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三進三出徘徊門外 入經藏發願要培訓

三進三出徘徊門外 入經藏發願要培訓

E-mail 列印
「媽,來哦!趕快跑。」梁瑞玉聽到變換隊形的音樂,趕緊拉著媽媽的手,從西班最後一排往中間後段的地標跑。

10月21日臺北小巨蛋經藏演繹第四場,桃園區合心志工陳淑華和女兒梁瑞玉一起入經藏,二個人手牽手一 起跑地標,陳淑華很開心有女兒陪伴,她說:「她正好是保護我,等於是在後面撐著我,我就老人家嘛!六瑞相、飛天要跑豆豆圖,她就從後面拉著我趕快跑。」

◎因緣殊勝巧安排

陳淑華知道這一次經藏演繹要讓年輕人多參加,接引年輕人,剛開始並沒有報名,因為每週四彩排結束後固定要給大家愛的叮嚀,她覺得自己應該加入,有做才能體會演繹的辛苦,因此決定參加。

梁瑞玉今年參加見習志工,和氣組長呂阿甘邀請她入經藏,因為經營咖啡店比較忙,擔心沒有時間排練,想到跟媽媽一起有伴,又可以多陪媽媽,是很難得的機緣,於是答應呂阿甘。先生也同意她入經藏,需要彩排的時候就把店門關起來。

這一次的經藏演繹難度較高,不斷變換隊形,還要熟記地標,對七十一歲的陳淑華來說,是體力和記憶大考驗。原本被分配在K白需要跪,第一次排練膝蓋就痛了一個晚上,只好跟別人換到K藍,恰巧就排在女兒前面,母女可以互相照應。旁邊的師姊羨慕地說:「淑華師姊真好,每次都有一個師姊拉著她跑。」她不知道拉著陳淑華跑的人其實是她的女兒。

陳淑華早期參加過手語班,手勢動作學得快,梁瑞玉不會的就請教媽媽。入經藏讓母女之間有了共同話題,她說:「我跟媽媽之間的相處、互相陪伴的時間更多了,以前都是她做她的慈濟,我在店裡忙我的,因為入經藏,母女之間的感情更緊密,就是陪伴,也修正了自己對父母的態度。」

◎法入心 母女體悟不同

演繹中讓陳淑華最感動的是「德行品」中的〈圍爐〉,早期精舍發放時,會煮粥給照顧戶吃,因為米不夠,領物資的人一直增加,只好加水再加水。陳淑華說:「這一段感受很深刻,讓人很心疼,五十幾年來,上人都在照顧眾生,自己什麼也沒有,希望大家都能夠吃得到,雖然是很稀的飯,最起碼裡面有飯粒。」

入經藏讓梁瑞玉更了解上人一路走來,慈濟的歷史,她說:「這個對我來說收穫真的很大,因為入經藏了解慈濟,讓我更有勇氣、有信心敢跟我的客人分享,整個店的氛圍就是講法、說法,我希望來我店裡的客人都能變成慈濟人。」三個多月以來,她的會員數一直增加。

她對經文也很有體悟,因為平常參加讀書會,聽其他師姊分享《無量義經》,對經文更加瞭解。她說:「那個經文很觸動我的心,尤其是『洪潤枯涸演法義,眾生有病法藥醫』這二句,一直在我的腦海裡迴盪。」

不只是身體上的病痛,心理的病更需要有法來對治。梁瑞玉患有心肌纖維痛症,入經藏之後整個身體變得僵硬,但身體的病痛沒有讓她退縮,反而更堅定,她說:「排練身體會累,但心卻是歡喜的、富足的。」

看到年長的師姊都這麼用心,尤其是大種子陳寶娟忍著腳痛堅持下去,梁瑞玉很感動。過程中慢慢調整自己的脾氣、身色,把學到的用在自己家裡,家庭氣氛變得和諧很多。

咖啡店因為彩排沒有營業,已經虧損,先生劉振先拿錢出來貼補,梁瑞玉很感恩他的包容。個性靦腆的劉振先感受到妻子的改變,他說:「以前在家裡二個人會有一些不愉快,入經藏之後,她心情比較好,笑容變多了,她喜歡的事情就護持她,我能做的就盡量幫忙。」

◎三進三出 徘徊在門外

從小看著父母親做慈濟,梁瑞玉從十八歲開始募款,擔任幼教老師期間加入教聯會,先生早在二十五歲時受證慈誠,然而,天生反骨、叛逆的她,前二次參加培訓都半途而廢,今年五十歲了,卻遲遲未受證。

回想一九九一年大陸華東水災,正在讀高中的梁瑞玉看到媽媽半夜坐起來哭,媽媽說大陸水災,可憐的人很多。隔天早上她到學校募款,看到同學都很熱絡,更有信心開口,結果全班同學都捐了,後來許多同學和幼稚園同事都成為媽媽的會員。

以前暑假梁瑞玉都會跟媽媽一起回花蓮靜思精舍,上人知道她唸的是幼教科便對她說:「以後我蓋幼兒園,你要回來幫忙喔!」上人輕輕地說,梁瑞玉一直放在心裡,對上人的承諾還沒有做到,心中留有遺憾。

她說自己「三進三出」,一隻腳踩在裡面,一隻腳在外面,期許今年要二隻腳都站在裡面,好好地走,該做的就要布施時間去做。她跟先生商量,明年要一起培訓委員,退休後搬到花蓮,到幼兒園當志工。

陳淑華做慈濟三十四年,二個孩子都看在眼裡,為何女兒遲遲沒有進來?她說:「一切都是因緣,有些事情不能強求,做得法喜才會長久,她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去爭取,這一次是她自己自願的,她說:『我願意!我要出來培訓。』很感恩孩子願意跟著上人走,這是我心裡最開心的事。」

◎五毛錢救人的願力

「五毛錢的力量來到緬甸,一把米的精神,已經普及全球慈濟人的心中,一生無量。」正如演繹中的旁白,五毛錢可以救人,這一股善的力量傳到了桃園區入經藏的彩排現場。合心志工鄭文章呼籲所有入經藏成員一起來募心募愛,每個人只要募一支竹筒,合起來就有一千五百多家愛心商店,許多人聽到之後便開始付諸行動,陳淑華和梁瑞玉母女也不例外。

陳淑華從去年(2022年)就已經開始推廣愛心商店,因為頸椎開刀需要休息一個月,不能騎車但可以走路,於是她帶著組隊一起到店家募愛心竹筒,從街頭走到街尾,二個半天就募了三十多家愛心商店。她說:「以前有災難,募款力量大,現在是風平浪靜,大家不會想要募,晴天要積雨來糧,這個時候更要去做,做了才有力量讓災難降低,這個念頭一定要有。」

入經藏之後,因為女兒開始發心,她帶回十支竹筒給她去募愛心。梁瑞玉趁著買豆花時跟老闆聊慈濟,把五毛錢的力量說給他聽,對方很快就答應,她開心地跟媽媽說一支竹筒已經圓滿。從那天起,她先在自己店裡擺一支竹筒,心裡思索著要跟哪些店家介紹竹筒,順便分享入經藏心得。

一場經藏演繹,帶給梁瑞玉無比的願力,她說:「真的是有願就有力,以前我都不敢發願,一發願就要去做,我告訴自己,明年就要培訓,這一次應該做的就要認真做。」

圖左 :入經藏演繹不斷變換隊形,還要熟記地標,對七十一歲的陳淑華(前中)來說,是體力和記憶大考驗。[攝影者:丘亭]
圖右 :慈濟志工陳淑華(右三)和女兒梁瑞玉(右二)一起入經藏,二個人一起排練,陳淑華很開心有女兒陪伴,入經藏讓母女之間有了共同話題,感情更緊密。[攝影者:張振成]

圖左 :陳淑華帶領志工向店家募愛心竹筒,老闆同意讓慈濟擺放竹筒後,志工們隨即填寫商店資料、張貼彌封籤。[攝影者:陳文宗]
圖右 :慈濟志工陳淑華(右)將結緣品和竹筒交給店家,並與老闆娘一起合照。[攝影者:陳文宗]
圖左 :慈濟志工陳淑華(左)母女一起練習手語,陳淑華早期參加過手語班,手勢動作學得快,梁瑞玉(右)不會的就請教媽媽。[攝影者:陳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