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經藏演繹體悟深 發願遲暮展異彩

經藏演繹體悟深 發願遲暮展異彩

E-mail 列印
時序更替,轉眼間又到寒露的季節,微涼的清風,稍來陣陣的涼意,臺北小巨蛋內,鐘鼓齊鳴,桃竹區第四場《無量義.法髓頌》經藏演繹,在眾人殷殷期盼下,莊嚴登場,總計約一萬一千人恭臨盛會。

舞臺上鑼鼓喧天,曠 世紀的經藏演繹,在《開經偈》後開啓序幕,會眾倘徉於法音宣流裡,去習氣、滌心垢,藝術結合肢體弘法,在「臺北小巨蛋」內改寫法會的新篇章。

在大愛之光的王華珠,為了更快融入演繹的內涵,半年前就請購《無量義.法髓頌》,在家仔細研讀,並自我測試肢體的靈活度。十二年前演繹《慈悲三昧水懺》時,肢體行動自如,今年在跪、起、跑、跳、彎腰或舉手方面,很明顯的,退化了許多。

十二年前《慈悲三昧水懺》演繹,當年六十五歲的王華珠,接到訊息後馬上報名參加,排練時反應快速,也不覺得辛苦,她只要想到可以登上「臺北小巨蛋」,莫名的優越感,就讓自己越練越起勁,也如願完成小巨蛋的演繹。

十二年後,七十八歲的她,在歲月催化下,體力大不如前,法海區的演繹,雖滿心嚮往,但也只能遠觀了。她感恩企劃團隊,規劃大愛之光,讓有心入經藏,身體不能承受長跪的她,也能恭逢盛會,共沐法筵,同霑法益。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走出王宮,放棄富貴、權勢、地位,為探討宇宙真理而苦行,悟道成佛後,我們今日才有佛法可聞。

「五十八年來,慈濟走過的足跡,都是上人引領的來時路,上人將《無量義經》的精髓,融入靜思法脈,教導弟子以社會為道場,以行善來做人間菩薩,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是我們修行的路。」她繼續分享著。

王華珠認為經藏演繹,透過唐美雲歌仔戲團、優人神鼓、臺北愛樂合唱團等藝術團體與專業演員、慈濟志工肢體語言相結合,他們共同創造出的意境,在影音的潛移默化中,會眾共沐法流、洗滌心垢。

經文「一生無量 無量一生」讓她體會最深,從事教職退休的王華珠,在國小教書近四十年,她說:「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一顆善種子,它能長成一片菩提林,反之,播下惡種子,也會逐漸增大,進而禍害人群, 所以語默動靜中,我常警惕自己,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她想起在學校當輔導主任時,曾輔導過一個中輟生,王華珠每天上班時,繞道到他家,接他上學,直到一個月後,小孩已步上軌道,她才鬆手。

學生覺得老師沒有放棄他,受到感動後,願意自求上進,任何人事物都有正向光明的一面,只要用心去啓發,在日積月累下,溫情會讓頑石點頭,這是王華珠教學生涯,有教無類的溫馨回憶。

她有感而發的說:「經藏演繹廣邀來眾光臨盛會,透過影音弘法,在情境的催化下,就像老師佈善種子,因緣成熟必定萌芽。」

收回注視螢幕的雙眼,她望著中指的螢火蟲,若有所思的說:「雖是微細的螢火,但匯聚眾多的螢光,也能點亮社會的暗角,照亮淒苦的人生。」

當螢幕來到「捨才三千萬,明天就要動土啦⋯⋯不過,萬里長城也是從一塊磚開始⋯⋯」她想起蓋「花蓮慈濟醫院」時,上人抿嘴眼眶泛淚的畫面,及醫院落成啓用,上人感言:「如果心血有形,醫院每一塊磚、每一寸土地,都是用心血澆灌而成。」

「在慈濟世界裡,時時都在譜寫著感人的生命篇章,感人肺腑也動人心弦。」她哽咽的說:「上人以小螞蟻撼動須彌山,在垃圾淹腳目的年代,鼓勵大家用鼓掌雙手做環保,在印尼排華最血腥的時候,整治紅溪河,以慈悲化解仇恨,甚至力排眾議,在後山蓋醫院,九二一為災區蓋五十一所學校、不知道錢在哪裡、知道愛在哪裡,八八水災時,搶晴天、戰雨天蓋大愛屋,上人以高瞻遠矚、睿智的眼光,引領弟子聞聲救苦,慈悲的腳步,處處烙印愛的足跡。」

她繼續分享自己的感動:「眾生無邊誓願度,厚⋯⋯」,那吼聲如獅子吼,很撼動人心,更像暮鼓晨鐘,喚醒迷茫的眾生,如當頭棒喝的震撼,深深鼓舞人心,莫忘同師同道同志願。」

在竹筒歲月:「妳願意每天省下五毛錢的買菜錢救人嗎?」「我願意!」讓她想起三十多年前,在花蓮参加「教師研習營」,認識「桃園區教聯會」第一顆種子沈聯珠,在她的帶領下,入校園帶動《靜思語》教學。

有一次在回花蓮的營隊中,王華珠上臺發願,回鄉要帶動桃園十三鄉鎮《靜思語》教學,在她愛的鼓舞下,吸引很多老師加入《靜思語》教學的行列,她說:「這就是我願意的具體承諾。」

進入慈濟已近三十年的王華珠,螢幕上的事理印證,在在處處牽動她的情懷,曾經的教材,現在讀起特別的深刻。

演繹結束,看著地上錯縱複雜如繁星密布的地標,王華珠似有所悟:「我的人生,要從煩雜中抽絲剝繭,讓遲暮之年再放異彩。」影音弘法,攝受人心,它讓人永刻心版,王華珠在法音宣流裡,銘誌不忘。

圖左 :桃竹區第四場《無量義.法髓頌》經藏演繹,曠世紀的經藏演繹,在《開經偈》後開啓序幕,會眾倘徉於法音宣流裡。[攝影者:張振成]
圖右 :桃竹區第四場《無量義.法髓頌》經藏演繹,成立「骨髓資料庫」困難重重,為搶救生命上人勇敢承擔下來。[攝影者:張振成]

圖左 :桃竹區第四場《無量義.法髓頌》經藏演繹,王華珠哽咽的說:「在慈濟世界裡,時時都在譜寫著感人的生命篇章,感人肺腑也動人心弦。」[攝影者:張振成]
圖右 :在大愛之光的王華珠(左),為了更快融入演繹的內涵,半年前就請購《無量義.法髓頌》,在家仔細研讀。[攝影者:葉美瑛]

圖左 :桃竹區第四場《無量義.法髓頌》經藏演繹,桃園區桃鶯地區大愛之光演繹人員,在領隊胡紹謙(前排右)帶領下,帶著一顆歡喜心前往演繹會場。[攝影者:葉美瑛]
圖右 :桃竹區第四場《無量義.法髓頌》經藏演繹,演繹人員把握正式演出的前刻,加緊彩排。[攝影者:葉美瑛]

圖左 :桃竹區第四場《無量義.法髓頌》經藏演繹,王華珠感恩企劃團隊,規劃大愛之光,讓有心入經藏,身體不能承受長跪的她,也能恭逢盛會,共沐法筵。[攝影者:蔡沛昆]
圖右 :桃竹區第四場《無量義.法髓頌》經藏演繹,王華珠説:「經藏演繹,以影音、肢體語言相結合,他們共同創造出的意境,在潛移默化中,會眾共沐法流、洗滌心垢。」[攝影者:蔡沛昆]
圖左 :桃竹區第四場《無量義.法髓頌》經藏演繹,王華珠分享自己的感動:「眾生無邊誓願厚⋯⋯」,那吼聲如獅子吼,很撼動人心,更像暮鼓晨鐘,喚醒迷茫的眾生,如當頭棒喝的震撼,深深鼓舞人心,莫忘同師同道同志願。」[攝影者:蔡沛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