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母女攜手入經藏 父以影像寫藏經

母女攜手入經藏 父以影像寫藏經

E-mail 列印
「無量義經佛宅來,去到一切眾生心,住諸菩薩所行處,十大功德潤蒼生。」演繹《無量義經.功德品》的〈開經書〉曲目時,二十五歲的翁易萱身著白色上衣,和一群年輕人坐跪在隊伍中央位置,恭敬合掌看著外側邊的藍衣演 繹者……

「其實每一次我看的時候,我都想哭。」易萱表示,因為很多的藍衣演繹志工都已經年邁,有些人帶著護腰、護膝、護腳背,甚至有的手受傷,但他們都還是來練習,這一幕看在年輕人眼底,心裡泛起不捨與憐惜之情。

◎三顧茅廬 圓母願入經藏

翁易萱的父母都是桃園區的慈濟志工,媽媽陳香秀在《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中承擔演繹種子,她衷心希望女兒也能同臺入經藏,但平日工作繁忙的女兒,卻是一再地拒絕媽媽的邀約。直到演繹排練啟動一個月後,終於在媽媽「三顧茅廬」邀約下,成為演繹中「A+年輕人」的一員。

「我的女兒易萱是我三顧茅廬,把她邀請出來入經藏。」香秀對於勸進成功而感到歡喜。

香秀表示,雖然很期待女兒參加演繹,但不希望給她壓力,所以一開始只是先將入經藏的訊息和女兒分享;第二次,再將入經藏點滴的感動和她分享;第三次,已接近七月底,再柔性勸說,「現在只剩下兩個A+年輕人,就缺妳一個,希望妳能成為師姑師伯的靠山,因為他們年紀都老邁了,需要年輕人。」

留著一頭俐落短髪,看似酷酷的易萱,有著一顆善良柔軟的心,聽著媽媽這麼說,她終於答應了。「其實一開始我就沒有打算要拒絕她,只是我心裡還在猶豫……」她覺得如果參與入經藏,媽媽一定會開心,這也是一種孝順。

◎疼惜長輩 願做長者後盾

雖然為了孝順想讓媽媽開心,而加入經藏演繹,易萱坦言初期有點兒心不甘、情不願。直到觀看了彰化整場的演繹之後,非常攝心。爾後的排練,她才真正融入其中,她說:「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就開始更投入,投入之後,覺得更有收穫。」

她感受到用這種演繹的方式,來敘述慈濟五十八年來所做過的事情,可以讓社會大眾,或是入經藏者,更認同慈濟在做的事情,以及理念。因為年輕人對於經文可能不很了解,但配上一幕幕的故事,包括去到哪些國家,做什麼事情,傳遞了什麼樣善的理念,更能了解每段經文的意涵。

「我覺得最感動的不是內容,是看到旁邊的師姑,在〈開經書〉的曲目,唱頌到『無量義經佛宅來,去到一切眾生心……」她合掌側看旁邊的志工時,發現她們都已年邁,有些人帶著護腰、護膝、護腳背,有的人手受傷,都還是很虔誠認真來練習。「其實每一次我看的時候,我都想哭。」這一幕讓易萱深受感動,更願意投入和大家一起努力學習。

◎加場補位 思維感受皆異

北區《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從10月20日至23日共有十場次,易萱就參加了五個場次。除了主場第四場外,還補位其他四場,每場所站的位置不同,也讓她有不同的感受。

站在中間「A+」位置,與舞臺最接近,最易被舞臺上演繹人員的表演觸動;站在後段離舞臺雖然較遠,但感受到大家更是心連心,絲毫不馬虎;站在「K藍」位置更能感受到志工們的屹立不搖,即使久站使得她們無法彎下身,但「我願意!」喊得比誰都堅定又大聲。

易萱表示,其中有一場次,開場前三分鐘才發現缺人,要補「B白」位子,當時沒多想就硬著頭皮上陣,「非常感恩前後的白衣師姑,都緊抓著我,帶我跑地標,才順利完成補位任務!」

另兩場補「K藍」的位置,因演繹前一天仍缺藍衣,於是她和另一位A+年輕人便一起挑戰。她分享,「感恩媽媽,利用我出門前的短短時間,替我複習動作、cue點,加上早上彩排時,前面慮孜師姑仔細和我說明跑位和須注意的地方……」

年輕人的學習力與反應力超強,易萱順利圓滿一場又一場的演繹,也收穫良多。她相信幕前幕後眾人成就的這十場演繹,所有參與演繹者和觀眾,善念都已被啟發!

◎身疾心悅 痛快行入經藏

七年來受嚴重的更年期症候群所苦,陳香秀經常全身疼痛、無力,狀況糟時甚至沒有意志力而對病痛投降。

「百八重病常相纏,悲憫眾生不孤寂,譬如船師身有病,若有堅舟猶度人。」香秀對於〈功德品〉的第三功德經文有切身感受,「生病期間,是上人的開示陪我度過每一天,我用毅力、勇氣擦去淚水,每天做運動鍛鍊和復健。」因此她蓄積了入經藏的體力,懷著安樂的心,希望在B藍種子的位置上,協助旁邊的演繹者也都能安心又喜樂的一起入經藏。

香秀感恩先生發好願,祈望她能好好投入演繹,勝過臥病家中。也感恩和氣組長范家玉,大家都知道她身體狀況無法接勤務,但是家玉不怕被拒絕,依然打電話邀請她。而香秀的一句「我願意!」就是給予先生和組長最好的回饋。

她覺得在入經藏的歷程,最可貴的就是心態改變了,「以前我都用放大鏡看缺點,但是這次我是用放大鏡看優點。」

以前總會覺得排練過程為什麼要一直改、一直改,讓大家無所適從?但這一次入經藏,她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一定會改。改,是為了讓整體演繹更棒、更好、更貼近大家。事先有這樣的心理建設時,就不會抱怨、生氣,而是更要陪伴大家,一起把這些修改的、不熟悉的練到純熟,讓演繹更臻完美。

心境轉變了,香秀看到的視野也就更寬廣了,覺得這次演繹是個感恩之旅。雖然夜裡經常是一邊痛、一邊醒、一邊睡。陳香秀自嘲:「入經藏之後,有兩種痛;沒有一天睡好覺的痛,再加上入經藏的痛,所以真的『很痛快!』」

◎全家同行 靈山會不缺席

除了媽媽陳香秀、女兒翁易萱同臺入經藏,爸爸翁文雄也沒缺席,他以不一樣的方式參與經藏演繹。

桃園區從六月底啟動經藏演繹,人文真善美團隊也隨行記錄,翁文雄便是其中的一員。他表示,「人文真善美出班也是入經藏,每次的出班都是一種體悟。」他感受到入經菩薩們的不容易;有生病的、年紀很大的,上班的年輕人為練習而請假。大家都這麼投入,自己也不能置身事外。

在雙和靜思堂驗收時,他問一位志工累不累?她說不累,因為她當做是運動,所以不累;有位志工因為還支援其他埸次,從早上練到下午,體力都快吃不消了,但還是堅持住;又另位志工在驗收當中,因為久站,膝蓋都快受不了,但稍作休息,又跟著大家一起努力完成驗收……從幾次的出班記錄,翁文雄看到慈濟人的勇猛心,演繹志工的毅力、勇氣,都讓他欽佩與感動不已。

10月21日觀賞了桃竹志工,在臺北小巨蛋第四場的經藏演繹,他更敬佩上人的偉大。靜思語有句話:「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文雄當下覺得即便只是小小螢火蟲,也要發揮良能發光發熱。

圖左 :翁易萱(中)表示,側看旁邊的志工時,發現她們都已年邁,有些人帶著護腰、護膝、護腳背,有的人手受傷,都還是很虔誠認真來練習,讓她深受感動,更願意投入和大家一起努力學習。[攝影者:蔡沛昆]
圖右 :陳香秀覺得在入經藏的歷程,最可貴的就是心態改變了,以前都用放大鏡看缺點,但是這次她是用放大鏡看優點。[攝影者:蔡沛昆]

圖左 :翁文雄表示,人文真善美出班也是入經藏,每次的出班都是一種體悟。他感受到入經菩薩們的不容易;有生病的、年紀很大的,上班的年輕人為練習而請假。大家都這麼投入,自己也不能置身事外。[攝影者:温勝雄]
圖右 :《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經過4個月的演繹排練,桃園和新竹區1516位演繹志工,於10月21日下午登上臺北小巨蛋,氣勢磅礴的演出,感動現場一萬多位參與者。[攝影者:謝佳成]

圖左 :《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慈濟人五十八年來的行經故事,透過音樂、手語,以及經文淬鍊的歌詞,用肢體語言表達佛典意涵,引領大眾走入法華經藏的靈山大法會。[攝影者:張振成]
圖右 :《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臺灣表演藝術團體優人神鼓,以精湛的擊鼓演繹和鼓聲震撼人心。[攝影者:張暢忻]

圖左 :10月21日第四場《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於臺北小巨蛋開演,觀眾《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席上嘉賓目不暇給要欣賞舞臺的演出,還要留意法海區志工的隊形變化,演繹內容非常精彩。[攝影者:江展楠]
圖右 :10月21日第四場《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圓滿結束,謝幕時演繹志工向觀眾席上嘉賓鞠躬揮手,觀眾報以熱烈掌聲並揮手致意。[攝影者:丘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