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不忘約定 睽違三年 疫後首場義診

不忘約定 睽違三年 疫後首場義診

E-mail 列印
2023年11月12日東北季風報到,天氣涼颼颼,這天是立冬以來最冷的一天,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簡稱中心)迎來疫後,睽違三年第一次義診,慈濟人醫會義診團隊有牙科、泌尿科、中醫科、和家醫科約六十人,以及 志工五十二人,抱著熱忱陸續前來服務六十三位脊髓損傷病友,幾乎是二對一的服務人數,帶來溫馨互動。

◎醫生世家 有志一同來義診

藥師陳有德帶著二個中醫科醫生兒子陳酉中、陳超元及身為護理師的二媳婦和孫女,以及孫子讀中醫系的女朋友,一行六人同來參與義診。陳超元醫師看到傷友關心他們的身體,為他們推拿、針灸和拔罐,減輕肩頸痠痛的症狀,許多病友一到中醫科躍躍欲試說:「我也想針灸。」

陳超元醫師的媽媽周月森提到兒子和媳婦,很開心地說:「媳婦能力強!」,她協助兒子打理診所的事務,而孫女和孫子的女朋友都是醫護背景的學歷,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學習醫護相關科系。

八十五歲的陳有德藥師身體硬朗,今天一家人齊聚一堂參與義診,臉上的笑容始終沒有停過。他表示佩服上人不分宗教人種國家,都去救助。聽到上人說「可以做是福」,於是七十歲退休後,加入人醫會義診、做環保。

他分享多年來義診,看到病苦的人身體變好,心裡很歡喜。但隨著年紀漸增轉而以做環保為主,現在兒子、媳婦、孫女都來義診,後繼有人,他覺得能回饋社會很好,所以很高興。

◎脊髓損傷中心 是心的希望

疫情後再見到人醫會來中心義診,很開心的還有損傷中心的林洋彬主任,服務學員已十九年了,對學員、中心都有一分濃厚的感情在。

因為自己本身也是脊髓損傷,更能同理傷友的心理、身體的困境,以過來人的身分鼓勵帶領他們,因而更能貼近他們的心,希望他們不要再走主任過去走過的路。多年來陪伴的感想,他覺得傷友最難跨越的是心理,心理衝擊的部分跨過去,其它就容易了。

「再來是動力,他有動力就會向上去學習,而動力來自我們積極的鼓勵,然後幫忙找工作,所以中心是以全人、全程、全家來協助,因為受傷可能把整個家庭都拖累下去,連家屬的身心靈都要照護。」這麼周全溫馨的照護,除了主任、老師的愛心外,還有來自於企業及社會大眾的愛心捐款。

◎手作咖啡 蘊育重生

中心除了協助傷者生活自理,並且教導一技之長,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生重課課長劉政奇說:「十多年前中心設有電腦技能工作室,讓他們習得技術後能融入社會、學會獨立,找到適合的工作,甚至有些人回饋中心,設計網頁、美編……」

隨著社會脈動的轉變,近幾年也適時引進咖啡專師來教導傷友,成立咖啡工作室,添購大型的烘焙機。劉老師感動地說:「很多咖啡老師都來當志工,免費教傷友烘焙咖啡。」

客製化的烘焙機適合傷友工作高度,讓他們有好的環境學習烘焙咖啡的技術,有些學員搖身一變成為咖啡師,重回職場,因此中心的手作咖啡包,命名為「蘊咖啡」,意味著「蘊育重生」。

◎重視全人健康 營養飲食調身心

義診的現場各科醫師親切的問診,陪伴的志工彎腰,詢問傷友需要看什麼科別,有的志工協助拿藥,有的等待看診時彼此聊天,好不熱絡。

當傷友來到家醫科時,家醫科陳振芳醫師耐心為他們說明怎麼照護身體。陳醫師細心地叮嚀:「要注意營養,關照自己的身心、安穩心情。」他引導病患如何獲得身心健康,陳醫師不僅用全人醫師、全人醫療的角度,同時適時地引用上人的話「簡單過生活」,讓病患清楚知道如何正確的過日子,期待病患能啟動自身的癒力。

「家庭醫學科是全方位的,不會單一偏重一部分,而是特別重視全人的健康!」陳振芳醫師一語道中家庭醫學科的專業。提醒病患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自我照顧周全,注意每天的飲食、作息、關照身心平衡與安定……

陳醫師認為脊髓損傷病友在遇到重大的變故,就如「遇到颱風一般」,很多人需要用藥物來緩解心情不適的症狀,但是當傷友的主治醫師把他們照顧得很好,脫離險境了,今天才能來參加義診,那表示「颱風已過」,應當回復正常。醫師需要協助病友把藥物一層一層退掉,還給病友心靈的自由,所以此時的心靈導師的陪伴就顯得相當重要。

在問診時陳醫師如同「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的關照著病友:「要注意水分、營養均衡、多曬陽光……」他總是溫言暖語的提醒著,引領病友以心藥帶領身體,慢慢朝向健康的道路。

視病猶親的陳醫師分享多年義診的心得:「我的蛻變是來自上人的教導,當上人給予的法進入內心,如同氣血循環特別順暢,從內在到自我觀照、理解到成熟,自發的展現。」他感恩自己在慈濟找到人生的羅盤,確定了人生的方向,沒有蹉跎地走在菩薩道中,心情也愈來愈舒坦。

而今天他也邀約診所的夥伴一起來,「因為義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啊!」陳醫師微笑地說:「我只是把快樂的事情與同事分享,剛好同仁也願意同行。」陳醫生淡淡的表示,這只是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

◎第一次接觸 不同的體悟

「今天這是我第一次到中心當志工,跟事先想像的不一樣。」志工張素貞分享因為來的病友既非「智能障礙」也非「年老老化」,反而幾乎都是年輕人,令她很震驚!非常愕惋與不捨!「原來這種不捨的心情,就是上人所說的『人傷我痛、人苦我悲』。」張素真深刻感受。

今天張素貞陪伴的是一位三十七歲的女士,由外籍看護陪同這位女士,她受傷已經十年,在陪伴就診過程中,從她連身洋裝底下蒼白的皮膚、無法站立的雙腳、腿間貼著尿袋、下身包著尿布,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小傷口。

看似可以書寫的手,卻是只能緩慢、吃力地寫字,張素真覺得好像看到了她所有的「辛苦」和「心苦」。然而這位女士依然堅持要自己填寫資料,這種堅強令張素真除了不捨,也打從心底敬佩她。

見識到生命的韌性,人生無與倫比的可能性,為今日上了一堂生命教育課,張素貞感恩對方以身示教,讓原本有點想懈怠的她,驚覺要把握時間付出、精進,用健康的身體為需要的人付出。

黃澤謙和黃奕晨兩兄弟也跟著父母一起來當志工,一起推著輪椅,就讀國小五年級的奕晨陪伴一位梁叔叔,一科一科的看診。「我覺得那個梁叔叔很勇敢,牙醫師說他需要拔牙,他也很配合。」細心的奕晨觀察醫師與傷友的互動。

「還感覺到這些醫生很偉大,他們今天來義診、沒有收費,但他們還是用一樣的標準為這些坐輪椅的人看診。」奕晨印象最深刻的是家醫科陳醫生交代病患:「如果手不動的話會更嚴重,甚至會心肌梗塞。」

因為梁叔叔的左手不能動,醫師動作輕柔用比喻的方式提醒:「用右手抓著左手抬起來,再放下來。右手就像家裡的哥哥,二隻腳和左手就是弟弟們,這隻好的右手哥哥,要去帶三個弟弟、去幫他們,讓他們一起變得更好。」奕晨對醫師用心的比喻覺得很棒。

讀國中一年級的黃澤謙:「我看到牙科醫生對病友很好,看診時會協助病友上就診的床;中醫師用心的為病友把脈。看到病友們這樣很不方便,我會提醒自己要愛惜身體,不要讓自己受傷了。」

中午時刻大都完成了義診,林主任看著學員滿意的笑容,覺得欣慰。中心每年都與慈濟人醫會攜手合作義診,感恩在疫後能展開每年如期預定的義診,為傷者提供更好的醫療資源,期待傷友活出嶄新的人生。

圖左 :家醫科陳振芳醫師(左一)也是北區人醫會醫師,多年來參與義診,非常了解傷友,他認為傷友初期最需要的是心靈陪伴,只要心裡跨過去,其他的就迎刃而解。[攝影者:盧碧芳]
圖右 :藥師陳有德(左二)帶著二個中醫科醫生兒子陳酉中(左一)、陳超元(左三)及身為護理師的二媳婦(右一)和孫女(右二),以及孫子讀中醫系的女朋友(右三),11月12日一行六人同來參與脊髓損傷中心義診。[攝影者:盧碧芳]

圖左 :志工黃綉滿(左)教國小五年級的黃奕晨(中)當小小陪伴志工,奕晨感覺到這些醫生很偉大,他們今天來義診、沒有收費,但他們還是用一樣的標準為這些坐輪椅的叔叔伯伯看診。[攝影者:傅春梅]
圖右 :志工胡秀華(前中)溫柔貼心詢問傷友,看診後還需要給予什麼協助?讓傷友覺得很暖心。[攝影者:盧碧芳]

圖左 :桃園人醫會志工團隊,負責牙醫科設備器械管路的處理,總是在義診前先做好預備工作,結束後又快速的回復,因為多年的經驗,愈做愈好。[攝影者:盧碧芳]
圖右 :志工張素貞(右二)第一次到中心當陪伴志工,對年輕的病患已經不良於行,還努力學習過生活,覺得很感佩,提醒自己努力精進。[攝影者:傅春梅]
圖左 :中醫師陳超元(左一)細心地為脊髓損傷中心林洋彬主任(中)看診,林主任感謝慈濟人醫會多年來為中心學員看診。[攝影者:盧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