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慈濟列車寶塔湧現 做到深夜使命必達

慈濟列車寶塔湧現 做到深夜使命必達

E-mail 列印
2023年證嚴上人授證場次歲末祝福活動,12月25日在桃園靜思堂舉行,今年第三聯區入經藏的法器是慈濟列車,由志工陳寶娟所發想。慈濟列車設計的精神意涵,以竹筒為主軸,匯聚眾人力量,弘法利生。

慈濟列車 承載著四大八法,為慈濟五十八年來走過的足跡,以火車頭燃煤桶做成一個大竹筒,象徵竹筒歲月精神,一座靜思堂從駕駛室緩緩上升,佛光四射,有如靈山法會上寶塔湧現,期許中壢靜思堂明年順利啟建,接引更多人間菩薩。

◎ 手工打造慈濟列車

慈濟列車由志工黃廣源仿臺鐵Q版蒸汽運煤火車,以木工製作而成。從事裝潢業的黃廣源,工藝技術精湛熟練,沒有事先繪圖,依照網路搜尋「臺灣鐵道故事館」的網頁照片,自行研究基本造型和結構,再依比例縮小。

火車頭和靜思堂製作的難度較高也比較費工,他把自己工作室使用的木工器具搬到中壢園區,利用下班時間和週末,大約二週即完成火車頭、車廂和靜思堂雛型,他用專業級的鋸台和線鋸,裁切形狀不論方形、圓弧都很精美,尺寸也非常精準。

二節車廂用六分的木心板釘製而成,外側以薄片貼皮裝飾,底部裝上四個輪子,造型簡單古樸。火車頭結構主要包含駕駛室、燃煤桶和煙囪三個部分,圓形車輪加上傳動軸,意向簡單而有創意。燃煤桶採用環保站回收的紙筒做成,煙囪則用排水管做成。

田仁驤承包油漆工程多年,經驗非常豐富,火車油漆彩繪由他負責。火車頭和車廂面積大,使用噴槍速度比較快,靜思堂模型因為有弧度,先披土再噴漆,讓表面光滑,色澤比較均勻。慢工出細活,經過田仁驤的彩繪,白色車輪加上紅色傳動軸,彷彿火車頭在軌道上轉動了起來。

◎ 寶塔湧現

木工釘製的靜思堂模型,不論是人字形屋頂、象徵佛法僧的脊柱、或是側翼三層樓的迴廊,都做得精緻唯美,和建築師設計的原圖極為相似。閃閃發光的靜思堂,從車頭冉冉上升,有如寶塔湧現虛空中。

車廂兩側貼著慈濟四大志業文宣,車廂上擺滿了事先募集而來的竹筒,竹筒外貼著捐贈者照片,四大志業立桿外面用剖半的竹筒裝飾,竹筒上寫著證嚴上人的新春祝福語:「弘法利生信願行,蔬食共善護大地」。

志工曾素娥說:「我們的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當火車從中央走道啟動的時候,我們的四大志業就會浮上來,象徵慈濟一路走來的足跡。」火車頭和車廂的升降設計,結合許多人的專業和巧思完成,賦予慈濟列車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帶給製作團隊非常大的考驗。

◎ 克服困難使命必達

靜思堂升降設計,原本採用的伸縮推桿速度太快,影視志工陳文宗幫忙找到合適的產品,二十五秒的上升速度剛好,而且可以電動遙控,但是活動前二天,黃廣源發現升降臺有問題,因為靜思堂結構的關係,重心不穩會搖晃,傾斜一邊,後來決定用軌道固定才解決了問題。

在做軌道的過程中,黃廣源也體悟到了一些心得,他說:「軌道不偏不斜,按照一個方向行駛,就像我們做人一樣,有或沒有軌道結果會差很多」。

列車裝置即將完成的最後階段,黃廣源又遇到了最大的困難,靜思堂沒有預留管路,燈條無法安裝上去。他說:「事先沒有想好要如何做,後來要追加燈的部分,變成要外加,無法藏在裡面,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處裡。」他不斷地思索解決方式,正巧陳文宗熟悉機電,在他的協助下,從下午做到深夜十點多, LED線燈及電力才終於安裝、測試完成。

為了讓四大志業的立牌從車廂裡緩緩上升,必須把伸縮桿固定在車廂內,但車廂沒有底盤,志工呂慶燈想盡了辦法,固定片鑽孔、木板裁切,因為不熟悉木工,尺寸無法精確,整個下午在環保站忙進忙出,終於把伸縮推桿鎖在車廂內。接著要把切割好的字樣固定在推桿上,也是費了好一番功夫才完成。

呂慶燈說:「在慈濟什麼都要會,要多學,環保站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想辦法找啊!」他笑稱自己進入慈濟之前,除了吃喝玩樂之外,什麼都不會,進入慈濟後,只要是對的事,現在都學會了。

熟悉繪圖軟體的彭子瑄是陳寶娟的得力助手,舉凡海報設計、竹筒美編、字體裁剪,她都做的得心應手,只要陳寶娟有新的想法,她都能快速地搜尋資料、編輯列印出來,即使一再修改或重做,也都能耐心配合。

慈濟列車在大家集思廣益、通力合作下,終於在歲末祝福經藏演繹時圓滿呈現。

圖左 :慈濟列車由志工黃廣源仿臺鐵Q版蒸汽運煤火車,以木工製作而成。依照網路搜尋臺灣蒸汽運煤火車的網頁照片,自行研究基本造型和結構,再依比例縮小。[攝影者:吳家山]
圖右 :黃廣源把自己工作室使用的木工器具搬到中壢園區,利用下班時間和週末,大約二週即完成火車頭、車廂和靜思堂雛型。[攝影者:丘亭]

圖左 :田仁驤負責火車油漆彩繪,火車頭和車廂面積大,使用噴槍速度比較快,靜思堂模型因為有弧度,先披土再噴漆,讓表面光滑,色澤比較均勻。[攝影者:丘亭]
圖右 :以火車頭燃煤桶做成一個大竹筒,象徵竹筒歲月精神,靜思堂從駕駛室緩緩上升,期許中壢靜思堂明年順利啟建,接引更多人間菩薩。[攝影者:陳文宗]

圖左 :木工釘製的靜思堂模型,不論是人字形屋頂、象徵佛法僧的脊柱、或是側翼三層樓的迴廊,都做得精緻唯美。閃閃發光的靜思堂,從車頭冉冉上升,有如寶塔湧現虛空中。[攝影者:陳秀貴]
圖右 :為了讓四大志業的立牌從車廂裡緩緩上升,必須把伸縮桿固定在車廂內,呂慶燈想盡了辦法,固定片鑽孔、木板裁切,整個下午在環保站忙進忙出。[攝影者:張玉美]

圖左 :呂慶燈費了一番功夫才把切割好的四大志業字樣固定在推桿上,他笑稱自己進入慈濟之前,除了吃喝玩樂之外,什麼都不會,進入慈濟後,只要是對的事,現在都學會了。[攝影者:陳秀貴]
圖右 :影視志工陳文宗熟悉機電,在他的協助下,從下午做到深夜十點多, LED線燈及電力才終於安裝、測試完成。[攝影者:陳秀貴]
圖左 :熟悉繪圖軟體的彭子瑄(左二)是陳寶娟的得力助手,舉凡海報設計、竹筒美編、字體裁剪,她都做的得心應手,只要陳寶娟有新的想法,她都能快速地搜尋資料、編輯列印出來,即使一再修改或重做,也都能耐心配合。[攝影者:陳秀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