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地湧警官 爸爸一句不貪謹記心

地湧警官 爸爸一句不貪謹記心

E-mail 列印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有十個分局,慈濟志工張仁傑任職其中一所分局分局長,「我們這種工作時間壓迫性高,比較容易有霸氣,又很多突發事情,同仁如果沒做好,常不自覺動怒,就會有一股氣想罵人,這時就會想到這句靜思語— 『講求時效的工作,容易養成人的霸氣,這時要反省自己,要鍛鍊到,和氣也能使人做得好。』」

有了上人的法,做事不疾不徐的他,常有人向他說不夠霸氣,「我會笑一笑,也不跟他反駁,因霸氣見仁見智,且罵人後,別人心裡不好受,自己也傷身,雖然看不過去,也就是要用方法來引導。」

從未想過會當官,張仁傑卻意外當了官;從未想到走入慈濟,他卻隨順因緣加入慈警會。當遇煩惱來報到時,他會運用上人的法,去調整工作上以及生活上面臨的種種壓力,並也去影響身邊的同事,勇於任事,審慎執法。

◎意外從警 爸爸一句不貪從未踰矩

長相斯文的張仁傑,一九七0年,出生在臺北縣三峽鎮金敏礦區(現改為新北市三峽區)。家有六個兄弟姊妹,排行第四。爸爸是礦工,媽媽是家庭主婦兼做農事,沒能讀什麼書,識字也不多,但他們勤勞簡樸的性格,卻深深影響著他。

家裡環境不好,從小張仁傑就要幫忙採茶、除草、挖竹筍等農活,「做農事很辛苦,以前較瘦小,做不來山上的農活,國中時,我就想唸師專當老師,因師專公費,可以減輕爸爸、媽媽的負擔,但未能如願。」

國中畢業時,在抉擇讀高中或高職時,關心他的阿嬤帶他到三峽祖師廟拜拜,廟旁有一間算命的店家,阿嬤就帶他去算命。「你這個孫子以後會當官,是有官印的人。」算命先生跟阿嬤說,但他不以為意,壓根也沒放在心上,最終選讀高中。

1989年,十八歲的張仁傑高中畢業,大學重考沒考上師院,卻因同學報考警官學校,他嘗試跟著去報考,意外考取中央警官學校。報到時,爸爸陪他去學校了解環境,並告訴他,「以後從事公職,絕對不能貪,要公私分明。」爸爸輕輕的一句話,他重重聽進去,「到現在我都還謹記在心,不敢逾矩。」

◎向上提升 自我歷練

個性溫和,不善交際的張仁傑,1993年警官學校畢業,原本設定留校擔任助教,從事學術研究,但經長官推薦,甄選到警政署服務。

一年多後,因組織變革,刑事局招考科員,「既然擔任警察,治安又是警察的主要工作,刑事局為治安政策幕僚單位,到那裡可以學比較多。」於是決定報考,也如願錄取, 於1995年年底,派任到刑事局偵查科,因刑事業務常與民眾權益息息相關,涉及法律層面廣,常感法律知識不足,需再精進充實,遂在1997年報考並錄取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班。

1999年畢業後再回到刑事局,他一直抱著挑戰與學習的心,也為了自我提升,陸續通過「警正班」及「分局長班」考試,而取得候用分局長的資格,「沒有設定要做什麼,但只要有機會,就去試看看。考分局長班,考了三次才考上,而當初也沒想到,會挑戰分局長這個危險職務。」

當時小孩還沒出生,他覺得這是上天最好的安排,「在刑事局做十幾年內勤,內勤工作會有倦怠感,會碰到瓶頸,所以我不能一直坐在辦公室,必須走出去第一線看看,究竟中央規劃的治安策略,地方推行狀況究竟如何?有無達到預期成果?」2008年他外派分局長,接受新的挑戰。

◎九二一啟悲心 走進慈濟擴大愛

那時,張仁傑未走入慈濟大門,只記得在1992年,學長贈一本證嚴上人著作—「慈濟心蓮」,「看完這本書,覺得講得很有道理,但看完後就放在書架上面,對慈濟一點也不了解。」

七年後,九二一大地震隔天,他坐火車到刑事局上班,當火車緩緩經過台北松山火車站旁的東星大樓時,「怎會有大樓倒塌,北部不是沒事嗎?」當時他感到很震撼,而因火車誤點,到刑事局上班已經九點多,同事也都在討論這件事。

回溯就讀高中時,張仁傑就有想當義工回饋社會的念頭。如今看到東星大樓倒塌這驚悚一幕,以及南投災情慘重訊息,喚起他的悲憫心,「這麼嚴重,我應該盡一點心力。」剛好他從電視看到慈濟人救災身影,他很感動,就主動去劃撥捐款。兩年後,他終於與慈濟接軌了。

2001年年底,他與太太跟著岳父、岳母,到桃園農工參加社區歲末祝福,見慈濟人點滴付出的真情大愛,做慈濟的心也就在他心底蘊釀。活動結束,他一出來,馬上填寫志工報名表。

很快,慈濟志工盧寶貴與他連絡,開始每月收功德款、拿慈濟月刊與他分享。2004年盧寶貴看他和慈濟很有緣,便邀請他參加培訓。他猶豫一段時間,「我有空去上課嗎?可是現在不做,以後還是會做,那為何不早點做。」他於是排除萬難參加見習志工課,隔年培訓受證,「其間,我是一直跟同事換班去上課。」

受證後,上人給他的法號是「本珦」。他上網查這「珦」字的意義,「還沒琢磨的玉珮,是上人對我的期許,要我繼續修行、繼續磨練的意思。」受證即承擔的開始,有心修行的張仁傑,加入桃園慈少班擔任總務,每月第個二星期天,也會到中山國小做環保,他漸漸跟組內的師兄、師姊熟識,歡喜做慈濟。

◎吃素分局長 病危示現終戒酒

2003年因應SARS疫情,慈濟大力推素。隔年,桃園志工在青溪國小舉辦社區愛灑,張仁傑一有空就會做慈濟,這次他負責接送講師譚艾珍至現場倡導茹素。當時未茹素的他,聽完譚艾珍分享後,也響應齋戒,在齋戒卡上,勾了生生世世茹素。

發願吃素,但駐地餐廳只有中午有素食,晚餐他只能吃鍋邊素。直到2008年3月3日,張仁傑三十八歲那年,派任第一任分局長到新竹縣橫山分局,當天向局長報到時,正好局裡常訓後餐會。局長知道他吃素,就跟大家介紹,「這位是吃素的分局長。」

有了局長的鼓勵,他從那天開始,一直吃素到現在,「吃素是不殺生、慈悲心的培養,個人身心比較自在,精神也會'比較好。」但工作應酬仍需喝點酒,「我不喜歡喝酒,除酒不好喝外,且每喝必吐,但警察工作不參與應酬很難,因吃素,所以限定自己只能喝三杯。」

第三年調到臺東分局後,他因喝點酒,在餐廳吐到賁門撕裂出血住院,一度因失血過多昏迷,緊急急救,進到加護病房,還發病危通知,讓家人和同事非常擔心,幸經治療後康復出院。

分局長常要應酬,不喝酒著實很難,尤其外勤到臺東,但張仁傑歷經這次生死交關,他更堅定己志,「既然受戒就不要喝酒,從此我就再也沒碰過酒。」而這年,桃園列準直轄市,他剛好藉機調回桃園。

◎經藏演繹 傳法報父母恩

回到桃園,他開始接觸經藏演繹,從2013年開始,跟著慈警會的徐國晃師兄,參加〈行願〉演繹。「上人說要行經,行經另一個方式就是透過演繹,去了解經文的含義,落實在生活中。」故只要受邀演繹,他就會把握機緣參加,「有時間就去練習,沒有時間,就在家看影帶,先把經文練習之後,再到現場配合大家一起練習。」

演繹過程,他深知是考驗自己的心志,「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行願,到高雄小巨蛋、中正紀念堂,都必須到松山去練習,所以我要把練習的時間挪出來,利用下班時間搭火車去;當練完後再搭火車回家,當時都快深夜十一點。」

秉持演繹就是要傳法,因他自己也是這樣被感動進來,所以他也希望感動別人進慈濟,把佛法運用在生活中,「只要有演繹的機會,我就會盡量去演繹。」

演繹多場,他體悟最深是2016年在中正紀念堂,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讓我體會到父母對我們的恩重難報,尤其自己當了父母之後,才了解父母對我們的犧牲奉獻和辛勞。」

也就那場演繹後,本孝順的張仁傑為更感念父母恩情,至今仍每週至少三次,利用早上起床後的一點時間,持誦觀世音菩蕯普門品,回向給父母和家人。

◎靜思語品書會 賦予正能量

靜思語,句句淺顯易懂,又能掃除人人心中的無明草,張仁傑非常喜歡,「靜思語對我很有幫助,就想分享給周遭的人,所以會做靜思語卡片,分享給辦公室同仁,記得有次領到獎勵金,心想要回饋,還立刻到臺北靜思書軒,買了靜思小語分享同仁一人一冊。」

透過靜思語,學到做人處事的道理,他最受用的一句靜思語是慈濟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他除自己飲用外,也與同仁分享,有一同事為幫其他同事而受罰,一直耿耿於懷忿忿不平,經他分享這句靜思語後,這位同事才放下不平,並與他成為好友。

佛法就在生活中,因為新冠疫情,張仁傑跟上線上品書會交心潮流,且參加了兩個讀書會,「上人鼓勵我們參加讀書會,進而了解法華經的經文意涵,做為人生指引的方向,我覺得很享受在其中。」

開始品書會,他擔任交通警察大隊大隊長,只有推動單項交通勤業務,還能抽空研讀和參與視訊,但擔任直轄市分局長後他更加繁忙,「必須綜理各項勤業務,加上轄區各界關係的經營,日夜時間都用了也還不夠,因而缺席的機會增多,能夠靜下來的時間不多,但還是會利用零碎時間把心得補上傳群組分享給組內成員。」

參加讀書會會有壓力,但這背後,是含藏他精神食糧的原動力,「也想讓心靜下來,體會經文的意涵,讓我更有智慧處理生活上的一些事情。」

平常會處理一些家庭暴力、輕生等問題,他體悟是他們生活沒重心,讓煩惱累積太多,「修行就是要斷煩惱,沒有佛法,斷煩惱不容易,若煩惱一直累積,就無法放下,會一直往負面的思想去走,就會有憂鬱輕生的念頭。」

◎職場即道場 堅定道心向前行

警察職務常會異動,在每次調派後,慈濟志工陳春美就會打電話關心他,並請當地慈濟人陪伴,「調職至各地,會請當地的師兄姊來與我互動關懷,尤其在台中東勢時,因八八風災推素,我也特別請當地師兄姊來協助廚房阿姨,煮素食給同仁享用。」

回到桃園服務後,加入桃園慈警會,慈警團隊若要到警察單位關懷,他會協助安排不影響勤務運作的時間來與同仁互動,「有次端午節前,我們一去靜思堂綁粽子,隨後就到警察局各單位分送祝福,歲末祝福前也會配合一起邀同仁參加。」

警察局有個吃素的群組,張仁傑在2015年加入這群組,並藉這機會,鼓勵更多人在中午能吃一餐素。過去也會邀師兄、師姊來駐地分享骨髓捐贈等活動,「我是慈警會的成員,有因緣就盡量在駐地,接引有緣同仁深入了解慈濟。」

擔任官職,他深覺自己已不是自己,外出都代表機關,更要縮小自己,「言行舉止,都可能影響警察形象,所以更要謹言慎行,講話要很小心,做事也要很仔細,儘量不要犯錯。」

本身是警察幹部,張仁傑與同仁間有考核上的關係,不宜主動邀約參與慈濟活動,有些同仁並非自願,故只能利用集會時機,以紓壓或預防醫學及推素為主題,邀請慈濟師兄姊來分享,希望讓同仁多了解慈濟、加入慈濟,「曾經請中醫中醫師來幫同仁針灸舒緩不適,也曾安排有酗酒習性的同仁參觀慈濟中壢園區,讓他們明瞭生命的可貴,期望他們能改善不良嗜好。」

個性較內向,不太會說話,加入慈濟後,看到師兄姊侃侃而談參與心得,「我應該可以把自己的感動和大家分享,不管表達的好不好,之後有機會我就會和大家分享,並當作是一種口語練習。」

2018年父親節,慈警會在桃園靜思堂慶祝—「我的爸爸是警察」,他即上臺分享爸爸對他成長與從警的影響,「這年爸爸剛往生不久,也是我對爸爸的一種感恩懷念。」

以慈警會為榮,張仁傑用愛守護治安。未來,他發願仍會緊跟上人腳步,堅定道心,持續修行。

圖左 :2023年張仁傑(左四)新上任分局長,慈警會志工彭惠英(左五),帶領慈警會團隊與組隊志工前去分局恭賀祝福。[攝影者:不詳]
圖右 :2018年七月吉祥月孝親祈福會,慈警會張仁傑(中排二)在台北和平籃球館,參與五場《父母恩重難報經》之〈因緣〉及〈終曲〉演繹。[攝影者:李昭田]

圖左 :2009年為莫拉克颱風八八水災募款,台中東勢警察分局同仁捐出善款幫助更需要人,東勢慈濟人前往代表接受,從參加慈警會張仁傑分局長手中,接受同仁的愛心。[攝影者:傅雪珠]
圖右 :2011年慈濟志工至楊梅分局,舉辦愛灑人間活動,當時擔任副分局長的張仁傑分享茹素心得。[攝影者:羅兆亭]

圖左 :2016年大愛台周年慶,張仁傑參與《勤行頌》演繹。[攝影者:不詳]
圖右 :2018年桃園慈警會「我的爸爸是警察」父親節慶祝活動,張仁傑(左)帶一對兒女上臺分享,慶祝父親節。[攝影者:李昭田]

圖左 :2021年,新型冠疫情持續延燒,警消單位工作量大增,染疫風險也提高,6月29日由桃園慈濟志工代表至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捐贈8箱淨斯本草飲濃縮液,轉發給各分局及保安警察、刑事警察局。當時擔任保安大隊隊長張仁傑(左),以本草飲代替茶,為同事服務。[攝影者:李明霂]
圖右 :端午節前,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公關室秘書蔡俊輝(右),代表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感謝桃園區慈濟志工送來溫暖的關懷。當時擔任交通大隊隊長張仁傑(左二)從旁協助幫忙。[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左 :2021年張仁傑(左二)擔任保安隊大隊長,感恩慈警會提供本草飲給員警人員。[攝影者: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