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桃園慈警會推手 陳春美對的事做就對了

桃園慈警會推手 陳春美對的事做就對了

E-mail 列印
證嚴上人於1994成立「慈濟警察消防暨眷屬聯誼會」(簡稱慈警會),至今已邁入第三十年。誰也沒有料到「慈警會」在慈濟的歷史長流中,竟然扮演了多次關鍵角色。隨順著時間的推移,「慈警會」志工陳春美,一一回溯 桃園歷年來之重大故事。

◎螺絲釘少了 勤務車幫忙配送

今年已經七十七歲的陳春美,眼神依然清澈,而且精神矍鑠,沒有一絲老態。「921的時候,慈警會也是做了很多事情。因為是臺灣第一次重大的災害,造成眾多人命、財產還有房屋損害,所以世界各國都從海外寄了帳篷、睡袋進來。」但是進來的物資,有的有寫收件人,像劉德華,指定寄給慈濟,有的卻沒有註明。且當時海外物資進來的時間,多半是晚上九點到十點,所以她必須在辦公室守候,等候通知提領東西。

「機場航空站規定白天大卡車不能進來,要等到晚上才可以進到機場。有一次大約在九點裝好了帳篷,還有睡袋要送到災區的卡車已經出發。華航臨時通知我:『師姊很不好意思,你們的螺絲釘都沒有載到。』我說:『天哪!有帳篷沒有螺絲釘,不是變成沒有用嗎?好,你等我』。我就聯絡卡車司機說:『你們到哪裡了?』他說:『已經過楊梅收費站了。』我說:『那怎麼辦?是不是請你停在路邊,在路邊等我?因為螺絲釘忘了上車。』」

陳春美當下急call慈警會當時服務於航警局保安隊的會員林志賢先生,請他駕駛勤務車,開啟警鈴,行走路肩,載著她及螺絲釘,趕到楊梅收費站的路邊,轉交給貨運車司機。「他才可以順利送到臺中,給災民需要的東西,這是很驚險的一部分。」

再來陸陸續續,有很多無收件人的帳篷,每次進到機場,航空公司就打電話給陳春美:「春美!妳趕快來領,這邊又很多了,妳趕快找車子來領。」「就是這樣子,都是慈警會的師兄來載,或者是警車幫我們載。」回想起921地震時運送物資的情形,陳春美對慈警會的師兄,豎起大大的拇指。

◎機場空難 率先抵達現場

1998年2月16日,華航空難發生當下,現場瀰漫血腥味,更因消防泡沫滅火,地面上踩到的,難以分辨是馬路還是屍塊,當時動用了上千名警消與軍力救災。「他們去的時候就是踩到那些東西,且都黏在雨鞋底下。回到辦公室之前,在水龍頭底下清洗的時候,還是有碎掉的屍塊掉落,令他們感到害怕。對每個警察我就會這樣子(輕拍後背),但是不能擁抱,就這樣子拍一拍。」說到那驚悚的一夜,陳春美流露出不捨的神情。

後來慈警會送來上人的《靜思語》、福慧紅包,向這些警消致敬,並跟他們談心,安他們的心。

陳春美記得當時有一位道教的仙姑,到她的辦公室說:「師姊,我看到很多陰的跟在妳後面。」她隨即帥氣地回答說:「是喔!他們跟著我沒有關係,我會帶他們去做善事,我會帶他們去做慈濟,我不會害怕!」「妳不用幫我收驚,我不怕啦,不要緊,妳若要收驚的話就順便幫他們收,他們或許會害怕,我不怕。」陳春美正信及正念,遇境發揮智慧應對。

當遇到新航事件時,某位師兄打電話給她:「妳趕快,機場發生事情妳知道嗎?」「我稍微看到電視」「趕快去,慈濟人進不去了」,對話短暫且急促。陳春美回想起2000年10月31號當天,象神颱風來襲,「那天雨勢跟風勢之大,我們一時要去機場真的迷路。本來到那邊差不多20分鐘,那位師兄載我開了將近40分鐘才到,就是找不到路,因為風雨大到看不到路標。」

還好有陳春美引導,從郵局旁往機場航郵的路進入,後來被航警擋下。「我就開窗說:『隊長是我』,他說『喔,春美姊好,是慈警會吧!』,他就讓我們進去,並帶我們找到航空站主任魏勝之。」

「主任,我們『慈警會』來了,還有慈濟人也會進來,我們可以幫忙做什麼事?」當時新航那架飛機火還在燒,一下車,大家穿在身上的簡便雨衣,便被風雨無情地掀起,穿都穿不住。陳春美及志工淋著雨在魏勝之的同意下,到過境旅館方向的國內停機場,開始整理、清掃停放大體的地板。

沒有多久,軍人就陸續將大體一具一具抬入,空氣中瀰漫著燒焦的氣味,陳春美心中充滿不捨,卻不感到害怕。看到一具具的大體,可以知道他在倉皇逃生的時候,是邁步的姿態,大體就呈現出走路的姿態。當時手如何擺動,大體的手就是這樣子呈現,「我們都小心翼翼地把大體抬下來,擺放整齊,不能破壞也不能折損。」

剛開始抬近來的大體,沒有使用屍袋包裹,外觀看起來都是烏黑的。軍人將他們一具一具整齊排列,放在鋪好的塑膠布上,再用白布覆蓋,後來才有裝入屍袋的。

感受到值勤軍人的惶惶不安,神情緊繃,陳春美在現場馬上安撫軍人說:「你不用怕,我會幫你把他抬下來。你要知道,上人告訴我們,我們是來幫忙他,我們不是來害他。我們是在做好事,我們要讓他能夠回歸他原來想去的地方,所以不用怕。來!我們口中來幫他念佛,來祝福他。」機場發生很多事,她要退休時,於檔案室整理檔案,看到許多旅客因無常往生案例,讓她體悟到人生無常,要好好把握時間,把握因緣做慈濟事。

◎救命的N95口罩 慈警會協助通關

二十年前,台北市立和平醫院院內出現SARS群聚感染,因而被迫封院十四天,上千名醫護人員和病患,強制集中隔離。最後造成57名醫護人員、97位民眾染疫,共計30人死亡,還有一位選擇在院內自殺。

回憶起2003年 SARS爆發時,N95口罩、防護衣等,是當時國內醫護人員熱切期盼的救命符,陳春美說到當時的困境:「那時候我在航警局,並不是做什麼事都行得通。」。

N95口罩進來的時間大部分在晚上,「有一天接到任務,需要協助提領N95口罩,因為被扣關領不出來。原因是當時的N95口罩屬於醫療用品,只有教學醫院才可以申請進口。而慈濟那時候還不是教學醫院,不能申請進口,所以被海關扣住了。」

心急如焚的陳春美當下向海關交涉,「我們可以繳稅嗎?」海關人員說:「礙於規定要扣關的物件,要先退回原地,不可以帶出來也不能繳稅。」結果陳春美發現警察張欽達(航警局安檢六組)當時正好值班,轉而向張欽達求助:「我要領N95口罩送和平醫院救人,海關不讓我領。」「他馬上陪我去找海關:『為什麼不讓人家繳稅也不讓人家領?』海關就跟他解釋,他說:『那我付錢,我身上有錢先繳,先讓它送出去救人。』這次有驚無險,以一般口罩的稅率通關,順利將N95口罩領出送至和平醫院。」

翻找手中的陳年資料,陳春美找出那張斑駁的稅單,及記錄的數字:「我怕忘記。因為他付了2萬多(稅金),我要還給他,他不要啊!他說他要捐出來。在這裡,張欽達他幫忙繳稅23000多,我都留著,因為這些東西不能丟。」

「第二次幫我們的是劉印宮,現在是桃園市警察局副局長,幫我們協調領出被海關扣關的N95口罩。」秀出當年往來的公文,陳春美舒了一口氣說:「經過多次協調,公文也一改再改。改到後來我們就能利用公文通關,順利進口口罩、防護衣等醫療用品。」

慈警會在當時協助將N95口罩、防護衣等醫療用品,以公文形式快速通關的作法,無形中拯救並保護了許多醫護人員及民眾的生命。

◎福慧收音機 安撫氣爆受災戶

2014年7月31日高雄發生氣爆事件。

「氣爆發生之後,當地受災戶都感到很害怕,睡也睡不好。8月20號,宗教處祖淞師兄找到我,詢問我要贈送受災戶的『福慧收音機』在大陸廣東(深圳),我們要申請什麼樣的程序,才可以當天收到。」陳春美在下午3點半接到電話,被告知5點半有飛機要飛,馬上送到臺灣,可不可以一起隨班機進來?

她隨即打電話到海關處詢問。「海關說:『嗯,有點不可能』,我說:『如果我們報關呢?是要送給高雄氣爆災民的,就報關收費可以嗎?』他說:『不可行,因為有插頭是電器用品,需要申請報關才可以放行,還要經過經濟部電訊所檢驗通過,大概要3天才能領出。』」

陳春美心中吶喊:「天吶!上人明天要發放,怎麼可能等3天呢?」「我說:『那有什麼樣的合法管道可以放行?可不可以比照N95口罩的方式,先讓我出關,這個是要給高雄氣爆災民壓驚用的,後補文件給你。』他就考慮,我說:『沒關係,我不會害你,因為我們有經驗了,到時候我就傳遞公文,以及每一個災民的簽收單給你』後來他說:『OK!』」。之後的簽收單幾經協調,由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及當地的里鄰長代為簽收,隨公文交付海關。

那天不只那班飛機,陸陸續續接了三次,福慧收音機的緊急任務最終順利完成,成功地送到每位災民手上。

◎安一線員警的心 贈送防疫草藥飲

2021年5月19日起,全國covid-19疫情升溫,十天內三級跳,升至第3級警戒。花蓮慈濟醫院研發團隊研製「本草飲」系列產品,能提升免疫力,讓擔任第一線工作的人員,有較佳的防護力,在值勤時能較為安心。

陳春美心繫一線警察人員的安危,「防疫茶是我發起的,那時候有許多人確診,航警局也不例外。所以我打電話給航警局的主任秘書,我說我來想辦法,慈濟有研發『本草飲茶包』還有『本草飲濃縮液』,這個東西我們可以提供,請警察喝。」後來由慈濟基金會(26,340包)及慈警會(11,796包),陸續提供本草飲茶包,還有本草飲濃縮液給各警政單位。

◎機場櫃檯通融 等待救命骨髓

骨髓資料的建檔、配對,本就如同大海撈針一般,更何況已經配對成功,經過層層努力所抽出的幹細胞,豈可因運送過程的延誤而功虧一簣?抽出的骨髓只能保存二十四小時,所以送髓的交通安排,是一項不可疏忽的環節,但是無論事前安排得如何周密,還是抵不過無常的發生。

1998年11月29日花蓮機場因豪雨關閉,飛機全部停飛。這個通知使得正提著骨髓準備出門的李政道(慈濟骨髓捐贈中心主任)當場愣住了。隨即與骨隨中心聯絡,緊急變更行程:一、趕搭十點零八分莒光號;二、聯絡莊文堅師兄與翁千惠師姊,安排最快速的交通工具趕往中正機場;三、改訂中正機場至香港下一班機位。

無奈列車因羅東站錯車,延誤了三十二分鐘。最後終於在兩點三十五分到站,莊文堅師兄接力拉著李政道博士,往樓上出口奔去。此時一輛上頭裝有緊急警報器的車子已在門口等候,待人坐定後,車子鳴起警笛,直奔高速公路。

未料十分鐘後,高速公路在五股交流道嚴重塞車,長長的車龍使警車不得不將車子駛往路肩,飛也似地超過一部部車龍。可怕的塞車情況,如果沒有警車相助,後果不堪設想。李政道博士也在警車上,緊急聯絡在航警局上班的陳春美,幫忙協調航空公司可否等待。

最後警車在三點十五分抵達中正機場,此時距離班機起飛,僅剩十五分鐘。回想起這件送髓時發生的多起狀況,陳春美說話的聲調不覺地提高半度:「骨髓到松山,預定要搭3點半的飛機。這個時間在塞車,會來不及。」原本一開始是由陳春美跟副局長調車,但是考慮到從桃園派車到松山,時間會延誤,所以最後由莊文堅師兄請當時民航管制中心黃柏霖派車,接送李政道博士帶著骨髓直奔機場。

陳春美憂心警車即使行走路肩也可能來不及,「所以我跟另一位慈警會會員,一人在櫃檯,一人電話聯絡:『哦,骨髓到哪裡?已經過林口了。快到了,不能關艙,馬上到站!』結果3點15分趕到」。到了以後,陳春美就帶著李政道博士及那袋救命的骨髓,直奔登機口。

這次的骨髓,從早上九點半交到李政道博士的手上,抵達杭州機場時已是晚間八點零五分。最後有驚無險,讓在杭州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待骨髓的病患,順利完成移植手術。

2001年4月9日當天,承擔送髓任務的林陞顯與陳義明,從花蓮慈濟醫院李政道博士手中接過骨髓後,預備搭乘十點二十分的飛機往桃園中正機場,然後轉搭下午一點三十五分前往香港,再接六點十分西南航空往成都;若一切順利,應可在晚上九點即刻進行移植手術。

但是當他們來到花蓮機場時,空蕩蕩的停機坪看不見飛機蹤影。因為當時花蓮上空濃霧籠罩,能見度低,突如其來的惡劣天候,導致機場關閉,沒有任何飛機可以起降。這下子,該如何離開花蓮呢?

「這次也是一樣的情形,不能直接趕上飛機,結果我想辦法,找到花蓮航警所鄭所長,他是我的會員,請他幫我們協調空中警察隊。後來空中警察隊答應用直昇機,從花蓮載送髓的師兄過來桃園機場。那時候我先生還在塔臺上班,請他幫我們看螢幕,『我們的飛機到哪裡了?』

他說:『沒有看到』,我說:『天哪!氣候這麼不好,看不到怎麼辦呢?』結果他們已經到了,不是停在客機部分,而是停到貨運站。後來他們就找救護車載過來,我接到骨髓以後,也是直接衝到登機門,讓他們上去,有許多次。」

陳春美如數家珍地繼續說:「最近有幾次是何佳奮師兄幫我,他是航警局的警察,也是慈誠隊隊員。因為我已經退休,就請何佳奮幫我。花蓮來的骨髓,要在機場交接,還要有見證人。何佳奮帶他去公關休息室,在那裡辦理骨髓交接、簽字,還有帶他到登機門,讓他順利地搭飛機,所以警察幫我們骨髓很多。」

◎史上首例 包機取髓

2020年covid-19疫情在全球升溫,臺灣與新加坡分別自三月十九日與三月廿三日起,實施邊境管制措施,未經特別許可者一律限制入境。不管是臺灣送髓或是新加坡取髓,人員都得在抵達與回程隔離十四天。兩國的邊境管制,恰巧在病人等待移植的關鍵時刻,硬生生地阻斷了原訂捐贈與取髓的行程。

捐贈者捐贈前準備,與病人移植前的所有治療,全部喊停,急壞了等待中的病人家屬與移植醫院。而邊境管制後,航班不是減班就是停航,因而促成了新加坡受贈者以包機取髓的決定。

「尤其3年前我們因為疫情鎖國,人家進不來,我們也出不去。可是骨髓已經配對成功了,新加坡那邊最後決定自己包機。包機來了也沒辦法出來啊,那怎麼辦?」

「2020年4月底我們協調花蓮航空站、花蓮航警局、花蓮關稅局、花蓮的移民署、花蓮的軍機場,協調了5個單位,才讓我們在機邊交貨。」包機取髓的任務能順利進行,要感恩花蓮航空站考量避風躲雨的需要,安排在接近五號停機坪的四號空橋下方,並貼心準備長桌,讓新加坡機組人員以不入境,雙方遠距離完成交接。

「機邊交貨,怎麼交呢?我這邊都還有影片。比如你從飛機下來,你只能站在機門口,不能進來,移民署及警察人員,引領他到四號空橋下方。交接時我們這邊退後,就是中間一張桌子,我們把骨髓先放在這邊,然後送髓的人往後退。你(接髓者)看一下,有的話,旁邊有文件,你簽字簽好了,骨髓不能動哦,退回去。我們再上去看你的簽字都OK了,我們退回來,你再把骨髓帶走。」陳春美描述當時交接的步驟。

這次共有十幾人至現場交接,全部都身穿防護衣,「骨髓安全地送到新加坡以後,我們不發表新聞。等一個月以後,她骨髓再生了,5月份才發表新聞。」這場史無前例的包機取髓過程,陳春美雖然簡短地說明,但是這後面是經由許多單位及人員,幾經溝通、協調,甚至還到現場模擬下促成的。

「說實在的,上人一直強調『救人一命,無損己身』,為了救一條生命,還有為了上人,可以這樣子講。」陳春美道出為何要用盡方法,將骨髓送出。

「那時候我要突破這個事情,我曾經跟副局長借證,因為機場一定要通行證。副局長問我一句話,他說:『你們上人這個智慧,不曉得是怎麼樣的智慧,我不懂你們為什麼要救這個人?這個人救了以後,他是好人,那我們拍拍手。真的救了人,一個人的命……』」陳春美不等副局長說完,馬上搶話:「不只一個人的命,我們救了很多家庭!」

「副局長接著又說:『如果這個人做壞事呢,你們是不是變成做惡?』我說:『不是這樣子的,上人告訴我們尊重生命,每一個好人、壞人都是一條生命,那他學壞,他接觸到不好的社會,接觸到不好的人,這是他的上輩子所做的惡業,因果自負。』」陳春美記得當時是這樣理直氣和地與副局長對話。

「那時候也是有瓶頸,雖然我去華航櫃台協調,骨髓還沒到請不要關艙,我跟他保證3點15分一定到,3點半可以準時起飛。」「一部300多個人的飛機等你一個人、一袋血,這是尊重生命,我們要感恩華航,救人一命,無損己身。」

無數次的緊急任務,像極了變化球,陳春美這位打擊者,不畏艱辛,愈戰愈勇。「我的壓力是我可不可以把這個事情辦好?會不會害到對方?也怕人家投訴。」即便要承擔許多壓力,面對眾多考驗,陳春美始終秉持一個信念「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圖左 :慈警會志工何佳奮(左一)從轉盤上,將一箱箱「福慧收音機」搬至行李車。[攝影者:不詳]
圖右 :新冠疫情期間,慈濟基金會及慈警會,陸續提供「本草飲茶包」、「本草飲濃縮液」給各警政單位。[攝影者:不詳]

圖左 :2020年8月8日,救人的骨髓在桃園機場交接簽字,隨即送往大陸。[攝影者:何佳奮]
圖右 :2001年4月9日當天,承擔送髓任務的林陞顯與陳義明,從花蓮慈濟醫院李政道博士手中接過骨髓。晚間抵達成都,在機場與華西醫大和受髓者家屬交接骨髓。[攝影者:不詳]

圖左 :2020年4月底的新加坡包機取髓,臺灣方面共十幾人至現場交接,全程穿戴口罩及防護衣。[攝影者:不詳]
圖右 :新加坡接髓者在移民署人員及警察引領下,走向花蓮機場四號空橋下方交接處。[攝影者:劉蓁蓁]

圖左 :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將骨髓放置在花蓮航空站準備的長桌上,隨即退回原點,待取髓人員前來交接。[攝影者:劉蓁蓁]
圖右 :包機取髓人員飛抵新加坡機場。[攝影者: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