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帶教育秘笈 到桃園靜思堂傳授與交流

帶教育秘笈 到桃園靜思堂傳授與交流

E-mail 列印
慈濟社區例行班級輔導員研習課程2024年於4月20日在桃園靜思堂舉行,共有來自北區、桃園、新竹的一百五十七位學員,以及七十四位來自高雄、新竹講師團隊及桃園區工作人員參與。

因為疫情停辦,研習已闊別三 年,此次課程主軸是讓例行班級增加能量。上午課程有「高雄兒童親子班『課程設計和班級經營』」、「彰化慈少班『如何結合各方資源,帶孩子做志工』」、「永和大愛媽媽『培育增能,展現自信』」。下午則有搖滾原創辦人林宗憲老師分享「透過故事力 讓我們更靠近」。

早上三種課程同時進行,第一階段學員們先依照屬性上課,第二階段課與第一階段相同,學員則可自由選課,課務長黃瑞美表示:「聽不同團隊、不同班級的分享,是非常好的課程安排。若將整個活動內涵運用在班級,可以帶動學員蓬勃發展。」

◎樂於嘗試、勇於改變

「樂於嘗試、勇於改變」增強課外軟實力,是高雄親子班合唱團團長陳素娥承擔經營三十二年的理念。課程規劃不給太多框架,由於不設限,讓大家盡情發揮良能,造就兒童班特色多元的小志工,因此有了很多創意的分享。幾位講師輪番上陣,感受到團隊竭盡所能地傾囊相授。

豐富且有趣的課程架構,讓學員對每次的活動日充滿期待;善用正向獎勵機制,養成孩子的好習慣。培育家長成為團隊夥伴,將佛法故事轉化成孩子能理解的內容;體適能結合趣味遊戲,讓孩子在動態課程中快樂學習……還有許多課程設計巧思與大家分享。

◎跟著慈少笑臉仔做慈濟

「處於國中高中階段的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看起來酷酷的很不容易親近的樣子,如何讓慈少班的孩子成為人見人愛且笑瞇瞇的『笑臉仔』,是彰化慈少班的目標。」笑臉迎人且有著爽朗笑聲的陳綉蘭老師分享。

彰化慈少班邁入第二十二年,發現活動的吸引力較高,於是轉變課程型態,今年九次的活動幾乎都去機構參訪與服務,親自帶著孩子去做志工。到老人養護中心關懷老人、醫院愛灑、給病人奉茶、關懷植物人、到大甲媽祖繞境現場宣導環保、骨髓捐贈、與家扶中心孩子一起互動、淨灘、去社區挨家挨戶邀約參加慈濟活動,雖然有慘被拒絕的,但也因此讓孩子提早學習如何面對挫折。

另外為吸引孩子學裁縫、做球苔、串手環、手作筷子,十八般武藝都要學習,其中一次去精神療養院教導住民做串珠手環,意外地讓他們很有成就感,引起了很大的迴響。

充滿熱情且熱愛運動皮膚黝黑的陳建仲老師,分享十三年的淨灘活動,重點在「社會參與」。教育功能團隊整合,兒童班、慈少班、慈藍成員大家一起來淨灘,同時達到招生目的。老師特別提醒,淨灘活動要預留時間宣導如何分類,讓孩子省思「不只要『撿』更要『減』,隨身五寶不離手」清淨在源頭。

跟著人醫至社區義診,讓慈少班擔任「一日孫子」去關懷獨居或行動不便的長者們,過程中孩子們體會用生命感動生命,省思生命的價值。許君玉老師分享,用心陪伴付出無所求,相信「社會多一個好人就是少一個壞人;多一個慈濟家庭就少一個問題家庭」,秉持用愛用心來教導孩子。

◎大愛媽媽培育增能 展現自信

各區的大愛媽媽齊聚一堂學習精進,期能培育增能為進校園累積能量。來自永和大愛媽媽團隊的志工鄧金枝、黃翌涓,在校園愛灑已有二十多年經驗。

鄧金枝師姊教案演示繪本「圖書館老鼠」,說演故事流暢吸睛,讓在場的學員們進入故事中小老鼠山姆的生活,專注的聆聽及互動。之後提問,引導大家思考,從繪本當中了解到原來閱讀、寫作可以是我們每一個人生活中的一部份,從故事中鼓勵孩子們多閱讀多嚐試,發揮想像力,創作屬於自己的小書。

講師還分享如何規劃課程,以大愛引航、菩提種子及108課綱為主軸,配合入校園說故事安排,完整的說明整學期課程規劃的步驟及重點,架構豐富且創意無限,可謂「用心就是專業」。

◎不同屬性 各有心得

高雄親子班合唱團以唱歌為「方便」法,接引親近慈善的孩子認識慈濟、影響家長,最後成為「慈濟家庭」。三峽王秋淑覺得這樣「深耕」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團長做為團隊的伯樂,相信團員、志工、家長讓他們輪流承擔、發展所能,大家一起做事,邊做邊學習。這樣的「放手、放心」是班主任需要學習的。

彰化團隊,是以善、以愛照亮自己,再延續社區及發展到國家、社會層面。讓新竹慈少班葉秀卿印象最深刻是─淨灘環保,從己身做起來帶動著孩子。也從「環保檢點表」檢討家中環保如何更澈底。於關懷大環境,同時「減塑」,還要減掉很多不需要的東西。為因應慈少班少子化,集合兒童班、慈青,甚至社會人士成為一大團體,以專業來帶動,並擴展互助、團結、合作,這些很受用。

中壢愛媽張慈芬認同永和愛媽團隊分享:「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永遠都在施工中」允許隨時做調整,更可以面對挑戰。而高雄合唱團分享,感受到團結力量大,效果永遠都勝過單打獨鬥。團隊要養成「閱讀習慣」從而吸收新知,才能善於發現、想到,然後改變付出行動。

強調品格力等於學習力,更是孩子的護身符……在在都是優質的「班級經營及課程設計」。所以不管是高雄合唱團、永和愛媽們的理念與實務,都提點「我們可以去做些調整」。

◎故事力 帶給大家向上的力量

午後是搖滾爺奶創辦人林宗憲老師的「透過故事力讓我更靠近」課程,老師從事說故事領域工作已十年,從戲劇系跨領域到藝術教育,深耕正向心理學。用繪本故事,讓每個人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老師生動活潑的運用身體渲染、帶著自身的歷練、融入故事的說故事技巧示範,從繪本中帶出正念的價值,帶給大家向上提升的力量與能量。

「不期不待沒有傷害,好的不好的都是自己的,所以要學會接受。」課程內容,「給予想關懷的對象,他需要的愛就夠了。陪伴他人,不需要給他建議,學習回應『我聽到了』」讓孩子不要敗在情緒問題上,遇到挫折也就不會很快就放棄。學會正念,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與自己情緒共存,我們就有能力自動導航到對的方向上。

運用繪本故事,讓每個人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每個人都喜歡聽故事,在說故事的過程當中,覺察、思考繪本中要傳遞的正念價值。老師充滿魅力,互動間快速精準的扣緊學員反應,說學逗唱、唱作俱佳、生動詼諧,整個課堂間笑聲不斷,內容精彩豐富又毫無冷場。

◎正念 面對挫折轉個彎

學員賴郁婷,來自板橋慈少班,本身是國小老師,在學校也會用繪本傳遞理念給學生。課程中講的繪本,最喜歡的是《花菩薩》,但跟宗憲老師的詮釋不一樣:「覺得石縫裂縫就是生命中會有很多的挫折,可是那些挫折會成為養分,很喜歡一句話是:『生命裡的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覺得華人的世界是很壓抑的,在慈濟也是感受到,大家很努力想要表現出正向的一面,會隱藏自己一些不好的情緒,所以大家要學習,能夠適當的表達自己,但又不去傷害別人,也一直努力想要教小孩這件事情。

感受現在少子化,家庭可能只有一、兩個小孩,大家都會很愛護孩子,所以他們受挫折的能力確實比較低,就老師的立場,很希望讓他們去學習怎麼樣去面對挫折。

同樣來自板橋的林彥廷,以前陪伴慈青都會急著想要幫他們把困難排除,陷入:「我能夠怎麼幫你?我能夠怎麼解決你現在的問題?」從《黑熊愛讀書》繪本,了解到其實可以跳開來,也幫助別人跳開來,大家就不會一直陷在情緒裡面。往後回應孩子們的情緒或感受時,學到會比較謹慎,避免在溝通上面犯錯誤,以免錯失接引他們的機會。

新竹學員黃敏祥透過繪本故事課程,瞭解「正念」所在。有差異的解讀,如老師強調「答案沒有對錯,只是個人角度不同而已」。

◎期許接引菩薩 顧好因緣

課程尾聲,遠在花蓮精舍師父透過連線給予學員們祝福。德本師父提到,社區親子班很多家長願意陪著孩子們一起來學習,要善用這些家長的力量,不僅在家引導孩子,到親子成長班裡面也能變成我們的助力,如何在無形當中感化他們,讓他們也願意一起走上菩薩道,願意為孩子的成長多付出,不是只有對自己的孩子,而能夠把愛更加的擴展出去,變成一份大愛。

教聯會歌:「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而說法……」證嚴上人以《法華經》(法師品)裡的菩薩四法,期勉教師聯誼會的老師們春風化雨、自利利他。希望成為我們人生很重要的指標,讓慈悲為室,我們的心就這麼慈悲,你的慈悲不是只有對孩子,是要對周遭的人也有那一份的慈悲的心。

德佩師父對來自各地的講師與學員、以及線上花東區學員們所感動,大家為了下一代教學相長,互動學習而成長。經歷了0403地震,大家能平安上課,真是有做來囤,結好緣,周邊都有貴人,災難降到最小。過一陣子,交通順暢,大家都很安穩,期待大家回花蓮走走。更提到大家要幫忙上人承擔,要照顧好我們社區的因緣。

整日課程內涵如此豐富、多元,課務長黃瑞美期許,大家把今天所學的帶回去運用在班級,讓班級課程更吸引人,期使學員得到能量,是所有團隊參與這次研習活動最大的目標與收獲。

圖左 :「樂於嘗試、勇於改變」增強課外軟實力,是高雄親子班合唱團經營三十二年的理念。課程規劃不給太多框架,各個盡情發揮良能,造就兒童班特色多元的小志工,因此有了很多創意的分享。[攝影者:朱蓮影]
圖右 :林宗憲老師「透過故事力讓我更靠近」課程,用繪本故事,讓每個人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老師生動活潑的運用身體渲染、帶著自身的歷練、融入故事的說故事技巧示範,從繪本中帶出正念的價值,帶給大家向上提升的力量與能量。[攝影者:朱蓮影]

圖左 :板橋的林彥廷,從《黑熊愛讀書》繪本,了解到其實可以跳開來,也幫助別人跳開來,大家就不會一直陷在情緒裡面。往後回應孩子們的情緒或感受時,會比較謹慎,避免在溝通上面犯錯誤,以免錯失接引他們的機會。[攝影者:朱蓮影]
圖右 :新竹學員黃敏祥透過繪本故事課程,瞭解「正念」所在。有差異的解讀,如老師強調「答案沒有對錯,只是個人角度不同而已」。[攝影者:朱蓮影]

圖左 :各區的大愛媽媽齊聚一堂學習精進,期能培育增能,為進校園累積能量。來自永和大愛媽媽團隊的鄧金枝師姊、黃翌涓師姊,在校園愛灑已有二十多年經驗。[攝影者:蔡沛昆]
圖右 :課務長黃瑞美表示:「聽不同團隊、不同班級的分享,是非常好的課程安排。若將整個活動內涵運用在班級,可以帶動學員蓬勃發展。」[攝影者:蔡沛昆]

圖左 :充滿熱情且熱愛運動、皮膚黝黑的陳建仲老師分享十三年的淨灘活動重點在「社會參與」。教育功能團隊整合,兒童班、慈少班、慈藍成員大家一起來淨灘,同時達到招生目的。[攝影者:蔡沛昆]
圖右 :「處於國中高中階段的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看起來酷酷的,很不容易親切的樣子,如何讓慈少班的孩子成為人見人愛且笑瞇瞇的『笑臉仔』,是彰化慈少班的目標」笑臉迎人且有著爽朗笑聲的陳綉蘭老師分享。[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左 :學員賴郁婷,來自板橋慈少班,本身是國小老師,覺得華人的世界是很壓抑的,在慈濟也是感受到,大家很努力想要表現出正向的一面,會隱藏自己一些不好的情緒,所以大家要學習,能夠適當的表達自己,但又不去傷害別人,也一直努力想要教小孩這件事情。[攝影者:郭林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