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桃園新芽學習同理心

桃園新芽學習同理心

E-mail 列印
桃園區為關懷家庭學子舉辦課業輔導的新芽課輔班,邁入第十四個年頭,4月14日於桃園靜思堂上課,有十六位學員與二十多位老師、慈濟志工參與。

◎同理特殊生 設身處地予協助

早上有國、英、數課程,下午則是 人文教育課程。午後國高中組帶班的李幸華老師,本次目標是帶靜思語,要設定情境給學員,本身是特教老師,所以就問學員在學校有沒有遇過特殊生,結果學員裡也有特殊生,老師覺得有些意外,但感恩學員們願意分享自己的身份給大家知道。

李幸華老師覺得這個課程,可以兩種不同的角度來上課,一個是去認識其他不同類型的障礙,因為今天想先帶大家認識聽障,過動、注意力不足的,討論很熱烈,但時間不夠一一討論十三種特殊生。

第二個角度是要怎麼對待特殊生?自己對特殊生的態度是什麼?許多人都不知道,資優生也是特殊生,學習特別好,所以也是特殊生。因此特殊生也不一定是一個負面的,就是很多不同的類型,這節課要認識不同的特質,學習怎麼跟他們相處,或者是要怎麼給他們協助。

譬如協助聽障具體的方法是:「講話面對面,嘴巴要露出來,可以讀唇,然後輔助語境,或者是也不用特別講話大聲,主要放慢……讓他們知道以後不管你是在校內,或者是畢業之後工作,知道這些身心障礙的人要怎麼跟他們相處。」

課程間播放影片,有提到霸凌的情節,讓一位學員覺得很難過,原來過去自身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他分享創傷經驗。李幸華老師覺得:「因為他講出來有兩個好處,一個是說出來,表示自己又過了那個坎,所以才願意跟別人分享,至少接受過自己這段創傷經驗。再來還有一個,對於其他同學,他不是特殊生,他很難去設身處地的替別人著想,或者是去體驗這些,但是對他們來講聽別人的分享,是另類的同理心學習。」

李老師分享靜思語「理直要氣和」,來練習消化掉情緒及教會學員保護自己,也尊重別人。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修養不夠!」有學員選這句靜思語分享的理由是,看到別人成績好的時候,會起嫉妒心,看到自己不如人的時候,就會覺得很討厭。老師希望學員可以度過這樣心理層面,不要一直跟別人比、跟別人競爭,希望學生要自己跟自己比。

教學第五年,老師說不怕特教生,因為是自己一直有心要幫助的學生,但老師們比較害怕的是不受教、一直挑戰老師權威的學生,覺得現在就要好好教,不然就會對不起學生們之後的高中老師。

◎新芽萌芽 老師志工教學陪伴齊用心

新芽課輔班還有一位黃湘婷老師以前也是慈青,目前在幼兒園工作,在新芽有五、六年的時間,負責國小課輔以及行政工作,這幾年看到小朋友受到慈濟的薰陶,慢慢的成長,覺得是老師們的最大動力。

去年九月的時候,她和一些學弟、學妹們聊到,想一起培訓做委員,心裡發願,今年要完成。在一月份有機會回花蓮上課,就覺得不捨上人,真的要盡快培訓。自己在教育團隊感受到有很多教育愛,從培訓課程聽到國際賑災與大體捐贈感受很深,慈濟裡真的有更多更廣泛的愛,祝福自己有更多大愛。

許多老師雖然只在慈濟新芽課輔承擔志工,但也投入好多年,早上教國文的楊妙燕老師與教數學的先生退休了,一起來承擔課輔。擔任工程師的陳冠宏來教英文。英文老師們在下課後固定一起做教學討論,數學老師們常提早來,讓學員們有更多時間問問題,教到學員們沒問題才下課……只要學員有心學習,老師們與慈濟志工,無不用心以大愛來投入教學與陪伴。

圖左 :擔任工程師的陳冠宏來教英文(中間)。英文老師們在下課後固定一起做教學討論。[攝影者:廖漢清]
圖右 :黃湘婷今年在一月份有機會回花蓮上課,覺得不捨上人,發願要盡快培訓。在教育團隊覺得有很多教育愛,開始從培訓課程聽到國際賑災與大體捐贈感受很深,慈濟裡真的有更多更廣泛的愛,自己祝福自己有更多大愛。[攝影者:廖漢清]

圖左 :許多老師雖然只在慈濟新芽課輔承擔志工,但也投入好多年,早上教國文的楊妙燕老師與教數學的先生退休了,一起來承擔課輔。[攝影者:廖漢清]
圖右 :新芽課輔班黃湘婷老師以前是慈青,目前是在幼兒園工作,在新芽有五、六年的時間,負責國小課輔以及行政工作,這幾年看到小朋友受到慈濟的薰陶,慢慢的成長,覺得是老師們的最大動力。[攝影者:廖漢清]

圖左 :國小組參加靜思書軒靜思語繪圖活動,把自己最喜灣的一句靜思語畫出來,就能得到一份小禮物。[攝影者:廖漢清]
圖右 :4月14日於桃園靜思堂上課,有十六位學員與二十多位老師、慈濟志工參與。只要學員有心學習,老師們與慈濟志工,無不用心以大愛來投入教學與陪伴。[攝影者:廖漢清]
圖左 :李幸華老師分享要怎麼對待特殊生?特殊生有很多不同的類型,這節課就是要認識不同的特質,然後學習怎麼跟他們相處,或者是要怎麼給他們協助。要設身處地的替別人著想,去體驗或聽別人的分享,是另類的同理心的學習。[攝影者:廖漢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