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看見新住民姊妹堅韌的力量

看見新住民姊妹堅韌的力量

E-mail 列印
新住民人口據統計已達一百萬,怎麼樣讓異國的新住民融入在地的臺灣,讓臺灣呈現更多元更有生命力的國度,是整個臺灣人民所應共同努力的課題。

慈濟新住民成長班,成立多年,當她們有苦需要傾訴,有困難要求援時, 慈濟就是她們第二個娘家。北區新住民成長班的有些姊妹們,因為切身的感受被關懷,進而培訓受證成為委員,如今她們將家鄉姊妹視如親人般陪伴,讓她們有依靠。
◎互動從對等思維開始

4月27日來自北區的新住民成長班的學員共四十一位,在桃園靜思堂一起共修新住民培力課程「我和異國家庭的相處歷程」。透過諮商四十年的李淑靜老師的教學指導下,學習如何運用同理心與新住民對話、互動,澄清自我助人的價值,進而做到反思與創建更好的自己。

「你從哪裡來?」這是遇見新住民時,簡單自我介紹的一句話,但李淑靜老師卻認為,這句話沒有同理到對方。應該改成「我住桃園,請問你從哪一個國家來?」這就是對等的思維,讓人有受到尊重的感覺。

「因為來自異國文化的差異,即便嫁來臺灣幾十年,仍然認為故鄉好,那是歸屬感,如同我是花蓮人,雖然住在臺北幾十年,還是覺得花蓮好。」李淑靜老師說到此,學員們點頭稱是。

因此老師認為文化的敏感度很重要,與新住民的互動中覺察她的感受,思考這種方式適合她嗎?自然她就不會常常思念母國,比較能融入臺灣的生活中。

◎真誠關心拉回憂鬱的心

學員當中有好幾位都是異國的姊妹,這堂培力課真的是說到她們的心裡面。想起二十四年前嫁來臺灣的無助憂鬱,對比現在的快樂知足,黎氏紅芳分享了她的故事。

她從越南嫁入一個五專(菸、酒……不離)畢業的大家庭,被家人用一種「妳是買回來的眼神」不平等看待,像傭人般做著家事,困在家裡面而憂鬱了起來,她騎車出門,常常不知道要回家。

直到有一天她騎車出去,在路上遇見慈濟師姊跟她說:「紅芳,妳要早點回去,我會擔心妳的安全。」紅芳聽了很感動,「因為這句話感動我,原來還有人需要我。」她的心得到了撫慰,念頭一轉,開啟了她不一樣的人生。

因為加入慈濟大家庭,讓她感受到如家人般的關心和笑容,「妳有吃飽嗎?有穿暖和嗎?」這些話雖然是問候語,卻是出自真誠的關心。之後她學習陪伴異鄉的姊妹,有時候找姊妹們出來聊天,聽她訴苦,開導她。

滿臉笑容的紅芳又說:「我不懂怎麼陪伴?今天來上課,好開心,我學習到好多,要親切、要靠近一點陪伴。」她覺得大家都來自異國,要好好珍惜這份緣,希望每個姊妹都幸福。

◎走入新住民成長班打開心門

淑靜老師提到新住民來到臺灣,面臨個人、氣候、社會、語言、文化風俗的適應很辛苦。如果能帶著他們認識社區的環境如市場,了解臺灣的風俗,用語言慢慢溝通,讓她們慢慢講,而不是幫她講。當她有經濟、親子托育壓力時,協助她尋求社會資源,幫助她,進而讓她漸漸地融入臺灣的生活環境。

學員中板橋區林慮勉聽課後覺得心有戚戚焉,不禁回想她的人生。她來自大陸,以前懷抱著美好家庭的憧憬,但不久發現這些美好都如泡影,每天面對巨大的經濟壓力。

她的先生欠債四百多萬,夫妻吵架無力償還,人生跌倒谷底。當時她已策畫了對先生不好的舉動,林慮勉說:「如果我沒有走入慈濟,那我的家將會是,我在監獄、先生在地獄、孩子在人間煉獄。」

很幸運的是,有一天她的兒子拿了一張新住民成長班招生的簡章給她,她看了一下思考決定加入,她想要扭轉她的人生,讓孩子有個正常的生活環境。於是參加了新住民成長班,學習成長投入付出後,從陪伴姊妹中看見以前的自我封閉,慶幸自己心門打開,不再恨不再怨,如今慮勉在新住民成長班承擔窗口陪伴,一家三口都投入做慈濟。

◎同理平等心對待如同一家人

一個一個新住民姊妹親身經歷成長的故事,一步步走來都是艱辛,陪伴新住民成長的慈濟志工更是讚歎她們的努力。

蘆洲新住民成長班的窗口陳麗珠,表示用同理心、平等心對待姊妹們是最重要的。把她們當成一家人看待,感受到被呵護,她就會更願意進來,之後再啟發她們的慈悲心,進而成為助人者,這就是成長班成立的精神,每當聽到姊妹們分享期待下次的課程,志工們就有往前行的動力。

學員中的褚麗鳳分享到同理心的應用,有時新住民分享受到的委屈,志工們一定要先同理她,然後再教她運用「老二哲學」,即在人際互動中學會配合和圓融,先同理對方,而非僅僅堅持自己的立場。

如同課程中進行「人」的表達,淑靜老師請每一組的學員提出對「人」的解釋、陳述,每個人的觀點不同,從中學習到傾聽、尊重。有趣的是來自大陸的學員陳映雪說出對「人」的解讀和心聲:「『人』」就是人類,做人好累。」現場引起一片共鳴。

八德新住民成長班的隊輔江明賞,認為陪伴姊妹們需要傾聽、陪伴與尊重,如何在成長班讓她們得到快樂,陪伴她們找到人生的方向。其實在陪伴付出的當中,志工們學習到如何解決自己面的挫折或問題,個人的成長收獲也很多。

◎從海報中說人生故事

下午的課程讓分組學員分享所畫海報中的故事,再由學員、老師提問,最後由老師回饋,大家從中學習得到啟發。

第一組志工賴秋燕分享到,每一位新住民姊妹就像一朵嬌嫩欲滴的花朵,在她人生最美麗、精華的時間點嫁到臺灣來,感恩陪伴新住民的因緣,而得聞每一位姊妹的人生故事,就像一本精彩豐富的書,我們何其有幸能深入她們的人生故事中。

有姊妹分享她遠嫁到臺灣感覺,就像一條深海裡看不到陽光、在海裡努力往上游尋找陽光的小魚,奮力的想要找到那一條通往回家的路,那一條路是風和日麗、朗朗花香安穩的道路。所以我們在新住民成長班,以誠以情用心陪伴關懷和膚慰,自我期許,努力成為姊妹們在臺灣溫暖的娘家。

第三組由志工褚麗鳳分享海報中的故事,新住民嫁到異國的不安、心酸,好像沒穿上鞋子踩在荊棘路上,如何才能找到心中的太陽?原來是找到新住民成長班,大手牽著小手,一起做一道家鄉菜,以解思鄉情,經過歲月洗滌,終於出現了太陽美麗的彩虹,找到幸福人生。

第四組由來自大陸的凌小紅分享,抱著夢想,飄洋過海來臺灣,生活面對的問題就像貓咪一樣苦惱,加入慈濟淨灘、做環保、改變自己,找到另一個娘家。在慈濟娘家裡可以互相傾訴、分享,勇敢表達、讓自己走出陰暗。

接著由第五組的志工周進成分享,海報中的新住民,媽媽抱著小朋友都很快樂很開朗,在大傘下受到保護,同在愛的氛圍。因為班主任陳淑華帶動下,這群姊妹們很活潑、做家鄉菜義賣、投入活動,融合在當地,她們勇敢面對生活,受到感動進而多位受證為委員。

聽完多位姊妹們的故事,學員們都很感動,最後李老師為今天的課程做了結語。李老師讚歎姊妹們加入成長班,互相傾訴分享,從參加活動中,改變自己,找到自我價值。老師建議志工們可以多傾聽,有時候再多關心一點,辦親子旅遊,這樣會吸引更多新住民參加活動,陪伴姊妹們共同成長,讓成長班成為她們最堅強的後盾。

圖左 :4月27日來自北區的新住民成長班的學員共四十一位,在桃園靜思堂一起共修新住民培力課程,透過課程,學員學習以同理、平等、傾聽、陪伴新住民。[攝影者:吳家山]
圖右 :第一組賴秋燕(右一)分享在新住民成長班以誠以情用心陪伴關懷和膚慰,也自我期許,要努力成為新住民姊妹們在臺灣的娘家,一個溫暖的娘家。[攝影者:丘亭]

圖左 :來自大陸的凌小紅(左)向志工江明賞(右)分享,在慈濟娘家裡可以互相傾訴、分享,勇敢表達、讓自己走出陰暗,找到情緒出口,參加活動起歡喜心進而改變自己。[攝影者:藍明姮]
圖右 :新住民培力課,第六組學員分享姊妹林慮勉(右一)人生故事,在人生最低潮時,參加成長班,慈濟人用歌聲熱情迎接,善用靜思語、找到愛改變生活,甚至成為委員,接引更多新住民。[攝影者:吳家山]

圖左 :培力課程中肢體模仿互動,觸動了志工(中)王華珠的情緒,在邱秀琴(右)的模仿互動陪伴下,將深層的壓力釋放出來。[攝影者:丘亭]
圖右 :第二組學員討論海報製作,陳麗珠(中)笑得開懷,她是蘆洲新住民成長班窗口,表示用同理心、平等心對待姊妹們,把她們當成一家人看待。[攝影者:丘亭]

圖左 :第二組黎氏紅芳(左一)藉著海報敘述了她的故事,從一開始彼此不認識,透過磨合、溝通,希望找到圓滿的家,但歷經許多的挫折、磨合,直到走入慈濟改變想法,人生開始轉彎。[攝影者:丘亭]
圖右 :第三組由志工褚麗鳳(右一)分享海報中的故事,新住民嫁到異國的不安、心酸,好像沒穿上鞋子踩在荊棘路上,找到新住民成長班,大手牽著小手,一起經過歲月洗滌,終於出現了太陽美麗的彩虹,找到幸福人生。[攝影者:丘亭]
圖左 :第五組學員分享陪伴新住民姊妹的心得,中壢班主任陳淑華帶動下,這群姊妹們很活潑、做家鄉菜義賣、投入活動,勇敢面對生活,受到感動進而多位受證為委員。[攝影者:藍明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