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深耕教育 啟迪心靈培養品格

深耕教育 啟迪心靈培養品格

E-mail 列印
在教育的廣闊領域中,教師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學生心靈成長的引導者。自2018年3月開始,慈濟桃園區「深耕‧生根」教師成長工作坊每個月透過專題講座、創意教學、案例研討、心得 分享和雙向交流等一系列課程,致力於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方法,目標是深化品格教育與人文素養。

5月25日的課程特別邀請今年榮獲桃園市「師鐸獎」的張惠雯老師,以「以己身為教 正向管教」為主題分享其教育理念。還有來自臺中的特殊優良教師張珮鳳老師也分享「心心不打結 親職教育」的精彩內容。兩位講師的寶貴經驗,為一百多位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深刻的感動和啟發。

◎教育初衷 不做名師誓為人師

兩年前,張惠雯被推薦為桃園市師鐸獎候選人,但未獲獎。事後,她回到花蓮靜思精舍,上人對她說:「在我心中,每一位教聯會老師都是最佳的師鐸獎人選。」這句話溫暖了惠雯受挫的心。上人還提醒她要「莫忘初衷」,她也始終謹記上人教誨,不求成為「名師」,而是立志成為一名真正的「人師」。今年在她從教二十五周年之際,眾望所歸榮獲師鐸獎。

課堂上,張惠雯分享二十五年來以己身為教的教學生涯,其充滿歡笑與淚水的故事,引起了在場聽眾的強烈共鳴。

她始終秉持著一個信念:「把班上每個孩子,當作自己孩子來愛。」她分享為學生準備愛的禮物,這是她建立情感聯繫和班級經營的重要基石。例如,她會送孩子金幣巧克力,因為金幣象徵「每個孩子都是有價值的」;巧克力象徵著「巧妙克服困難的能力」。透過這些有意義的禮物,她不僅激勵了學生,也與學生及家長建立了良好的親師關係。

創意無限的惠雯老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每一項活動,包括製作班服和畢業禮物,都富含深刻的意義。在2020年的疫情期間,她帶領即將畢業的六年級學生,利用一萬多個寶特瓶蓋創作了戴著口罩的黑熊、臺灣藍鵲等圖案的瓶蓋貼圖,這不僅表達了學生們對地球的愛,也反映了他們對疫情的關注。這些活動為學生們留下了美好而快樂的畢業回憶。

◎用媽媽心 愛普天之下的孩子

教育學生的過程有時苦澀難耐,有時是磨練老師的心智。惠雯老師認為「老師跟孩子有因緣成為師生,一定都是上天巧妙的安排,相信總有花開果甜的一天。」

勳哥是個情緒波動極大的孩子,常因不悅而翻桌,成為學校裡的難題。然而,在惠雯老師不懈的陪伴、關懷與指導下,他從一個小暴龍變成了一位能夠照顧同學的勇者。

2021年,新冠疫情嚴峻時,學校轉向線上教學。惠雯老師班上有位學生經常在車上上課。原來,學生的阿公是急診中心的司機,擔心孩子在家不安全,便將他帶在身邊。由於阿公不熟悉3C產品,惠雯老師特地上門教導,確保學生能順利參與線上課程,感受與同學們一同學習的氛圍。

那些曾經盡心陪伴的孩子們已經畢業進入國中,但每當運動會和親子教育日,他們總會穿上國小的班服出現。這讓惠雯感到欣慰地說,「那件班服就是與孩子們情感連結的象徵。」

惠雯還分享有次與畢業的學生用餐,學生對她說:「老師,我可以不要再叫你老師了,我可以叫你媽媽嗎?」這讓她感到激動,因為這意味著孩子已不僅是學生,而是家人。

「教育就是一場生命的歷程,教育更是一場生命感動生命的歷程。」張惠雯老師強調教育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使命和責任。她感恩慈濟對她三十年來的培育,並表示自己沒有辜負上人和社會對她的期許。

◎親職教育 了解孩子真誠接納

「你了解你的小孩嗎?覺得你很了解你小孩的請舉手。」來自臺中的講師張珮鳳,在課程開始時提出這個問題。學員們的反應各異,有的自信地舉手,有的猶豫不決,而更多的人選擇了沉默,這反映出真正理解孩子並非易事。

珮鳳老師表示了解並真誠地接納孩子是至關重要的。她指出,有些家長自認為了解孩子,但實際上卻未能真正接納他們,這樣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家長應該努力發掘孩子的優點,並給予肯定。

「當孩子在被肯定和讚美的環境中成長,他們的調皮行為會減少。」珮鳳老師以陪伴班上一位特殊狀況學生為例,過程中從欣賞孩子優點、進行家庭訪問、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到通過對話療癒孩子情緒等,她用愛心和耐心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和正向行為,並持續地鼓勵和支持孩子的成長。

孩子有時會表現出霸道或搗蛋的行為,這可能是他們不知道如何融入團體,或者是選擇孤立自己來避免傷害他人,作為一種自我保護。珮鳳老師的方法是給予孩子希望,讓他們感受到被愛和關懷。

最後,她引用詩人紀伯倫的詩句「父母是弓,孩子是箭,別幫孩子決定他的未來!」來闡述親職教育的理念。在這個比喻中,父母如同弓,孩子則是箭。父母的角色不是決定箭的飛行方向,而是要把弓拉滿,讓箭自然、有力地飛向它應該去的地方。

◎教育之旅 挑戰中啟發與成長

擁有三十年豐富幼教經驗的古金梅老師,經常參加教師成長工作坊,並從惠雯老師的分享中獲得啟發。每次聽完惠雯老師的課程,古老師都會反思自己的不足,這激勵她在教學上更加努力。

她說:「惠雯老師對學生的熱情、活力、解決問題技巧,以及她對學生的愛,都是我需要學習的。」她班上有一名特殊學生,經常發怒並捉弄同學,給班級帶來不少困擾,這讓古老師感到疲憊,因此她對惠雯老師的處理方式充滿敬意。

陳珮君是八德大忠國小的課後輔導老師,她心有所感地說:「聽到老師的分享,我差點哭了。這麼無私的奉獻,值得我學習。」她認為,用心和愛去教育學生非常重要,這讓她決心要繼續堅持自己的教育理念。

她表示有一次在學校遇到蠻大的挫敗,於是就報名參加慈濟的教師研習,那次上課對她的幫助很大,因此後續又參加了幾次研習,每次來都有收穫,對她的教學有很大幫助,並在面對挫折時幫助她堅定決心。她希望通過更多學習活動提升自己,帶給孩子更多知識和成長。

幼教老師劉姵儀分享她在「心心不打結 親職教育」講座中的學習心得。她認同「講師強調與孩子互動的重要性,並指出理解與接納孩子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儘管如此,她也坦言,家庭環境和班級管理的挑戰有時令她感到力不從心。她認為課程中提到的親職教育理念和正向行為引導方法,對改善孩子的行為模式大有裨益。

面臨學校可能的資遣問題,劉姵儀正在考慮是否繼續從事教育工作。然而,她對教育的熱情未減,希望通過學習新知識來提升教學效果。參加這次課程後,她獲得了許多正面能量,增強了她的信心,使她願意繼續在教育領域努力。

這次工作坊讓學員們有了深刻的體悟和收穫,期待能夠在教學道路上深深扎根,茁壯成長,見證更多教育工作者的轉變,最終影響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旅程。

圖左 :5月25日「深耕‧生根」教師成長工作坊邀請今年榮獲桃園市「師鐸獎」的張惠雯老師,以「以己身為教 正向管教」為主題分享其從事教育工作二十五年的經驗與心得。[攝影者:吳家山]
圖右 :5月25日在桃園靜思堂舉行「深耕‧生根」教師成長工作坊,早上八點多學員陸續報到。[攝影者:吳家山]

圖左 :正式上課前,教聯會老師引導「深耕‧生根」教師成長工作坊的學員,在福慧廳進行自由浴佛。[攝影者:吳家山]
圖右 :5月25日在桃園靜思堂舉行「深耕‧生根」教師成長工作坊,由教聯會老師帶動〈我相信〉團康律動。[攝影者:吳家山]

圖左 :來自臺中的張珮鳳老師分享「心心不打結 親職教育」主題,她表示了解並真誠地接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攝影者:吳家山]
圖右 :陳珮君(第二排右一)是八德大忠國小的課後輔導老師,她表示講師這麼無私的奉獻,很值得學習,也決心要繼續堅持自己的教育理念。[攝影者:吳家山]

圖左 :擁有豐富幼教經驗的古金梅老師(第一排右三),經常參加教師成長工作坊,並從張惠雯老師的分享中獲得啟發。每次聽完惠雯老師的課程,古老師都會反思自己的不足,更激勵她在教學上更加努力。[攝影者:吳家山]
圖右 :幼教老師劉姵儀(綠衣者)認為課程中提到的親職教育理念和正向行為引導方法,對改善孩子的行為模式大有裨益。[攝影者:陳秀貴]
圖左 :5月25日,「深耕‧生根」教師成長工作坊課程結束,由教聯會老師贈送每位學員一本《靜思語》。[攝影者:吳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