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馬六甲家人回臺取經 桃園志工接棒傳法寶

馬六甲家人回臺取經 桃園志工接棒傳法寶

E-mail 列印
「他們為什麼有辦法,這讓我想到是堅持,我被感動了,所以繼續把入經藏完成。」年輕人黃御崇與馬六甲海外家人分享,當初他入經藏遇到瓶頸想放棄時,看到師兄、師姊,甚至八、九十歲的老菩薩,都堅持無放棄的甘苦過程 。

四合一幹部研習營,因0403花蓮地震因緣,上人考慮志工人力較吃緊,恢復各國舉辦。這次馬六甲分會幹部研習營,由宗教處主辦,因緣際會在6月15至16日兩天,於桃園靜思堂舉行。

負責馬六甲會務同仁黃淑媛表示,與執行團隊及分會討論,了解他們對法親關懷、會議增能及募心募愛這三部分,較缺乏自信心,便跟國內宗教處一起研擬討論,進而推薦桃園,成就這次營隊。她進一步說明,「營隊共五天課程,兩天在桃園,一天在臺北,另兩天回花蓮尋根。因馬來西亞每個據點,距離較遙遠,透過這次營隊學習凝聚,也帶回僑居地運作。」

◎擔七年和氣長分享 功能與良能首重溝通

6月16日下午,這堂「功能與良能的運作」,是營隊最後第二堂課,由慈濟志工程燕菁授課。「大家到底了解功能跟良能要怎麼運作?」「那良能是什麼?是組隊。」程燕菁一開始上課,拋出課程主題,加深這堂課程的意涵。

藉著一張張重點簡報,她說法四門四合一,架構會產生很多的幹部,在這麼多幹部,最主要是有很多功能幹事,臺灣共整合二十三個功能幹事。那最重要是,組隊長跟功能幹事之間,有沒有彼此尊重,彼此訊息互通,因功能幹事有他要做的事,如無互相溝通,可能會有不開心情形。

身為幹部,她接著感同身受談到,過去她也承擔過和氣組長,受證後先接功能,人文幹事一年。接著接兩年協力組長,後來接一年副和氣長,也同時接第二屆會務團隊。這樣的個歷練過程,她接了和氣組長,那一年四十一歲,一接接了七年。

因此,她切身呼籲,「身為組隊長,需要了解功能幹事要做什麼。如香積生活,要去了解煮那餐的時候,需要多少人力,必須要充分去做一個溝通,溝通很重要,關懷陪伴更是重要。」

不管是什麼活動,她說都會有計劃案,來說明活動主旨、目的、活動方式,設定各工功能組別,人力規劃,及怎麼分工跟經費的預算,所以會議共識很重要,計畫必須經過會議討論後,才能夠確定執行方式,還有人力動員。

當時承擔和氣長的她,舉辦七月吉祥月,她把大家邀約來,問大家要怎麼做,大家就有想法,有沒有可能走出靜思堂,找一個場地來辦一場戶外。過程中,她也聽聽協力的聲音,就把它放進協力聯誼,讓大家討論,聽大家的想法,願意辦,那有什麼想法?

最後,讓她很感動是,不是和氣辦,是一個互愛辦。協調,她邀互愛組隊長,他們召開一籌,二籌、三籌,也學習主席和司儀。那個候有一個動線,讓大家品嘗蔬食,覺得素食也可以很好吃,那天人力大動員,來了八百多人。

當時她也會把副和氣做一個分工關懷,「每個功能都去了解,因連我都不知道這個功能在做什麼,那他們的心聲,我聽得懂嗎?所以我花費非常多時間去了解每個功能。比如辦一場骨捐,骨捐的協調絕對不會是我,會讓副和氣有機會,去跟骨捐功能幹事溝通,兩年之後,我在不在都沒有關係。」

最後她跟大家分享,志工跟志工之間要感恩、尊重、愛。任何一個會議,要有充分溝通,要開有效的會議,讓就是有溝不要沒通,有會一定要有議,所以要共知,共識,共行。

◎ 小組聯誼走多元 愛在隨時隨地隨處

「為何要辦協力聯誼?」雙向交流,是課程重點之一,學員黃秀玉提問,社區裏的協力組長都蠻好,但就是不了解,為什麼要辦協力聯誼會,覺得很困擾?。

舞臺區,幾位志工排排坐,等待學員提出心中疑問。宗教處同仁康志玄回覆,過去桃園在推行小組聯誼也不輕鬆與多元。當初本會訊息傳到合心區,合心區訊息普遍讓大家知道,是不太可能,便想到唯一能做,是協力的社區經營,讓他們知道並該做什麼事。從幾個點切入,如從法親關懷,還有上人一直提到小組關懷,多組活動,就是把小組關懷觀念,讓大家清楚。

法親關懷這一塊,康志玄表示,認識不認識,透過這聯誼方式,可以跟大家做互動與分享。比如去做醫院志工的一個法喜感動,就可以交流。在協力增能,當時也推了幾次,鼓勵資深一起協力參加聯誼會,讓更多人來承擔。如今走了十一年,才有現在多元模式,也是因應時代因緣做一個調整。

假如有社區辦不出協力聯誼怎麼辦?他說,戶外聯誼可以試試看,看誰家裡適合,或下課三十分鐘也可以聯誼,甚至機場等飛機時,也可聯誼,就是換個空間、換個心情,或者換一件事情來聯誼都可以。

透過互相交流,看到他人問題,也許就是自己的問題。另一位學員梁佩君問道,之前大家覺得聯誼都要穿制服,但穿制服上去,就會有約束感外,上課師姊也講,可隨時、隨地、隨處聯誼,那聯誼一定要有上人開示?可純粹分享?那內容又要怎樣去拿捏?

慈濟志工徐珮珊回答,不要有既定形象,既定設計內容,就是所謂的流程,現就是太過於局限,想太多,反而裹足不前。大家時刻已在薰聞上人的法,所以聯誼會上,談一些生活大小事,會比較輕鬆有趣,不一定浴佛,就一定要講浴佛的事,沒有一個流程,但是就是要有一個愛的連結。

她鼓勵任何事情都可以在聯誼會討論,不要自己設定範圍。比如說有師姊提到,穿便服還是穿制服?她覺得就一兩位代表穿制服,其他穿便服,現在就是要與時俱進。

◎乞法同修品書會 入經藏堅持到底

營隊最後一堂課--「聞法傳法 精進共行」,中壢園區品書會緣起,由慈濟志工羅仕光分享。他說因緣是宗教處素萍師姊,在一次大家聚會中提議「,合心應該要成立品書會,因為身為幹部,要以身做則。」因此成立品書會。

品書會要取什麼名稱?他感恩慈濟志工古新晃,幫忙取了一個特別名稱--「乞法同修」。有十七位成員,除合心組隊,也包含宗教處同仁。

為什麼要取這個名稱?羅仕光語重心長表示,「因身處在五濁惡世,每個人帶來非常多的習性,要去除這習性,就要有謙卑及虔誠的心,學習上人清淨的智慧,並以上人的法,洗滌習氣,福慧才能增長。」

一個人向前走,只能走一小段路,他接續分享說,有更多同師、同道、同志願的同修一起共修,就會走得更遠、更久、更廣。上人的法這麼好,希望大家去體悟、去理解後,法入心,法入行,才能自度度人。︱

聞法入經藏,那入經藏如何帶動?年輕人吳晉毅和團隊,與大家分享因緣和慈濟一甲子。他說,在去年有一個因緣,就是臺北小巨蛋無量義法髓頌經藏演繹,那後續最重要的是接引,菩薩大招生。

入經藏演藝共有九十六位菩薩,他感恩他們願意走進來,所以要用愛關懷來陪伴他,這很重要。第二個就是活動結束了,要曲終人不散,要在再續前緣,接引這些年輕人,如何落實在慈濟四大法當中。慈濟六十年,未來成立一個一甲子入經藏團隊,目前正在籌備規劃中。

年輕人號召不簡單,吳晉毅介紹一位新夥伴,「很特別,他經過靜思堂,就走進來,參加第一個活動,竟然就是經藏演繹。」他介紹完,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一旁協助播放影片的志工黃御崇,接棒分享,「這個因緣,真的非常特殊,也覺得很法喜,四十幾歲了,還能在年輕人團隊裏。」一出場,他幽默的介紹自己,贏來眾人的歡笑聲。

之前,他跟慈濟無任何關係,「去年七月,小朋友參加桃園靜思堂的兒童暑期夏令營活動,結束時,一師姊跟我說,入經藏演繹,有沒有要參加?」就這樣,開啟我與慈濟的因緣。」

如吳晉毅所言,一進慈濟他就是參加入經藏,「入經藏過程,練習到一半真的很想放棄,該被念的被念、該被罵的被罵,做不到位還是一堆,可是看到大家,為了同一件事,都非常積極努力,想辦法完成。這是為什麼?是想要完成上人,他想要做的事情。」

去年10月22號,他終於與入經藏菩薩上小巨蛋,「內心一直起雞皮疙瘩到現在。之後也陸續參加慈濟活動,有這樣因緣,就是要惜福、要把握。而從去年七月到現在,不到一年,我已跟上人見過面至少五次,我真的很感恩。」

承擔幹部,人人皆有一部法寶,學員難得一趟回來精進,藥石過後,他們分成四大組,與資深慈濟志工和社區組長展開一場心靈交流,彼此深入寶山,共同學習與傳承。

圖左 :宗教處同仁康志玄表示,法親關懷這一塊,不管認識不認識,透過小組聯誼方式,可以跟大家做互動與分享。[攝影者:李昭田]
圖右 :歡迎馬六甲菩薩家人,跨海來臺精進,慈濟志工楊慶鐘與大家結緣「土鳳梨酥」。[攝影者:李昭田]

圖左 :負責馬六甲會務同仁黃淑媛表示,馬來西亞每個據點,距離較遙遠,透過營隊凝聚,也帶回僑居地運作。[攝影者:許永豐]
圖右 :這堂「功能與良能的運作」,是這次營隊最後第二堂課,由程燕菁師姊授課。[攝影者:許永豐]

圖左 :學員梁佩君提問,聯誼會也可穿便服,及隨時隨地隨處舉辦,內容又該如何拿捏等。[攝影者:許永豐]
圖右 :慈濟志工羅仕光,與大家分享中壢園區品書會緣起。[攝影者:許永豐]

圖左 :慈濟志工劉逢能,帶領團隊分享寶山和氣品書會。[攝影者:許永豐]
圖右 :意外加入經藏演繹志工黃御崇歡喜分享,這因緣非常特殊,也很法喜,四十幾歲了,還加入年輕人團隊。[攝影者:許永豐]
圖左 :慈濟志工吳晉毅「右」與入經藏團隊,帶動大家演繹一小段梵唄。[攝影者:許永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