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家有喜事 麻坡夫妻克服事業回臺精進

家有喜事 麻坡夫妻克服事業回臺精進

E-mail 列印
馬來西亞馬六甲分會幹部研習營,有五十二學員回臺精進,第一站6月15至16日一連兩天,來到桃園靜思堂取經。

有對來自馬六甲麻坡夫妻檔,在當地開一間迷你市場,兩人也承擔慈濟幹部,當遇到重要會議,兩人都要 開會時,怎麼辦?「擲杯」陳淑麗開玩笑說。其實最後兩人溝通好,看由誰去,誰就顧店。這次回來充電,兒子成了他們堅強後盾,幫忙顧店。為這營隊寫下精進篇章。

◎回臺充電增能量 麻坡夫妻攜手精進

慈濟志工陳淑麗,戴著一副眼鏡,上課專注聆聽,深怕一不用心,就漏掉學習的機會。平常她要看店,喜歡看〈人間菩提〉節目,「常常聽上人講,全世界的慈濟人如何付出,那比較常看到的是臺灣家人,不管是浴佛還是訪視、環保等等,臺灣家人都做得很棒,這就是我想回來精進跟學習。」

而另一個督促她精進的原因是,她承擔社區的互愛長,必須以身作則帶領組員,「麻坡靜思堂剛剛建成,也想回來取經,看看怎樣菩薩大招生、社區愛灑及社區小組聯誼,這是我很想學習的部分。」

她與承擔和氣副隊長的同修李源文,開一間迷你市場,當遇有會議時,「有時候他覺得他的會議比較重要,他要去。我是互愛,我有我重要的會議要開,所以就會擲杯。」最後她們是協調看誰去。

但都很重要,就會請孩子幫忙看店,如果孩子沒空,「就看活動是半天,還是一天,我們就會掛牌『家有喜事』,關店。這次一定要安排回來,因為回來學習,就是一個充電,就是一個能量。所以,請孩子把事情安排一下,幫我們看店。」

小組聯誼,陳淑麗感到溫馨又有溫度,「很多元,可以隨處、隨時、隨地的開辦,是我們之前想像不到,跳出我們以往的框框,因我們在社區辦協力聯誼,就是要流程、主題還有功能架構等等,我們就被這些框框卡住了,這次課程,讓我受益良多。」

馬六甲慈濟志工李源文,是同修陳淑麗先進慈濟,慢慢接引他進來,改掉抽煙、喝酒不好習慣,且目前勇於承擔和氣副隊長、慈誠隊隊長。

只要有機會,李源文就會想回來學習,他認為做慈濟最大的考驗是自己,「我們都有事業,所以事業、志業要兼顧,時間不夠用,對我們來說是最大考驗。」

◎多元不設框 看見小組聯誼的力量

負責馬六甲會務同仁黃淑媛表示, 自己在這一趟陪伴營隊過程中,學習很多,「因以前在社區時,跟媽媽有參加過組內的聯誼會,這次上課後,發現現在臺灣的組隊聯誼,是有轉型。」

會議增能部分,她覺得每個地方都會有會議冗長,或者不知道,怎樣正確運用時間來進行會議,達到共知共識。這次營隊課程,她相信對學員都很有幫助。

來自馬六甲,承擔功能的活動幹事張秀梅,以前還沒參加慈濟,比較沒信心,「我不敢拿麥克風講話,脾氣也比較急躁。參加過後,因有很多事,要去跟人互動,所以慢慢放慢自己的腳步,也放慢自己的動作,讓大家都能配合得上,要不然生氣還是我,不划算。」

藉事修心,她對此次課程,有所收穫表示,「活動幹事是一個團隊,目前跟組隊溝通,沒有多大問題。比如最近辦浴佛節,我們功能組窗口,會先做充分會議,當架構出來後,跟我們組隊進行會前會。基本上活動組是蠻成熟,只是組隊動員人力會比較有吃力。」

早期承擔活動組,她覺得是有困難,當時功能和組隊都還未成熟,「就是自己要去邀約,目前我們社區的協力聯誼比較弱,這次看到新的聯誼方式,隨處都可以聯誼,回去看看要怎麼去運作,比如香積組,工作已經完成,幾個人就可以留下來聯誼。」

聯誼無處不在,課程貼心安排,上課一個半小時,即身心寛暢半小時,除讓各小組充分休息、用點心外,也與隊輔彼此交流成長。

圖左 :第六組學員,大都承擔功能組。承擔活動幹事的張秀梅(右二)與組員們把握因緣,留下精進身影。[攝影者:李昭田]
圖右 :歡迎馬六家家人回家,16日下午,桃園生活組志工用心準備點心和水果茶。[攝影者:許永豐]

圖左 :承擔生活組窗口的慈濟志工邱佩宜,特別調製五彩繽粉水果茶,與馬六甲家人結好緣。[攝影者:許永豐]
圖右 :陳淑麗承擔社區互愛長,見麻坡靜思堂剛興建完成,她想回來取經,看看怎樣菩薩大招生、社區愛灑及社區小組聯誼。[攝影者:蔡沛昆]

圖左 :各小組進行小組聯誼,彼此交流成長。[攝影者:許永豐]
圖右 :馬六甲五十二學員,分成九組上課,一組有桃園兩位隊輔陪伴。[攝影者:許永豐]

圖左 :動幹事張秀梅(右)表示,這次回來看到新的聯誼方式,隨處都可以聯誼,回去要規劃怎麼運作,比如香積組,工作已經完成,幾個人就可以留下聯誼。[攝影者:許永豐]
圖右 :承擔和氣副隊長的李源文表示,只要有機會,就會想回來學習。[攝影者:蔡沛昆]
圖左 :負責馬六甲會務同仁黃淑媛(右)表示, 自己在這趟營隊陪伴過程中,學習很多,尤其發現現在臺灣的組隊聯誼是有轉型。[攝影者:蔡沛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