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慈濟防災教育訓練 桃園靜思堂首場開跑

慈濟防災教育訓練 桃園靜思堂首場開跑

E-mail 列印
6月18日在桃園靜思堂舉行「志工團體災害防救教育訓練」,當日分上、下午兩梯次,第一梯次(上午)志工團體來自桃園區、八德區,人數有56人及第二梯次(下午)來自龜山區、蘆竹區的志工,人數有66人;教育訓練 是依據桃園市執行「強韌臺灣大規模風災震災整備與協作計畫」之 教育訓練,今年預計舉辦七場教育訓練,邀請114個志工團體派員參加,課程主軸為避難疏散、安置收容,理論與實務兼具。

◎開訓典禮長官致詞

桃園市政府消防局副局長鄭安平開訓典禮致詞:今天的教育訓練是113年執行「強韌臺灣」計畫之教育訓練,預計在桃園的靜思堂、中壢靜思堂、大溪區公所、龍潭區公所、觀音區公所,等五個場地、舉辦七場次。邀請桃園市政府社會局、消防局、教育局同仁及36組志工團體等參與訓練。

課程內容非常務實,以避難疏散及安置收容為主,講師分享避難收容處所開設、整備、搬移復原等相關作業,是個非常實務的一個課程,另方面希望能邀請更多新的、有意願的志工加入。

市政府從2020年開始盤點檢視當大型災難發生時,桃園市避難疏散等相關的措施及收容場地最新情形,初步先以桃園市273處學校場地、人力進行規劃,後續有學校人員回饋,一旦發生需要進行避難疏散時,他們也需要進行避難,屆時人力恐不足,後續遂延伸至社區內的社團、組織等人力一起加入,協助校園避難收容所的設置及人力投入。

國立中央大學災害防治研究中心田永銘主任也說明:桃園市志工團體的教育訓練的活動行之有年,如副局長所說:這個需要不斷地演練,還要有新進志工加入,中央大學從109年的「災害防救深耕計畫」開始,三期的深耕計畫結束,從去年開始推出新的「強韌臺灣計畫」,志工的教育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特別避難收容所的處所開設、整備、管理,今天安排課程就是有關避難處所管理實務,特別是0403花蓮地震的實務,操作情形的分享。相信大家從今天的整課程裡面可以得到很多的收穫。

◎慈濟講師分享 防災避難收容處所開設

本次教育訓練課程,由慈濟志工擔任講師分享避難收容處所開設,平時、災時及災後,規劃、整備、運作知能,管理實務及0403花蓮地震避難所收容處所運作實務經驗。

0403花蓮地震,慈濟救災情形以紀錄影片講解分享,在花蓮地震發生當天8點22分慈濟花蓮本會立即成立「0403花蓮地震災害關懷與應變機制」,花蓮慈濟醫院也立即啟動「中級急診紅色九號」應變機制。持續了解災況與需求,花蓮縣政府成立的避難與收容點、救災地點的服務中心,提供救災人員與受災鄉親物資與關懷。

救災之避難與收容點特別備受矚目是為了讓災民享有良好的照顧,慈濟基金會提供災民新式帳篷居住,隱密性甚佳的「淨斯福慧環保隔屏」,可依需求以家庭單位入住或分別入住,裡面安設福慧床,提供民眾躺臥休息,也可依需求設置為女性寢區、特別照護寢區等,被到場採訪的日媒發現,將資訊傳回日本,獲日本網友一致好評。

地震及後續餘震衝擊花東地區,慈濟啟動「花蓮0403地震災後關懷紓困方案」,以及時紓困、安穩生計,協助受震災影響家庭度過難關,一起重建生活的希望。

◎實作演練加深印象

避難收容處所的開設分享後,第二堂課進行實作模擬演練,將參訓學員分為六組,以大規模地震情境下,模擬避難收容所開設、維運、搬除復原情境,各組製作出一張收容所的平面圖,有哪些設施是開設收容所時一定要的,透過組內成員彼此討論,收容所所需要的設施及配置,讓學員學以致用,共同完成收容所的平面圖。

學員在實際製作收容所平面圖時,擔任課程講師的慈濟志工夏萍蓮,也會適時提醒大家,收容所是室內空間,記得要畫出牆壁,此外,若是前來收容所的受災鄉親,帶來家中的毛寶貝,是否也有為牠們規劃相因應的收容空間,動線規劃下一站往那一區位走;規劃長者收容區域、單身男性收容區域、單身女性收容區域、家庭收容區域等,都是大家需要列入考慮的重要條件。

各組完成收容所平面圖後,由各組來報告分享自己規劃的收容所平面圖,有人考量到收容所的安全,有人會關注收容所煮食的安全,有的提供健康諮詢,有的收容中心不只一層樓,則是逐層進行規劃,甚至為孩子規劃兒童閱讀區,以及種植蔬菜區域。

各組分享後接著慈濟志工們現場示範新式快速帳篷的組裝,同時向大家說明,帳篷的研發是歷經菲律賓海燕颱風和莫拉克風災的洗禮後,針對缺點多次改良的最新產品,具有質輕,快速易組裝拆解和通風與防疫等特性,還有「淨斯福慧環保隔屏」於2019年完成研發,一個環保隔屏共使用280支、600ml寶特瓶,其材質為回收塑料,並具有阻燃的效果。同時給參訓的志工們親自動手組裝,操作簡單、速度之快讓現場與會人員驚艷。

演練與示範觀摩完畢,各單位代表舉行檢討會,紛紛提出了寶貴建言。慈濟志工楊慶鐘分享他參與日本311大地震賑災時,看到日本在環保回收的落實和貫徹,勉勵大家見賢思齊,一起為節能減碳和落實環保回收分類共同努力,以實際行動和彼此的善念共振,消弭災難於無形。與會代表致以熱烈掌聲表示認同與支持,最後大合照留下身影,志工們齊心協力完成了這次的觀摩學習。

◎各單位代表意見交流

教育局的代表鄧惟哲認為今天課程中讓學員模擬、實際去規劃避難收容處所應配置事項,如行政、總務、生活、醫療、管理……等等方面及應備之物資與用品,同時再配置圖加上動向指標,讓學員更了解避難收容處所的相關作業,這是今年課程與往年課程最大的不同,課程規劃得很好。

守望相助隊分隊長鄭桂明,對今天課程安排非常滿意,讓我們收穫滿多的,且學到很多知識。同時讓我們想不到慈濟在這方面做那麼多事,實務課程若能推廣至社區,更能發揮鄰里的守望相助精神。

八德防災士張達明覺得今天課程活潑生動、內容詳實,讓所有參訓者收穫豐富。活動中,整體節奏非常的完整細膩,所有參訓者寓教於樂中,快樂的學習。避難收容處所的知識若推廣至社區,讓我們在整個規劃上可以無縫接軌,也就是把在這邊所學得的教育題材分享,讓更多人學習,包括知識跟技能,當遇到災難來的時候比較有應變的技能。碰到災害的時候,可減少、降低害怕與慌張的情緒。

消防局代表林宜鋒表示,他是第一次參加這種訓練,今天課程讓他覺得身歷其境,參與這個避難收容站的開設課程,設計確實讓他感受到成立避難收容處所,真的非常困難,人力也是非常大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很多人來做,謝謝慈濟給帶給大家這方面教育訓練,往後更要麻煩慈濟志工多多支援。

圖左 :桃園市政府消防局副局長鄭安平開訓典禮致詞,今天的教育訓練是執行113年「強韌臺灣」計畫之教育訓練,預定五個場地、舉辦七場次。[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右 :國立中央大學災害防治研究中心田永銘主任說,新的「強韌臺灣計畫」,志工的教育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特別避難收容所的處所開設、整備、管理,相信今天安排的課程可帶給大家滿滿的收穫。[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左 :參訓學員分為六組,以大規模地震情境下,模擬避難收容所開設、維運、搬除復原情境,各組製作出一張收容所的平面圖,有哪些設施來開設收容所。[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右 :小組分享時間,各組來報告自己規劃的收容所平面圖,有人考量到收容所的安全,有人會關注收容所煮食的安全,有的提供健康諮詢等。[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左 :慈濟志工楊慶鐘分享他參與日本311大地震賑災時,看到日本在環保回收的落實和貫徹,勉勵大家見賢思齊,一起為節能減碳和落實環保回收分類共同努力。[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右 :參訓的志工們親自動手組裝「淨斯福慧環保隔屏」,操作簡單、速度之快,讓現場與會人員驚艷。[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左 :參訓志工完成撫慰關懷區新式帳篷組後,指揮官說明帳篷內布置之功能與應備事務,及志工為災民做心靈撫慰情境的模擬。[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右 :小組分享,教育局的代表鄧惟哲(左二),他說今天課程學員實做模擬、規劃避難收容處所應配置事項,讓學員更了解避難收容處所的相關作業。消防局代表林宜鋒(右一)他是第一次參加這種訓練,今天課程讓他覺得身歷其境,成立避難收容處所真的非常困難,人力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左 :小組分享,守望相助隊分隊長鄭桂明(左二),他對今天課程安排得很滿意,若能推廣至社區,更能發揮鄰里的守望相助精神。擔任指揮官是八德防災士張達明(圖右一),他認為今天課程活潑生動、內容詳實,避難收容處所開設的知識與技能的分享,讓志工在遇到災難來時增加應變能力,降低害怕與慌張情緒。[攝影者:郭林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