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只要願意開口 募愛心沒問題

只要願意開口 募愛心沒問題

E-mail 列印
馬六甲幹部研習營第二天6月16日,繼續在桃園靜思堂進行,今天課程安排更多的經驗交流。慈濟即將邁入一甲子,上人總是叮囑志工們要「募心募愛」,募款不是重點,而是要募得人人一分愛,啟發人人的一念悲心,濟助天 下受苦難的人。第一堂課「社區愛灑、募心募愛」,聽聽桃園區志工如何依循上人囑咐深入社區進行募心募愛。

◎募愛募心共善行 二十餘載如一日

「請問大家,等一下我要到哪個機構去募心募愛?」慈濟志工李明霂於分享一開始便拋出問題,讓大家猜猜她都到哪些地方去募愛心,活潑的互動方式,開場就炒熱了氣氛。

馬六甲志工回答:「店家」、「警察局」。但都不對,最後有人猜出正確答案「監獄」。承擔司儀的溫素蕊立刻送上結緣品以示鼓勵。

李明霂分享受證二十多年來,募心募愛從不間斷,又因承擔人文真善美功能,因此有機緣前往龜山區的臺北監獄關懷受刑人,啟發他們的愛心。她表示上人曾說過,因為受刑人其福德比較薄,希望能多給他們一些造福的機會。

因此在0403花蓮強震後,4月10日適逢慈濟志工前往臺北監獄關懷的活動日,志工們向受刑人募心募愛。因為監獄裡不能有現金,所以他們捐出等同現金的郵票,援助花蓮地震的受災鄉親。此外,志工也引導受刑人寫下祝福卡,送愛到花蓮。

除了監獄,任何人、任何地方都是李明霂募愛心的對象;學校、店家、左鄰右舍、照顧戶、更生人……她都把握機會去啟發大家的愛心,邀約人人共善。因為她覺得:「好事要大家一起做,善的力量才會更大。」

上人曾開示:所謂「菩薩招生」,就是要募無私大愛,募清淨的覺有情,募人人來共同行善。因此,李明霂更不忘要菩薩招生,傳承及帶動身邊的人加入共善行列。

第二位分享者楊佳惠,就是在她的陪伴與傳承下,開啟募心募愛的願行。

◎募心募愛 從愛心竹筒起跑

楊佳惠是一位見習志工,去年參加入經藏演繹,有一天在等待遊覽車前往雙和靜思堂彩排,因時間還早,她就先去早餐店吃早餐。用完餐,才踏出店門口,與李明霂撞個正著。

李明霂笑著問她:「你有沒有去募心募愛過啊?」佳惠聽過募心募愛,但實際如何做,還真的不清楚。於是李明霂便熱心地拉著她的手,走向附近一家房屋仲介公司。「沒想到就在短暫的時間,成交了我人生中奇蹟似的第一支竹筒!」佳惠興奮地說:「因為這支竹筒讓我信心大增,覺得好像募愛心並不難!」

過年期間,明霂又帶著她去募愛心。「您好,我們是慈濟志工,我們在推愛心商店的活動,不曉得您們店裡,有沒有空間讓我們放竹筒,可以投零錢,讓大家一起做愛心。」佳惠聽著明霂這麼說,她也學會了,心想只要敢開口就沒那麼難。那一次又募了好幾支竹筒,也開啟了她募愛心竹筒的歲月。

聽著佳惠的分享,臺下立刻響起一片掌聲;這掌聲是認同募愛心並不難,也是對她的鼓勵,更是讚歎她後續的精進不懈怠。

爾後,只要有空,她就往包包裡放一、兩支竹筒,獨自去尋找愛心店家。剛開始還是覺得尷尬,但只要想到上人說,「對的事,做就對了。」就把尷尬拋腦後,專一心念做善事。常言道:「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變高手。」幾個月下來,佳惠越來越順手,也有了心得。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儘管如此,楊佳惠還是常遇到困難。她分享有次要募早餐店愛心竹筒,老闆很嚴肅,從頭到尾都不講話。當下好尷尬又猶豫著,「這到底可以放,還是不能放?」但又暗忖,「沒有反應,那就是答應了。」於是就挑選櫃臺後方,然後對老闆說:「老闆,這裡有個位子,我可以放這裡嗎?」沒想到老闆點頭了,讓她十分開心。

第二次去收竹筒時,老闆依舊不講話,佳惠只好自己去開竹筒、收善款。「哇!空的。」一打開竹筒,尷尬狀況再度襲來……

那時即將過年,她的背包裡剛好有放春聯,於是趕緊拿出春聯送給老闆並說:「老闆,這次竹筒是空的,不過沒有關係,因為新年快到了,新年新希望,以後一定會有善心的人投零錢到裡面。」機靈的她將春聯送給老闆,衷心祝福他生意興隆,瞬間化解了尷尬。

第三次再去收竹筒,老闆更忙了。她納悶著,「我是不是又來錯時間了?」一如往常打完招呼後,她逕走入要收善款,沒想到此時老闆跑了出來,將一些零錢投入竹筒。「我那次收了二百三十八元,好感動喔!」臨走時,佳惠依然對老闆說一些祝福的話,這次老闆不但對她笑了笑,還對她揮揮手。

「只要我們誠心誠意、誠懇的態度,我相信對方一定都能感受得到。」佳惠秉持著邀天下善士共善行的心念,感動了許多店家,目前已經募了三十六家的愛心竹筒。「雖然離我的第一階段五十家,還有一小段目標,但是我有信心!」她自信地說著並希望未來能與更多的店家結好緣。

◎募集愛心 分享心法

馬六甲執行長羅綉甄分享,看到桃園團隊很用心規劃;愛心竹筒分給各個和氣,有窗口、有人負責,感覺是很有系統地在做。聽到分享者到監獄、學校等好多的地方,都是把握每一個因緣,「而且看到他們的分享是這麼的法喜,覺得這是我們可以效仿的,從中也提升了我們的熱忱。」

副執行長劉木蘭也表示,聽到桃園團隊一千九百人走上街頭募心募愛,集體去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這是非常棒的活動。她也表示以前曾經推過愛心商店活動,但沒有定期回收愛心竹筒,「覺得這部分回去馬來西亞後,會跟團隊一起討論,店家的愛心竹筒要繼續地去落實。」

承擔慈善幹事的王鈺清,雖然未能親身參與募愛心商店活動,但她致力於募集照顧戶的愛心。她所陪伴關懷的每個照顧戶都參與了竹筒會員,鼓勵他們每天投竹筒,一毛、兩毛積少成多,就能成為一股助人的力量。

為了讓照顧戶有更多機會造福,她還在社區推動「米撲滿」,鼓勵他們每餐拿出一把米,將累積的米捐給孤兒院或老人院。一年募得五百公斤米,當王鈺清告訴這二十多位照顧戶,「這五百公斤米,讓四千人有溫飽的一餐。」他們聽了都很感動,歡喜地說:「沒想到每天小小的舉動,有這樣善的效益。」

賴盈郿今年參與見習培訓並擔任環保幹事。她分享目前都是從環保點做募愛心,有人送回收物來,她就和他們寒暄互動,然後送他們愛心竹筒和靜思語卡,兩個月成功回收了十幾支竹筒。聽了林佳惠募愛心竹筒的過程,賴盈郿也認為只要用心,即使遇到挫折也要堅持向前,一定就會有收穫的。

從每位志工募心募愛的分享,見證了他們將慈悲與智慧融入其中,將愛心傳遞,擴大正能量,期能激勵更多人願意投入募愛心的善行。

圖左 :6月16日馬六甲幹部研習,桃園區慈濟志工李明霂,分享二十多年來募心募愛與菩薩招生的心法。[攝影者:蔡沛昆]
圖右 :見習志工楊佳惠發願第一階段要募五十家愛心商店,目前已募得三十多家,雖離目標還有段距離,但她有信心,堅信「對的事,做就對了!」[攝影者:蔡沛昆]

圖左 :受證後即承擔協力組長和社區募愛心商店窗口的鍾秀珠(左),分享從上街募愛心體會到以團體做事則永恆,以個人做事則無常。[攝影者:蔡沛昆]
圖右 :慈濟志工廖玉琴分享社區浴佛時也帶動投竹筒募愛心,此外,因浴佛訂壽桃與會眾結緣,做壽桃老闆主動減價,來護持這有意義活動。[攝影者:蔡沛昆]

圖左 :馬六甲分會執行長羅綉甄表示,看到桃園區志工分享募心募愛的方式與法喜,覺得「這是我們可以效仿的,從中也提升了我們的熱忱。」[攝影者:蔡沛昆]
圖右 :馬六甲分會副執行長劉木蘭表示,從桃園團隊分享愛心商店的推動經驗,覺得後續回收竹筒的工作和集體行動很重要。[攝影者:蔡沛昆]

圖左 :承擔慈善幹事的王鈺清,雖然未能親身參與募愛心商店活動,但她致力於募集照顧戶的愛心,她所陪伴關懷的每個照顧戶都參與了竹筒會員。[攝影者:蔡沛昆]
圖右 :賴盈郿(右)今年參與見習培訓並擔任環保幹事,她分享在環保點募愛心,有人送回收物來,她就和他們寒暄互動,並送他們愛心竹筒和靜思語卡。對於募愛心竹筒,她認為只要用心,即使遇到挫折也要堅持向前。[攝影者:蔡沛昆]
圖左 :馬六甲會務同仁黃淑媛表示,新進的見習或培訓志工,可能不知道如何走入街坊去募愛心竹筒。希望透過今天募心募愛的案例分享,讓志工有信心,只要勇敢地去講,會有愛心人士願意來護持,也是與大家結好緣。[攝影者:許永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