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珍惜親情 體悟行孝要及時

珍惜親情 體悟行孝要及時

E-mail 列印
二○一三年桃園區首場「孝親、感恩、七月吉祥」祈福會,除了延續往年的齋戒、護生、環保外,又加入了奉茶和《父母恩重難報經》的音樂手語劇,希望藉由孝道來穩固家的根本, 因為沒有孝道的家,就如同沒有根的樹,無法茂盛,興旺。

7月27日,傍晚時分,慈濟桃園靜思堂外,停靠許多輛客運公車,車上坐滿要來參加祈福會的民眾。他們依序下車,在志工的引導下,緩緩步上三樓講堂的銅門前,以繞佛繞法的方 式入場。

莫約七點,講經堂裡齊聚九百位社區民眾,加上《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的演繹人員,以及工作人員共計一千三百五十人,一起虔誠祈福。隨著唱誦「爐香乍爇,法界蒙 薰……」爐香讚後,志工們恭敬地向宇宙大覺者獻燈、果、花,現場莊嚴肅穆。在志工表演跪羊圖音樂手語劇後,揭開祈福會序幕。

經營兒童服飾業的黃建文和邱愛斐夫妻,是桃園蘆竹地區慈濟志工,在二○一○年因參加桃園靜思堂的歲末祝福,而加入見習志工行列,隔年因建文患有巴金森氏症的父親,在生活起 居上沒辦法自理,夫妻倆再三商量後,決定暫時歇業輪流陪伴,但身體功能退化快速的父親,在短短三個月內就往生了,日夜照顧的點點滴滴,在父親往生後,不斷浮現在建文的腦海 裡,他不知接下來要做什麼?

放空的日子裡,黃建文在妻子和志工的鼓勵下,一起去做環保、香積,也參加《水懺》讀書會、手語、助念和志工培訓,填補空蕩的心靈,漸漸充實的生活,讓他越做越歡喜。為了要 把握各種能付出的機會,建文和愛斐決定在家裡做手工,希望能隨傳隨到,在多種志工活動的現場,都能看到他們倆的身影。

舞臺上,黃建文和邱愛斐在《子過》劇情中,詮釋愛深責切關心孩子的父母,建文深刻體會到,再多的懺悔也換不回孝順父母的機會,所以他要把握行善的每一個當下,來報答父母養 育的恩情。

舞臺下,陪伴媽媽吳美前來的雷秉浩,看到臺上演繹志工對著空蕩蕩的搖椅,大聲吶喊「媽!」這時秉浩回頭望著身旁,罹患「腦癌」頻頻擦拭淚的媽媽,鼻頭一陣酸,淚水濕潤了眼 眶,心想這會是自己以後的遺憾嗎?

回想年初,媽媽身體還是很健朗,怎麼才過完年,記憶力不但變差、走路有時平衡感不好,加上還有尿失禁現象,為找病因,雷秉浩辭掉工作,陪伴媽媽住院檢查、治療,這段期間, 他從陪伴、餵食、盥洗,甚至家事都不假手他人,身材纖瘦的他無怨無悔默默地做。

雷秉浩神情落寞的表示:「小時候體弱多病,常進出醫院,甚至院方還曾經發出病危通知,是媽媽的愛和照顧才有今天的我,現在應該是我回報她的時候。」

秉浩體悟到人生無常,趁著媽媽化療、放射線治療後,記憶稍許恢復時,牽著她參加祈福會活動,就如同小時候,媽媽也常常牽著他,帶他出去玩一樣,他希望留下親子相處美好的回 憶。

感恩奉茶時刻,子女們學習羔羊跪乳念親恩般,屈膝恭敬為父母奉茶,伴隨手語歌「心中的聲音」輕輕揚起「說聲感恩爸爸媽媽,我是多麼多麼愛你們…合十祈禱爸爸媽媽,平安健康 智慧慈悲。」親子互相擁抱溫馨畫面,讓祈福晚會,更增添幸福的氛圍。

圖左 : 志工們恭敬的向宇宙大覺者獻燈、果、花。[攝影者:王志立]
圖右 : 黃建文(後右)和邱愛斐(後左)詮釋《子過》劇情中,愛深責切關心孩子的父母。[攝影者:王志立]

圖左 : 子女們學習羔羊跪乳念親恩般,屈膝恭敬為父母奉茶。[攝影者:王志立]
圖右 : 志工與會眾共一千三百五十人齊聚桃園靜思堂,一起虔誠祈福。[攝影者:王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