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不是詐騙 是十一年前有約

不是詐騙 是十一年前有約

E-mail 列印
◎走過「髓緣」二十年 凝聚愛與善的力量

「不必問國家和民族,不必問彼此的姓和名,為了挽救生命,我願意把骨髓相贈。」8月25日上午桃園靜思堂見習志工課程進入慈濟八大法印中的骨髓捐贈,慈濟志工以手語呈現的 骨捐代表歌曲--「搶救生命」,以及話劇演出的「我在找您」,讓大家看見捐髓者願意為毫無血緣又不知在天涯海角何處的陌生人,忍受著捐髓過程中身體的疼痛,仍無私奉獻的大 愛精神,是值得大家學習與跟進的。

今年適逢慈濟的骨髓捐贈資料中心成立屆滿二十週年,擔任骨髓捐贈中心關懷小組總幹事的志工陳乃裕特別話說從頭,他分享中心當初成立的因緣,以及一路走來的酸甜苦辣,他用十 分逗趣的口吻說著一位捐髓者就是在一次「藍天白雲」「包圍」高雄火車站的宣導活動中被「網羅」,進而配對並捐髓成功的案例。今天因為認同尊重生命,疼愛生命,進而搶救生命 的愛心之士越來越多了,骨髓捐贈蔚然已成為「全民運動」了。

◎是十一年前的約定 不是詐騙

2003年任職於桃園振聲高中的游麗珠老師因為看大愛台時無意間看到跑馬燈告知隔天即將在大愛台舉辦的骨髓捐贈驗血建檔訊息,平時就有捐血習慣的她在心中興起了一念救人之 心,隔天一早便趕赴大愛台,用行動來支持這個有意義的活動,只是當時滿腦子問號的她心想:「全世界六十幾億的人口,真的會有人跟我配對成功嗎?」因此回家後也就漸漸的把這 件事給淡忘了。

「老師,恭喜您!…」「妳們這些詐騙集團,不要假借慈濟的名義來騙我!」今年4月間,游老師在辦公室裡對著電話那頭說是花蓮慈濟醫院捐髓中心的人員斥責著,還來不及掛斷電 話,從話筒清楚傳進腦海裡的「十一年前」、「大愛臺」、「捐血建檔」等幾個關鍵時、地、事,漸漸喚起游老師塵封已久的記憶,原來這不是詐騙,而是自己在十一年前所預約的 「髓緣之愛」即將真實的到來了……

「真的配對成功了!也就是說要在大腿上插上兩支粗粗的針來抽髓……」游老師邊掛上電話,心裡邊問著自己,兩腳也不由自主的發軟了起來。這時她想到了像是自己的姊姊也是她人 生中的貴人的慈濟志工張淑卿,向她訴說心中一則是喜,一則是憂的忐忑心情。

「游老師,現在已經不用抽腸骨了,直接做週邊血,就像妳平常在捐血時一樣!」「像抽血一樣?好耶!」聽完張淑卿的說明,游老師放下心中的大石頭,不禁興奮的在心中輕呼著。

◎好事一波三折 志工全程關懷陪伴

已經隨時準備好要完成捐髓任務的游老師,卻在五月中旬第一次接獲醫院通知時就猶豫了,原來擔任高中畢業班導師的她,碰巧在這段時間要為班上的孩子做成績與學校落點分析的關 鍵時點,在救人與為人師的兩難中舉棋不定,所幸在與花蓮中心反應之後,得到病患的現況可以延後到六月,終於可以兩全其美了。

然而就在六月初她準備意開始打生長激素之際,突發的變化球又讓她的心再度陷入掙扎,因為關懷小組志工傳來受髓者發高燒,捐髓必需延到七月初的消息,時間點就這麼巧的又和她 已規劃半年多的西藏旅遊重疊,雖然好事一波三折,就在七月中旬,在她先生與志工的全程陪伴下,終於如願的完成了十一年前的初衷與承諾。

◎無微不至的關懷 捐髓者先生感動來見習

「佛經上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太太能有這個機會,因緣真的是非常的好!」一路支持、陪伴太太完成捐髓的詹朋哲,今天首次身穿灰衣白褲志工服,坐在學員區參與見 習課程,才從振聲高中主任職務退休一年多的他,自認對佛學頗有心得,雖然走過其他的宗教道場,但似乎都找不到自己所想要的,對於事情總是先觀察再行動的他,為什麼會想要走 入慈濟成為志工呢?

「以前從大愛台的報導,看到許多慈濟人實事求是、一步一腳印在做的精神很受感動!」「這次我太太的捐髓過程中,看到關懷小組從配對成功之後,每次的健康檢查都安排好車子還 全程陪伴,加上補品、水果不斷,每一個步驟都做得非常的周到,體貼入微的關懷與照顧真的很令我佩服與感動。」因為有親身的感動與認同,詹主任希望自己也能在關懷小組裡當一 個小小的志工,接引並陪伴更多的人投入骨捐的行列,讓這樣的清泉之愛能如湧泉般長流不息。

骨髓捐贈是血液疾病患者生存的希望,「髓緣」二十年,也許你我來不及參加過去歷史的腳步,卻可以跟上腳步,把握當下,人人成為社區裡的最佳推手,把愛的種子播撒到每一個角 落去。

圖左 : 慈濟志工以手語呈現的骨捐代表歌曲--「搶救生命」。[攝影者:陳枻昌]
圖右 : 骨髓捐贈中心關懷小組總幹事陳乃裕向學員分享骨隨捐贈的緣起與一路走來的酸甜苦辣。[攝影者:陳枻昌]

圖左 : 由志工以話劇演出「在第六對相遇-我在找您」,劇中醫生向家屬說明必需要作換髓手術。[攝影者:陳枻昌]
圖右 : 學員帶著女兒也專注聽著講師陳乃裕說明骨隨捐贈的緣起以及現況。[攝影者:陳枻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