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炸雞排老闆的痛與悟

炸雞排老闆的痛與悟

E-mail 列印
艷陽高照的盛夏,午後一點多,馬路上雖然熱氣蒸騰,卻阻擋不了前來新屋國小參加「7月吉祥祈福會」民眾的熱情,他們扶老攜幼走進校門;在慈濟志工們熱情的歡迎歌,及親切笑 容的引導下,魚貫走向二樓禮堂,先經過灑淨門,接受清涼法水象徵洗滌身心靈後,再入坐到會場內的甜甜椅;不一會兒,近四百個座位已無虛席。

為了提升正信的宗教人文,生活化的人間佛法,新屋地區的慈濟志工每年農曆7月或前幾天,都會擇日舉辦吉祥月祈福會;除了藉眾人力量祈求人人平安、天下無災難,且以現身說法 的小故事,讓會眾瞭解環保護生、齋戒積德、行善聚福緣的重要。

今年(2014)訂在7月26日舉辦吉祥月祈福會,與往年不同的是擺設有舒適溫韾的小圓桌,及志工貼心奉茶,而且一改過去在晚上活動,變選擇視線明亮的下午時段,使早睡的 鄉村長者們方便前來禮佛、祝禱。

當莊嚴的「開經偈」樂聲響起,現場瞬間籠罩在虔誠、祥和的氛圍中。接著志工彭東祥上臺分享慈濟人教富濟貧的小故事,其中一則「我很幸福」,不但有歌詞:「我的雙手能碰解觸 這個世界,我的雙腳能往前追……」而且螢幕上也出現非洲孩子皮包骨似的孱弱身軀,讓許多人不禁掉下淚來。

會眾邱瑞梅一邊擦眼淚一邊哽咽地說,為什麼會差那麼多?真的瘦到這樣子,只有骨頭而己;別說沒有東西吃,連洗頭都要用動物的尿。而臺灣這邊用水,卻一點都不知道珍貴,如果 大家再不惜福,下輩子恐怕就會到那個地方去了!

邱瑞梅話才說完,另一位皮膚黝黑的志工黃國榮,已略帶靦腆地站到臺上,分享他如何從月入數拾萬的炸雞排老闆,到走入慈濟的心路歷程……

每天傍晚時段正是黃國榮炸雞排生意最好的時刻,不料,一位喝醉酒的流浪漢,撞到攤位上打翻了炸雞排油鍋,「哇!哎呀燙死我了!」撕心裂肺的慘叫聲,伴著傾倒四散的油、煙, 先前還滿臉笑容的黃國榮,轉瞬間,難以言喻的痛苦佈滿扭曲的臉上,此後的一個月,他只能在家療傷止痛。

「大愛臺很好看啊!不但沒有血腥暴力,也沒有廣告……」晚飯後看電視是黃國榮的一大享受,尤其一只遥控器在手,要看什麼就轉什麼臺,多逍遙自在。可是被燙傷後,裹著重重紗 布的手、腳,動作遲緩,偏偏只看大愛電視節目的妻子蔡瑞紅,這會兒似乎逮到機會似地,硬是不理會他的「發號施令」轉臺,更不把遥控器交給他。

「好!妳給我記住,等我好了,妳別想拿到遥控器。」搶不到遥控器的黃國榮,只好心不甘情不願地跟著妻子看大愛臺。

看著看著,證嚴上人的法水甘露一點一滴滲入了他的心田,尤其「人身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更如當頭棒喝,「是呀!再不好好善用這數十年的所有權,豈不枉來人生一 趟?」

後來,他又看到大愛劇場「牽手」,敘說大陸一位殘障人士興辦學校的艱辛故事,心想自己四肢健全,怎能每天只知道賺錢,卻不去利益人群?於是他加入慈濟會員繳善款、做環保, 進而參加見習、培訓、受證,同時結束炸雞排生意,不再與眾生結惡緣,更不再吃葷食。

過去三餐要是沒有肉,簡直是食之無味的黃國榮,要茹素一開始也不習慣,但慢慢地他揣摩出,胃應該就像是一個倉庫,中午十二點進魚進肉開始磨開始分類,但是肉要很久來磨,到 傍晚六點都還分類不完;若是茹素的話,吃下去的蔬食到下午三點就整理好了,所有的養份也各自去到該去的地方,所以,難免有比較快餓的感覺,這時可以吃一些水果、餅干或開 水,讓胃有飽足感,等漸漸習慣後,茹素便順理成章了。如今黃國榮已是一個健康的茹素者。

會眾中一位個子嬌小可愛的高一女生沈桂林,聽完黃國榮的故事後,也決定要素食,雖然她明白一下子要改變飲食習慣有點困難,但是她會試著去做;因為輕咬一下自己的拳頭都覺得 痛,何況豬、雞、牛等牲畜面對的是亮閃閃的利刃?假若自己下輩子變成動物時,也面對這樣的處境,應該也會非常的無助、恐懼……想到這兒就毛骨悚然,所以一定要茹素。

祈福會在大家虔誠祈禱後圓滿結束,有些會眾還捨不得起身離開,當志工開始收椅子,他們才依依不捨離開座位走出來,接過兩旁志工遞上的靜思卡及平安吊飾,在滿滿的祝福聲中, 緩緩離開會場。

用心用力促成這次白天祈福會的資深志工呂阿坡,笑容滿面地目送會眾一一離去,腦海裡盡是剛才會場裡的老人家及居民們,像一家人一樣圍坐圓桌,吃著點心、喝著茶,聽志工們說 慈濟的小故事的溫馨畫面。此刻他心中充滿感恩,感恩志工們的同心協力、感恩與會大眾的踴躍參與,更感恩偏西的太陽變溫柔了。

圖左 : 志工手捧明燈以整齊的步伐向佛前行進準備恭敬供燈。[攝影者:呂易展]
圖右 : 會眾邱瑞梅(右二)看著螢幕上非洲皮包骨的孩子,難過地說我們若再不反省惜福,下輩子就到那個地方去。[攝影者:傅益泰]

圖左 : 聽完志工黃國榮斷殺業轉素食的故事,高一生沈桂林(中)也發心要素食。[攝影者:廖復興]
圖右 : 志工彭東祥隨著自己分享的小故事,帶領會眾手牽手溫馨如一家人。[攝影者:溫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