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正向思考預防癌症

正向思考預防癌症

E-mail 列印
「癌症並不可怕,怕的是人惶恐不安的心,而讓身體的好細胞變得虛弱,無法戰勝癌細胞……」台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常佑康醫師以他多年的行醫經驗告訴大家如何正向思考預防癌 症。

11月15日的午后,暖暖冬陽探出頭來,讓寒冬中添增暖意,慈濟靜思書軒中壢園區店舉辦一場深俱意義的健康講座,特地邀請常佑康醫師來與大家分享正向思考的力量與如何改變 飲食習慣預防癌症。此次講座吸引了近六十位的民眾參加。

「素食八分飽是有科學依據的......」常醫師和大家分享一個實驗,將猴子分成二組,一組給予正常飲食,一組給予低熱量飲食,二十年後,低熱量飲食的猴子存活率高於正常 熱量飲食的猴子。低熱量飲食的猴子多食用蔬果類的飲食,雖然無法像正常飲食的猴子有飽足感,但卻是比較健康。

常醫師表示儘量避免高糖、高脂肪、低纖維的食物,每天運動三十分鐘,可以降低罹癌的風險;另外母乳哺育不僅能降低母親罹患乳癌的風險,同時可以預防嬰兒過度肥胖。

常醫師繼續表示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就癌症預防建議,多吃蔬菜、水果、高纖食品,如:全麥榖類和豆類可以預防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胃癌、大腸直腸癌、肺癌和攝護腺癌等 多種癌症,也有助於防止體重過重及肥胖症;人如其食,蔬食最健康。

但是如果罹癌了怎麼辦?而癌症又為什麼會找上我呢?細胞為什麼會生病呢?常醫師表示,一個人的身上約有六十兆個細胞,至少10到15個基因(甚至數十個)都突變或功能異 常,正常細胞才會變成癌細胞。而癌細胞的產生,除了遺傳、病毒感染或致癌物質、飲食、生活作息、缺乏運動、壓力等因素外,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負面思考產生了負面的能量而 讓好細胞變成了癌細胞,所以心先生病,身體才跟著生病。

常醫師接著說,1974年曾有一位病患被診斷為食道癌,接受治療之後數週死亡,沒有人感到意外。但是遺體解剖顯示他體內的癌細胞很少,絕對不足以致他於死;他帶著癌細胞死 去,卻不是死於癌症,所有人(包括他自己和醫師)都以為他得了必死的癌症,可見負面的信念對身體的影響甚鉅。

人生從生病才開始,走過病苦,步步生蓮;以病為師,把病苦當成老師,教導大家要善待自己,也讓大家停下腳步來思考人生有哪些地方需要調整的?常醫師鼓勵大家要將癌細胞變成 愛細胞,再把愛細胞變成佛細胞,學習蓮花將苦難(淤泥)化作成長的養份。正面信念可以加成或放大例行醫療的治療效果,啟動自己療癒的連鎖反應。

家住大溪的鐘佩君,分享她今天的收穫:「十三年前,一場車禍,我從鬼門關被救回來,前年也因生病而歷經急診手術,菩薩給我這個生命,我應該更加珍惜。今天聽完常醫師的演 講,讓我深刻體會吃素的好處與正向思考的重要性。」佩君二個月前因看了悟達國師的水懺講記,體悟因緣果報,便和先生一起發心吃素,聽完常醫師的演講,佩君不僅要持續重視自 己身心靈的健康,也要讓家人起加入身心靈環保的行列,維護家人的健康。

常醫師最後再次鼓勵大家要當身體的好老闆,善待自己的每一個細胞,細胞自然會安居樂業,不需要走上街頭抗議。

圖左 : 此次講座吸引了近六十位的民眾參加。[攝影者:江展楠]
圖右 : 來賓分享自己的心得感想。[攝影者:江展楠]

圖左 : 常佑康醫師以他多年的行醫經驗告訴大家如何正向思考預防癌症。[攝影者:江展楠]
圖右 : 常佑康醫師與來賓面對面互動。[攝影者:江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