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有愛無懼 潘廖葉分享人生故事

有愛無懼 潘廖葉分享人生故事

E-mail 列印
◎歡喜好因緣 2014年11月8日正值二十四節氣裡的立冬,晚間七點三十分在楊梅新梅七街上的慈濟環保教育站二樓,舉辦了溫馨的分享座談,由資深志工許秀琴師姊力邀同是懿德媽媽的大愛 劇場《情緣路》本尊,志工潘廖葉師姊與社區慈濟人分享她的的生命故事,加入慈濟志工之後如何因為一個念頭的轉變,扭轉生命。社區慈濟人千載難逢,莫不以歡喜的心情與電視劇 故事裡的主角,做最近距離的互動與交流。

◎婆媳、夫妻與親子問題 自小愛唸書的潘廖葉,從小志願當一個好老師,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台北第二女中,上初中時卻遭遇無常重擊,父親與哥哥兩個人在間隔兩個月中相繼的往生,頓時失去支撐家庭的經濟 來源,生命中重要的轉捩點,卻讓他無法順利如願。

家庭遭逢如此重大的改變,於是母親將最大與最小的姊姊及妹妹送人,她與二姐必須在她二十歲時選擇婚姻。離開熟悉的原生家庭去到陌生的台北,在新的環境中生活持家,她學習接 受所有的家庭工作與現實,更難想像的是,他發現一家人都有賭博的惡習。為了配合先生,她表面上孝順婆婆,更讓她煩惱的是夫妻以及親子之間相處的問題,卻沒有因為她的「配 合」而改善。

◎珍惜師徒情緣,及時行孝與行善 四十歲時加入慈濟志工行列,一個殊勝的因緣,她記得上人與她的對話:「每天都為婆婆準備三餐,是真正做到孝順嗎?孝順是要發自內心的,而不是形式上敷衍應付啊!如果只是捐 錢做善事,卻對自己的父母親不孝順,你做的善事是真的嗎?禮佛的虔誠心也是真的嗎?更何況父母是我們的堂上活佛,是要得到他們的祝福才對。最重要的,他們的健康不就是子女 最大的福報嗎?」

她真心的珍惜這段師徒的因緣,上人輕輕說的話,讓她如夢初醒。從此心念有了很大的的改變,行為與做法變得非常用心。用善解、感恩心緩和婆媳關係、用寬大的包容心經營家業、 輔助投資失利的先生,讓他重獲信心,用祝福的心認同孩子,改變原來緊繃的家庭關係,創造無懼的人生。

◎志工用心聆聽與分享 對夫妻相處之道,也有同樣感受的志工沈靜婕,用一點懺悔的心情說:「夫妻間的相處,以為自己付出及配合很多,常常希望先生要心懷感恩,提醒他探聽一下還有誰能比她更好啊? 常常是得理不饒人。現在聽了師姊分享,點醒了我,讓我了解有些事是本分事,應該感恩境界現前能夠及時付出,時時提醒並警惕自己的修為才是。」

非常專心聆聽,頻頻笑開懷的志工范日紅說:「潘師姊分享與兒子潘志明的相處之道真好,就是要用祝福的話,孩子才會更好;對孩子的關心及叮嚀,常常因為煩惱無名,而說了不該 說的話的先生,有的時候就是這樣,因為害怕擔心女兒交上壞朋友,常常沒有口說好話並祝福她,反而因為言語不合,父女關係搞得更不好。」

◎人品典範用身教影響身邊的人 「扭轉生命,有愛無懼。」一句話,一個念頭,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潘廖葉師姊自覺父母是孩子的模,四十五歲時結束經營不錯的家業,毅然決然不留金錢物質給小孩,要用愛付 出,以德行留給子孫。在場聆聽分享的會眾們真是歡喜滿心頭。

圖左 : 「有愛無懼, 扭轉人生」的潘廖葉師姊。[攝影者:吳金堂]
圖右 : 臺前潘廖葉師姊分享自身精彩的人生故事,臺下慈濟人專注的聆聽。[攝影者:吳金堂]

圖左 : 頻頻笑開懷的志工范日紅(前)說:「潘師姊分享與兒子潘志明的相處之道真好,就是要用祝福的話,孩子才會更好。」[攝影者:吳金堂]
圖右 : 志工沈靜婕(左一)分享說:「夫妻間的相處,以為自己付出及配合很多,常常是得理不饒人。現在聽了師姊分享,點醒了我,應該時時提醒並警惕自己的修為才是。」[攝影者:吳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