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大馬家人一念心 為愛付出回臺精進

大馬家人一念心 為愛付出回臺精進

E-mail 列印
五天四夜的馬來西亞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營,在12月21日畫下完美的句點。因為回去的班機分成四個梯次,因此圓緣活動安排在桃園靜思堂。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許慈旗是這次營隊的領隊,她表示這個營隊是歷年來最挑戰的,整個行程非常緊湊,因為有殘障坐輪椅、癌症、腎友等,她擔心學員會體力不支,還好很圓滿。她感 恩桃園家人熱情的招待,讓大家感受像回到家一樣,也感恩隊輔團隊全程的陪伴。

◎臺灣味 草仔粿結好緣

為了迎接這個營隊,志工們除了報以歡喜心,更是以戰戰兢兢的態度來招待法親家人。

希望讓他們吃到有臺灣味的特色,生活組志工徐鳳英,發想製作代表本土古早味的草仔粿,希望能讓他們回味無窮。雖然製作草仔粿較為費時且費工,二十幾位志工還是提前一天先備 料、炒餡、包料後蒸熟,直到下午四點才完成。過程較為麻煩,但只要能與海外慈濟家人結好緣,即使多付出心力仍然感到很歡喜。

看到桃園志工的熱情接待,讓馬來西亞慈濟志工陳亞梅一家四口,有說不出的感動,尤其是女兒陸金美。

◎為見上人 全家四口同受證

七十一歲陳亞梅,由女兒陸金美、女婿楊壽平、媳婦方玉珍陪伴回臺受證。由於膝關節退化,一路拄著拐杖的她說:「想要回來受證想很久了,剛開始受伊波拉病毒影響取消行程,感 到很失望,確定能一起來,很興奮!」

1982年陳亞梅才三十九歲,先生因一場意外往生,留下八名子女,變成寡婦的她,沒有讀什麼書,一日得兼兩三份工作,獨立把子女撫養長大成人,很欣慰的是,孩子們都很懂 事。

2012年,對慈濟是在做什麼都不明白的陳亞梅,聽到女兒陸金美說起《無量義經》法會的唱經班人不夠,你可以去幫幫忙!她沒多想,在女兒的牽引下走入慈濟。一天聽到上人創 辦慈濟艱辛的故事,覺得很偉大,且跟自己一樣很辛苦,於是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去見上人!」

五十歲的女兒陸金美說起剛開始接觸慈濟,是因先生習氣不好,所以在幫孩子報名去人文學校時,希望他去陪伴,結果先生不去,只好自己先去。從參與賑災發放活動,體會見苦知 福,一年後先生才跟著去。

一路走來,陸金美參與很多活動,從菲律賓海燕風災募款,看到募來的錢是專款專用,她更覺得慈濟是一個很好的團體,家人都很認同。因為面見上人是媽媽的願望,所以全家發願: 「我們一定要來受證!」

「受證那天很有福報,被安排到中間,上人進來看得很清楚,記得每個人告訴我,『看到上人不要哭,哭紅了眼,就看不到上人。』所以從進來就一直盯著上人看,看到上人很瘦、走 路很輕,很感動。」當別起胸花時,看到牌子上寫著「佛心師志」四個字,陸金美體認到是承擔開始,佛心是修自己的慈悲心,才能度自己和度別人並發心立願。

她幾度哽咽地說:「來到臺灣對我們這麼好,上人說不要吃這麼好,飯菜卻非常豐盛,很溫馨,每個師兄師姊對我們很愛護,雖然外面很冷,我們的心是暖暖的,非常感動。」她還 說,上人給這麼好的受證典禮,回去要發心立願,堅定道心,以前有很多的藉口,事情不敢承擔,都說沒時間,其實是把時間放到不對的地方,只顧小愛,不願把大愛發揮出來,這次 發願,「每天都要修慈悲心,走入人群,每一年都會有播下的種子回來受證。」

媳婦方玉珍也說,過去總是把藉口放在嘴上,不管做什麼都有藉口,偶而出現就以為把全部時間交出來了,在唱〈問心〉那首歌時,感動到流眼淚,慈悲心還沒有發出來,回去要多多 修行,讓自己的心定下來,保持慈悲的心,才可以發揮良能,度別人度自己。

◎放下瞋恨 重拾家庭溫暖

2012年因為孩子的因緣,而開啟了與慈濟的接觸,承擔馬來西亞北海人文學校行政幹事的鄭淇璟,第一次回來臺灣面見上人時,便眼眶紅潤地道出心中感恩。

她回想因為年輕早婚不懂事,與先生相處不和睦,而導致與先生分居。她擔心孩子因為家庭有缺陷,而身心發展不良,剛好耳聞有慈濟人文學校成立,希望孩子將來有好的人文教育, 於是幫兒子報名就讀。

「上人說父母是孩子的模,家庭要和氣,要從改變自己開始……」鄭淇璟因為陪同孩子參與,而聽到上人這一段開示,當下覺悟到自己需要改變,於是只要有活動,她就很努力地參與 學習,她也很慶幸父母親能夠協助照顧孩子,讓她能安心參與慈濟活動。

2012年因緣具足,參與馬來西亞《無量義經》入經藏的演繹,鄭淇璟於唱誦經文中,深深體會到業力與因果,因此慢慢地修改自己的想法與個性。

有一天先生告知她希望回來復合,當下她想到上人說的普天三無,「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提醒自己要學會原諒別人,她不想帶著瞋恨心的業障到下輩子,又想到上人說﹕「若要 消業障,就要甘願接受!」於是她答應先生回來一家團圓。

先生看到她的改變,很護持她參與慈濟活動,因為他知道這是一個可以讓她成長學習的好道場。淇璟也感恩有上人的法,讓她的家庭變得和睦,重拾溫暖的家庭。因此當她看到上人 時,眼淚直流不停,期望能接引先生進來慈濟,同行菩薩道。

◎拄著拐杖 也要回臺受證

下午圓緣了,學員的分享很攝心。其中志工李延群是拄著拐杖上臺分享,雖然腳因為骨折打上鋼釘很不方便,還是毫不猶豫先報名,再去請醫生做好完善的安全措施,在腳底增加板子 保護腳。她表示難得的因緣,難得的名師都讓她遇到了,更要把握當下才不會後悔。

李延群出入行動都得拄著拐杖,走起路來很辛苦,幸好上下樓梯都有志工來幫忙,組員們要她放心,安排睡同一寢室照顧她,讓她感到很窩心。她感動發願,要以佛心來承擔師父的志 願,也要將「一家一茶會」的概念帶回去。

隔天就是華人二十四節氣的冬至,廚房裡志工們正努力地搓湯圓,彷彿在辦喜事一樣,桃園區志工邱佩宜表示,前一天特地先準備好湯圓,要和海外法親提早在臺灣過冬至。看到大家 喝上暖暖的湯圓,感受到桃園法親的溫暖,而桃園志工的貼心與付出,也在此刻畫下圓滿的一幕。

圖左 : 為了讓海外家人吃到有臺灣味的特色,生活組志工製作代表本土古早味的草仔粿,希望能讓他們有個難忘的回味。[攝影者:陳姵璇]
圖右 :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許慈旗〈右四〉是這次營隊的領隊,她表示這個營隊是歷年來最挑戰的,整個行程非常緊湊,感恩活動最後還是圓滿。[攝影者:張振成]

圖左 : 下午舉行簡單又溫馨的圓緣典禮,透過〈起航+靜思淨斯〉經藏演繹,拉開序幕。[攝影者:魏岩宗]
圖右 :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李延群拄著拐杖上臺分享,難得的因緣,難得的名師都讓她遇到了,更要把握當下才不會後悔。[攝影者:魏岩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