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愛的傳遞 一生無量

愛的傳遞 一生無量

E-mail 列印
大中區八場《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從演繹前彰化體育館的布置打掃開始,彰化十一個和氣區負責,輪流準備三餐、點心及茶水,為期大約十天。

7月30日演繹最後一天,晚上是壓軸場,彰化分會廚房裡,凌晨四 點多熱鬧滾滾,有五個和氣區共同準備A動線演藝人員與貴賓的餐點;有和美區準備演繹志工們的飯糰;有秀水區料理工作人員及志工們的便當。

◎有願有力 克服難

平時寬敞的廚房、餐廳,今天湧入百多位志工,要分組,總共準備三千多人份的餐點,便當、飯糰早上十點就要備妥,送往彰化體育館……秀水區總窗口高秀玲開籌備會時,第一個浮現腦海的念頭就是:「飯,要怎麼煮?」

平時的飯鍋,即使火力全開,短時間內也煮不出來這麼多飯。正當絞盡腦汁,苦思種種可能的方法時,奇蹟似的曙光出現,志工陳阿險媳婦娘家的親家,經營冠成食品工廠,平時作團膳,假日工廠休假,可以幫忙煮白飯。

接下來是動線該如何安排?秀玲一貫的謙卑,告訴同是福興區志工窗口施吟聲:「我們要縮小,把空間留給和美區,他們要準備兩千多個飯糰,時間也是很急迫。

「感恩吟聲,她總是默默的配合。」秀玲得知和美區志工搬來一臺大型攪拌缸,可以將熱騰騰的白米飯和所有的蔬菜配料,攪拌均勻,如此一來,大大節省了志工拌料的辛苦,也節省很多空間。

「和美區主要空間是煮白飯,而我們福興區主要是炒菜,正好可以錯開使用空間」秀玲感恩的說:「搭配得剛剛好。」

◎歡喜心 結善緣

「中午有個圓緣的呈現,所以我們總共有十二道菜,比較特別的是有在地小吃、農夫沙拉在地農夫種的蔬果,很有特色,讓大家吃到道地的佳肴。」主廚是彰市二區的黃美秀,想菜色、開菜單,拿出多年前跟隨老師學習買下的好多本食譜,把裡面的作法、圖片,都變成真實的呈現。

「我承擔四餐,每天都在這裡,昨晚也有入經藏。」口罩之下,掩不住神采奕奕,黃美秀非常感恩有這麼好的因緣來呈現,與各區志工共同承擔,懷著快樂的心情,把握機會,與大家結好緣。

「我們這條A動線,每天二十五個人組成團隊,配合主廚。」彰市一區總窗口周美華懷著感恩的心情,歡喜說著:「今天要煮三百人份,我們準備了壽司、豆腐腦、菜頭糕……今天要圓緣,所有準備比較多樣,要辦得熱鬧些。」

◎歡喜心 盡心力

文化大學四年級的唐宇婷,是彰化慈濟青少年成長班長大的孩子,常與師姑、師伯們保持聯繫,三個多月前得知彰化有經藏演繹演出的訊息,歡喜心的告知師姑,她可參加。

昨日(7/29)晚場經藏演繹演出,舞臺內的宇婷更感受到慈濟的美與善與和諧,能夠參與是無比的法喜與感受。十月下旬臺北也將會有經藏演繹,她也會參與採排與演出(開學後返回北部),今日(7/30)香積團隊須要人手來幫忙,她也跟隨師姑到彰化靜思堂來撿菜、搬物品與雜事的幫忙。

壹佰多位志工,有年長者、學子,亦有年幼者。

八十三、四歲的黃淑濟、梁金蘭兩位老菩薩,只要有輕活的勤務,皆會參與,看著她們於撿菜、打菜、事物處理皆投入,甚而參與到最後場地整理與清潔,皆歡喜自在。

四歲的張勻溱跟隨著阿嬤也來湊上一腳,包著飯團行列中,有師伯們靠近,即遞上一條飯團,她可是團隊忙碌中的開心果。

◎信己無私 信人有愛

忙碌的志工們,各司其職,九點一到,盤盤美味上桌,菜香四溢,二十大鐵盤的白米飯,也及時送達,八條動線,包飯糰、打便當,一個小時,一千多個便當、兩千多份飯糰,已然整整齊齊排放在籃子裡,大部份準備送往彰化體育館。

感恩志工們無私的奉獻,備辦食材、付出時間,成就人與人之間的合和互協。

烹煮兩千多人份的白米飯,提供了人力、廠房及器材使用,不收取費用,「冠成食品工廠」善行,減省了志工們好多人力、時間、空間的須求。

見證了證嚴上人所說:「信己無私,信人有愛。」臺灣以善以愛為寶。

慈濟從臺灣出發,將愛與善拓展至全球,佛法廣演,一生無量。

圖左 :志工、小小志工跟隨著長輩來到靜思堂,幫忙挑菜----等的極簡工作。[攝影者:梁綿彬]
圖右 :唐宇婷(右)趁著暑假回來彰化參與經藏演繹,今日隨著師姑,來到彰化靜思堂參與香積撿菜、洗切……等雜項工作。[攝影者:梁綿彬]

圖左 :侯炯國(右排右二)三位女兒,皆是參加過慈濟兒童班成長的孩子,老大在北部,老二、老三今日跟隨著爸爸同來協助打餐盒。[攝影者:梁綿彬]
圖右 :廚房內人力是一批批的更換,已炒出美味佳餚的團隊,就往打菜區裏進行打餐盒、包飯糰的工作。[攝影者:梁綿彬]

圖左 :大型攪拌缸(中間圓筒狀,和美區載運過來),可將各種配料放入攪拌,即成素肉燥可是美味的佳餚。[攝影者:梁綿彬]
圖右 :昨日是入經藏菩薩,今日化身為廚藝高手,黃美秀(左)歡喜承擔彰市區香積窗口。[攝影者:梁綿彬]

圖左 :煎炒煮炸,各個是高手,有常回花蓮精舍廚房幫忙的余美足師姊(藍色頭巾)、鹿東國小的廚媽、兒子開餐館的----各個手藝了得,是廚房裏的熟面孔。[攝影者:梁綿彬]
圖右 :備好飯菜,已可開始分批載去經藏演繹地點(彰化體育館)。[攝影者:梁綿彬]